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

2016-04-15蒙福昌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紫藤萝教者生动

蒙福昌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手法,鲜明的感情色彩,具有个性的人物肖像等,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如何使美学主体(学生)感知审美客体(作品)的自然美,从而逐渐深入地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发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

一、在朗读中显示的自然美

1、富有魅力的范读

教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因为朗读技巧较好的范读,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随着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美的感受。如果教者自身朗读条件较差,可以请别人录音,可借助录带,以弥补不足。

2、朗读技巧的指导

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自然美,朗读指导是一个关键。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春天,赞美春天,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想,从而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基调是热情,愉快的。我们应该用明朗、甜美的噪音去读。在文章中虽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但是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我们在朗读这一类型的散文时,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为线索。

3、抓住关键词语导读

教者抓住关键词语读,能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这样的读法能让学生积极思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自然美。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第四自然段描写春花图上时,可以让学生抓住“像”、“仿佛”,教者一边读,学生一边想,想象初春时节,繁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想到了通过拟人手法来写春花的生动传神。

二、 在课文分析中挖掘神韵美

当学生有审美感受,获得了审美愉悦后,教者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真、善、美的识别,对审美主体逐渐加深的理解,并能给予审美评价,得到新的领悟。

1、体会炼字的精妙

在朗读中,学生已经感知作品的语言美,那在课文分析中,就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美”。母语中有丰富的词汇,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而当一个字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产生精美、简洁的效果时,教者就应该让学生体会炼字的精妙。

2、在欣赏修辞中细细品味

修辞手法除了让学生感知音乐美、语言美外,还能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此外,还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紫藤萝“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调动沟通各种感觉,更真切,更完整,更具体地把作者的感受借文字传达给了读者。通过鉴赏,学生将无形化为有形,将抽象化为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即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总之,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教者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带领学生在字、词、句、篇中徜徉,挖掘内涵,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从而在写作中创造美。由此得知,语文教材中存在美,教学艺术中表现美、挖掘美,教者必须在教学中渗透美,让学生在丰富的美学内容中感受美,鉴赏美,得到美的享受,激起创造美的欲望。

猜你喜欢

紫藤萝教者生动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美丽的紫藤萝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