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

2016-04-15朱记伟李珍珍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沟通有效措施

朱记伟 李珍珍

【摘 要】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对研究生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形成既“沟”又“通”的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师生沟通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导师、研究生、教育体制等三方面,提出了加强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有效沟通的措施。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导师;沟通;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活动的展开都是在师生互动和沟通中进行的。“社会和文化可以还原为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而人与人之间最值得信任的联结就是沟通和对话,沟通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起点”。[1]已有教育教学问题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均表明,沟通伴随着教育的整个过程。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施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不仅在学术上影响研究生,导师的人格、行为方式以及做人、做事态度对研究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导师如何发挥好教和导的作用?研究生如何真正实现学好、做好?沟通将成为实现二者对接的重要纽带。

一、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管理学中沟通的定义为:“为了设定的目标,将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做出反应效果的过程”。[2]沟通伴随人际交往的整个过程,渗透到人们所作的一切事情之中。

师生沟通主要是指在学术科研、专业学习、日常生活、人生教导等方面所做的信息传递、共同理解与彼此反馈。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导学关系,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以及学习导师做学问和做人态度的过程中形成的。[3]而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基础。

二、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重要性

师生有效沟通是实现研究生高效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长期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发现,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重点在于创新能力、基本技能以及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研究生依托课程、论文写作和科研课题(氛围)等载体,通过与导师交流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新想法,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由此看来,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对研究生高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沟通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有效沟通能够加深师生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和专业知识,还有85%决定于其处世技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导师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少走弯路,同时也有利于导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促进研究生的发展。与此同时,研究生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升专业知识水平,锻炼自身的科研能力,辅助导师完成相关课题和任务。

三、硕士研究生师生沟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总结研究生培养工作,认为以下问题是导致师生沟通弱化的主要原因。

1、部分研究生缺乏沟通主动性

主动性和求知欲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据笔者所在单位调查结果显示,57.8%的学生都是导师安排具体项目,仅是自己对科研、学术感兴趣,并主动学习的仅占27.1%,愿意主动与导师沟通的少之又少,研究生学习动力不强,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已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学生读研目的已经从科学研究向增强就业优势严重倾斜,学生功利性读研目的致使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低下。

2、师生之间具有一定位差效应

受到我国传统师道尊严影响,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具有一定“位差效应”。[4]位差效应源于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导师处于上位是指导者,在心理上具有某种优越感;研究生处于下位是被指导者,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畏惧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显示,来自导师的上位信息仅有20%-25%被处于下位的研究生所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有效传递更是不超过10%,可见师生间位差效应极大影响了师生间沟通效率。

3、研究生问题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问题意识薄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问题意识能力主要取决于研究生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以及导师的引导方式。研究生阶段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目前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普遍较差、阅读书籍范围和深度相对有限、对所研究问题的敏感性不足。研究生阶段注重学术和科研能力,科研问题是师生沟通的主要内容,而师生间问题意识能力的显著差距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4、师生间沟通重智育、轻德育

受到我国研究生考核机制影响,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内容多集中于学术指导、科研项目及就业问题方面,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由于目前评价研究生多实行量化考核机制,因此导师培养重点更倾向于业务学习和论文指导等智育方面,较少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等德育方面进行引导。

四、加强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措施

通过对目前教育管理中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沟通主体双方角度采取措施提高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效率。

1、建立“平等”对话机制,营造良好沟通氛围

建立“平等”对话机制,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基础。师生沟通过程中,导师应避免“教师权威性”的传统观念,尽量减轻学生与导师沟通的心理压力,考虑学生的内心诉求,做到彼此内心深处的交流;研究生在与导师沟通之前,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基础上,积极向导师反馈科研、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导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吸取导师对专业问题的见解,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研究生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内因是个体成长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研究生个体的素质具有关键作用。研究生个体素质的培养,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做学问。作为研究生应当正直诚实、有责任心、有追求,在学习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品格,积极为团队做贡献。在科研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要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在与导师沟通、合作过程中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需求,来得到导师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自觉主动学习,经常定期地向导师汇报自己读书以及对课题的新看法,与此同时吸取导师对课题更深刻、全面的判断与引导。在科研上要勇攀高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注重人文关怀,扩大沟通范围

沟通伴随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教导、学习的整个过程,[5]导师对沟通的重视,对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笔者单位调查显示,63.7%的学生期望与导师通过面谈的方式,在学术、生活等多方面沟通。作为导师,首先要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以及敏锐的学术前沿感,这样才能够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问题引导到更深层次。其次,导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研究生,被导师欣赏可以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素。最后,导师在与研究生沟通过程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诚实、谦虚的学问品德和道德品质。

4、改革与完善现有研究生教育体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增强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完善现有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制度以及考核制度。[6]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建立吸引优秀人才的机制,从源头上控制住研究生的质量优劣;从研究生培养制度来看,要切实注意导师的选拔和培养制度的完善,使研究生导师既能做专业导师又能做人生导师;从研究生考核制度上讲,高校可以考虑建立师生定期沟通制度,并将其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到研究生考核制度中。

五、总结

总之,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与起点,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梯。沟通对于硕士研究生和导师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学生应当在专业,生活上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通过导师的指导,更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注 释】

[1] 张东娇.简论沟通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科学,2002,01.4-7.

[2] 孙爱珍,黄寰.论研究生培养中的双向沟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16-118.

[3] 夏欢,陈世阳.浅析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互动关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5-98.

[4] 周鲜华,张方方,魏颖晖.和谐研究生师生关系的构建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308-311.

[5] 代晶晶.从沟通系统结构模式看硕士研究生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J].文教资料,2013.11.91-93.

[6] 龚丽,李志,刁黎.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06.128-129.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沟通有效措施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