APP下载

叶落大地:耕耘在陕西的山东人

2016-04-15张炜

中国图书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东人精神家园陕西

张炜

每个人都像一片随风飘零的树叶,有的人飘进了富人的暖房里,有的人飘向了百姓的居所中,有的人飘落在荒芜的原野上。本书中所记述的刘冬莲和她的山东老乡们,就是那片飘向荒野的树叶!百年前连年大旱闹饥荒,刘冬莲挺着大肚子和丈夫、女儿等一群山东人逃往陕西,去寻觅传说中没有战争和饥饿的生存之地及精神家园。不想,在风陵渡丈夫却被黄河水卷走,随丈夫而去的全家所有的财产都付诸东流。无奈为了置办棺材埋丈夫,刘冬莲卖了女儿,之后带着遗腹子在陕西艰难开荒。她和她的像蚂蚁一样卑微,野草一样顽强的山东老乡,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不但在陕西的大地上扎根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而且把生命和灵魂深深嵌入这片土地。

冬莲、青女、桂枝、谭彦章、谭守东、谭振国等一个个鲜活的山东人,以挣扎、坚韧、勤劳和智慧,在陕西阎良的谭家堡子落地生根,建立了他们的生存之地和精神家园,使齐鲁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三秦大地得以传承延续;高婆婆、德空、高宝娃、陈木匠等一群普通的陕西人,以善良、碰撞、睿智和宽容,在与山东老乡融洽相处的过程中彰显了陕西人的耿直与朴实、勤劳与智慧,从而使《叶落大地》较之吴文莉女士八年前的《叶落长安》有了更深的文学意义,它既是一部山东人闯关中的生存史,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齐鲁文化与三秦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

我先后两次阅读了本书,第一次是受太白文艺出版社韩霁虹总编之托阅读了二稿的校样,并把自己粗浅的读后感与吴文莉女士做了交流。该书出版后,最近我又重新阅读了本书。每一次阅读我都有许多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我常被书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深深感染,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了。正如韩霁虹总编在编辑手记中所讲的那样,这绝对是一部拿起就想一口气读完的优秀作品。从普通读者和出版人的角度,我认为本书有下面四个鲜明的特点。

对生命力的盛情讴歌。作者在后记里写道:“山东村老人们讲述的传奇故事里,大多没有女人,顶天立地的全是男人,带领家族和村子走出险境的也全是男人。”可是作者却没有止步于这些表象,而是独辟蹊径,整部小说围绕冬莲这一伟大女性展开。没有冬莲,就没有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没有冬莲,就没有谭守东的未来;没有冬莲,就没有谭家堡子的辉煌与精彩。所以这一神来之笔堪称本书最大的成功。后记里还写道:“在许多大家族的兴衰里,总有一个女人承前启后,让家族烟火重新兴旺。她们是奶奶,或是外婆,或是儿媳妇,像一棵棵大树,哪怕一半被雷击火烧得干枯焦黑,另一半却能有点儿雨水和阳光就枝繁叶茂,在土壤里开花结果,让生命延续,闪亮着动人的金色光彩———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我强烈感受到了这力量。”

读到此,我不由对作者在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升华击节喝彩,也忽然想起了我的母亲。1957年父亲被打成右派长期劳动锻炼,母亲自60年代初就患全身性骨质增生,处于半瘫痪状态达半个世纪。而她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的毅力含辛茹苦把我们六个子女拉扯大,带我们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革”、“上山下乡”等艰难岁月,并在改革开放以后率先做起了小生意,成为最早的“万元户”,为这个大家庭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母亲就是全家人的中心,逢年过节无论天南海北,所有家庭成员都会回到母亲的身边。在母亲的经营下,我们家日渐红火,成为一个拥有近30口人的四世同堂的温馨大家庭。2012年,81岁的母亲离我们而去,近些年我依然年年回家过年,看望年过90的老父亲,可是心里总觉得缺少一点东西。是什么呢?读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母亲就是家庭的魂,我在西安工作30余年,从来都是在父母身边过年,这表面上是孝敬,实际上是为了求得灵魂的安宁。母亲去了,我的灵魂难以安宁且无处安放,因而便显得有些失魂落魄了。

所以,伟大的女性和母亲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推动家族和社会繁荣的生命的力量,在艰难困苦的岁月更是如此。本书选取了一段独特的历史,反映了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堪称一部女性生命力的赞歌。

对美好事物的精心呵护。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主人翁冬莲是那样的偏爱,她是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女人,更是个有情有义的女人,所以她一定要活得很精彩很美好才行。记得我看作者第二稿校样时,有一个始终深爱着冬莲的角色宋轩堂,而坚守着传统的冬莲虽然动心却没有改嫁,只是按照感情发展的逻辑后来关系有一点暧昧而已。即便是这样,作者经过挣扎还是不乐意,所以,正式出版的书中,作者还是在适当的时候,让宋轩堂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冬莲。这有点残忍,但却坚守了理念。由此作者对美的呵护可窥一斑。另外,作者对善良的高婆婆也是那样的爱,让她在浓烈的宗教氛围中离开人世,仿佛不是痛苦地死去,而是快乐生活的开始。在书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不知过了多久,谭守东来墙下唤她母亲吃饭,一仰头,看到她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下竟像黄土地里熟透的麦子一样,闪亮着动人的金色光彩。”高婆婆、冬莲就是佛,就是不可玷污的美丽女神!作者对真与美的追求和推崇跃然纸上。

对历史与文化的绵密交汇。书中人物的经历和性格都是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八月围城、中原大战、陕西旱灾、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每个人都在动荡的乱世中受到熏染洗礼。冬莲、青女、高婆婆,历尽艰辛,人性得到了升华;谭小头夫妇、贵子、爱娥等在乱世中迷惘,人性变得扭曲;月月、宝娃、宋轩堂、吴妈在乱世中悲惨地离去,令人唏嘘不已!作者在执着地挖掘和追求乱世中美好的东西,也以悲悯与宽容的气度对乱世中的龌龊与卑下、悲惨与煎熬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对传统与精神的探索淬炼。土地是本书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在农耕社会,土地既是生存的根基,也是构建精神家园的基础。有了土地,就有了家,有了家族兴旺的前提,而要确保家族的兴旺,甚至国家的繁荣,就要靠民族优秀传统的滋润,所以那些支撑家族兴旺、国家繁荣的优秀传统就是我们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本书以谭家堡子的发展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道理。另外,长安,在国家离乱之机,经常是人们向往的生存之地和精神家园,百年前山东人闯关中,1942年河南人闯关中,1962年河南人、甘肃人闯关中,仅仅是因为三秦大地土地肥沃吗?我想恐怕与三秦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把陕西人与山东人做一个比较,陕西人勤劳朴实,崇德尚文,耿直宽容;山东人勤劳坚韧,崇义重廉,豪爽进取。山东人之所以在陕西这块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成长,两地文化相近,传统相通,是重要原因。然而,读完本书又会自然引发另一个问题:现在的社会已远不是农耕时代,那么诞生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是否还能hold住我们的灵魂,当代人的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是什么?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深入探索。

当然,按照更高的要求看,本书也有略显不足之处:陕西是最早参与辛亥革命的省份之一,而本书关于辛亥革命对陕西社会和农村的影响着笔很少,恐怕是一个遗憾。另外,应对陕西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一点深入研究,通过人物故事的冲突,对齐鲁文化与三秦文化的碰撞、融合做一些探讨,这样本书在文化层面上就会变得更加完满了。

猜你喜欢

山东人精神家园陕西
失乐园
失乐园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大清“北漂”族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
最是传统山东人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