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以学定教

2016-04-15陈怀耀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学定引导者教学活动

陈怀耀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为显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重要性的弱者或者不重要,相反,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有着莫大的联系。为此,文章以“语文教学中的以学定教”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众多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的实施

1.认清学习实质,进行以学定教

学习是一种具有意识的将经验或理论进行架构的一个过程,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潜能的激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进行以学定教。如果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变化,时刻对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意识、思维状态和情绪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通过适当的评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加以尝试与实践。

例如,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其发表意见与看法;教师在评价时,采用鼓励、赞赏的措辞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在学习中收获成功,感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除了采用教师评价的形式,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互评,通过相互评价,加强知识的巩固,锻炼学生能力,增强自信心。

2.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原则

(1)明确师生双方的地位

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在探讨“以学定教”进行语文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师生双方的地位和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有效教学。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学在教前 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再制定相应的策略,选择适用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首要的是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行以学定教,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

(2)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以学定教”观念,是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师生角色转变的一大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相反的,教师应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积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潜能。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

“以学定教”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学习要点的控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激发学生潜能;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进行以学定教,尽快实现语文有效教学

(1)小组讨论式教学

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总是围绕着老师备课本来进行教学,有时候为了赶进度而只给同学们讲解知识点,所以就忽视了学生中不明白的地方,即使同学间互相讨论也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分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的积极和能动性,就可以使不同的授学阶段,学生成为整节课的策划者、发起者、指导者、组织者、询问者、参与者或评论者。

(2)创设情景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的实现“以学定教”的目的,我们还要通过其它的教学方式方法作为补充点。创设情境教学,是当前教育中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教学有多种方式:第一, 结合生活情形,创设问题实现情境教学;第二,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创设分层问题实现情境教学;第三,利用学生好胜之心,创设争论问题实现情境教学;第四,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矛盾问题进行情境教学。

总之,要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施“以学定教”,强调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学定引导者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明确目标·培育素养·强化优效·引领提升——地理教学“以学定教”的探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明确目标·培育素养·强化优效·引领提升——地理教学“以学定教”的探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