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S改编版《理智与情感》中电影风景的如画风格

2016-04-15王童康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海景玛丽安奥斯汀

王童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00)

PBS改编版《理智与情感》中电影风景的如画风格

王童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00)

“风景如画”的文学传统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由来已久,《理智与情感》一书的文字处处渗透出风景如画的特点。PBS改编版的迷你剧也通过独特的电影风景成功地还原原著“风景如画”的文学特点,让观众和达史伍德姐妹一起经历她们的悲欢离合。

《理智与情感》;如画美学;电影风景

改编自简·奥斯汀小说的影视作品林林总总。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BBC)联手公共广播公司(PBS)为致敬奥斯汀重新拍摄的三集迷你剧版《理智与情感》就是一部优秀的翻拍作品。该作品不仅在情节设定和人物塑造上融入了编剧的思想,也出色地运用了影视艺术所特有的风景空镜头和人物融于景中的长镜头等拍摄技巧,结合音效以及演员们细腻的表演,用独特的电影风景成功地还原原著“风景如画”的文学特点,让观众和达史伍德姐妹一起经历她们的悲欢离合。

1.“风景如画”与奥斯汀的原著

“风景如画”的文学传统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由来已久,对于“风景如画”(picturesque)一词的正式探讨始于18世纪末,最初用于自然景观、花园、风景画的描述与欣赏。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将“风景如画”解释为对于那种适合入画的美景的描述。尤维达尔·普赖斯(Uvedale Price)和理查德·潘恩·奈特(Richard Payne Knight)继续挖掘“风景如画”一词的含义,不仅创造出了一种影响后世的新审美,同时将picturesque一词与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论述的“崇高”(sublime)和“美丽”(beautiful)加以区分。虽然吉尔平最初表示“风景如画”并非美的新概念,而是审美的方法论;但随着理论的发展,“风景如画”被视为不同于“崇高”和“美丽”的另一种美,是二者的融合。19世纪美国风景设计师安德鲁·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将“美丽”和“风景如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区分,他认为“美丽”的景致具有以下特点:线条流畅、圆滑规则、平衡对称、 完美舒畅。克劳德罗兰的风景画是“美丽”的范本;而“风景如画”则与“美丽”相去甚远,其特点为:不规则、断裂、粗糙险峻的形状。英国风景画家T·W·特纳的画多表现“风景如画”的特征(Tatum 1957:44;Ross 1986:12;Glickman 1998:8;Turvey 2004:13)。

随着吉尔平的《在白金汉郡斯托县科巴汉姆子爵阁下的花园中的对话》等文章的发表和一系列评论家的热议,至19世纪早期“风景如画”已经成为文学美学的新风尚。奥斯汀虽深谙吉尔平的“如画”审美之道,对它却始终秉承一种批判态度。《理智与情感》 中第十七章,爱德华、艾莉诺、玛丽安三人对于风景的探讨就颇有意趣。奥斯汀借爱德华之口批判了僵化的“如画”美学有矫揉造作、本末倒置之嫌。18世纪初期的文学评论家已经开始用“风景如画”一词概括历史事实和小说情节的特点,标志着该词的研究范围从风景肖像描述向历史叙事和小说叙事的拓展(Ross 1986:44)。因此,尽管奥斯汀讽刺这种审美观的牵强附会,但《理智与情感》一书中诙谐机智的人物对话、意料之外的情节发展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内心处处渗透出“风景如画”的风格魅力。

2.“风景如画”与电影风景

改编版的《理智与情感》充分发挥电影艺术技巧,给观众呈现了一幅“如画”的图景。影片通过镜头语言与观众交流,实现主题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奥斯汀的语言流畅隽永,以人物对话、心理活动见长,景色描写较少(Groenendyk 2000:10)。在影片中除了对于实物细节的捕捉、演员表情的特写和行为对话的设定,电影风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通过风景镜头的功能性转换和“如画”与“美丽”的对比将故事娓娓道来。

电影艺术囊括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因此电影风景可以从两个维度为观众展现“风景如画”的特点。在视觉维度上,画面的构图、色彩和光影的变化借鉴自绘画艺术。电影风景包含“美丽”与“如画”两类。由于镜头无法表达本身具有无法表达性质的事物,对于“崇高”的景致,镜头和绘画一样无法捕捉(Harper 2010)。与绘画亦同,镜头需要对无序杂乱的自然进行择取、创造,因此镜头之下的自然亦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具有某种文化烙印和凝视权力的景观。以起到暗喻功能的风景为例,从小处说衬托活动,烘托人物,预示情节,从大处看则是一种文化传统、权力意志的展现。因此对于极具功能性的景观,下文将沿用景观设计师唐宁的观点,探讨“美丽”与“风景如画”两种不同景致给观众带来的不同感受。

电影风景的第二个维度是声音,亦称听觉景观(aural landscape)。电影的音效与电影画面中的色彩、形状和动感一样,是电影风景的另一属性,一种无形的属性。声音环境使各种声音产生联系,同时推动着电影叙事的发展(Harper 2010:19-20)。普赖斯认为声音也可以具有“风景如画”的特点(Ross 1986:16)。因此电影风景可以从多种感官展现“风景如画”。

杰克逊将电影风景在电影叙事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分为四类:地点、空间、景观和暗喻。同一帧风景影像的画面可能同时起到一种或者多种作用(Lukinbeal 2005)。所以《理智与情感》中通过大量景观的空镜头进行场景的转化与衔接,既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景色的优美,也作为意象对情节的推动和人物状态的理解与阐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以杰克逊的观点为标准,对影片中的电影风景进行详细分析。

3.《理智与情感》中的电影风景

构图上直接呈现特纳式的“风景如画”的画面、单纯呈现风景的空镜头亦有很多。其中农舍旁的海景是最典型的例子。海景的长镜头第一次出现在第一集,达史伍德母女依依不舍又无可奈何地离开诺兰德庄园,驱车前往新家巴顿庄园的农舍。马车在山间小路上疾驰而过,观众耳边回荡着急促的马车声、马鸣声和交响乐声。一家人前途未卜的忐忑、背井离乡的失落直击内心。镜头从记录透过车窗所看到的外部风景转向艾莉诺的面部特写,短笛和钢琴的合奏衬托出她的悲伤;凄婉的长笛声好似她内心对爱德华难言难决的思念。天色将暗,画面追随马车转向山谷,烟如织,伤心碧。吊镲的滾奏加入背景音乐如同风声,更衬托出即将见到新家的母女渴望、期盼又忐忑的复杂心情。随着滾奏结束后的一声敲击,画面恰到好处地从摇曳的树林转向汹涌的大海,长短镜头切换,海景第一次出现,色调阴郁,风雨交加。风声、海声和阴冷的色调衬托出农舍的破败,也为之后一家人的沮丧进行铺垫,更突出了艾莉诺的成熟、理性和坚强。

第二次出现海景的长镜头仍是在第一集,达史伍德母女在新家安顿好后的清晨,薄暮冥冥,海天一色。轻快的背景音乐和富有生机动感的画面交代了地点和时间,也预示着达史伍德母女将展开新的生活。第二集开始时出现的海景画面,在构图上与此相似,作用也异曲同工。是夜朗月疏星,浪花轻柔地涌上海滩。镜头拉远,好似浪花依偎着山谷而山谷环抱着农舍,静谧安详,引人入梦。第三集玛丽安大病初愈,姐妹两从克利夫兰的庄园回家时的海景空镜头带给观众很强烈的地域感。朝阳下的海景也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海景在整部作品中以相似的构图不同的色彩和基调重复出现,即作为转景,也作为意象,重复中蕴涵变化。其电影风景本身的“风景如画”给观众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其前后呼应的形式为作品的叙事增添了“风景如画”的色彩。

风景通常会和欣赏者保持一种距离感,和观者之间存在一种无形却又无法逾越的障碍(Harper 2010:36)。但不同于克劳德式的美丽风景或者特纳的“风景如画”,电影风景可以通过镜头的移动将观众带入风景中。《理智与情感》中电影风景运用了这种艺术技巧,使观众和角色一起走进风景,走近人物内心。第三集中,玛丽安在了解威洛比其人后来到克利夫兰的庄园做客。天色阴沉,镜头跟随玛丽安在园中修剪整齐的参天大树中穿行,钢琴的独奏作为背景,烘托出忧郁的氛围;雷声大作,希腊雕像的特写切入镜头,交代场景的转换。玛丽安跑向希腊神殿避雨,管乐低沉的合奏加入背景,结合如注的雨声,使氛围更加压抑,色调更加低沉;镜头特写玛丽安跑动的双脚,弦乐的合奏已加入背景,压抑又急切。观众随着玛丽安一路疾行,从花园到神殿到林间;音乐风景的层次也层层叠加,从钢琴的独奏到琴声与管乐的和鸣,再到琴管弦齐奏,仿佛暴雨将至前愈渐剧烈的雷声,紧紧地压迫着观众的神经,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飘摇和紧张感。玛丽安跑到山坡上的两棵大树间,回忆起与威洛比的种种。树间玛丽安仰起头,迎接雨水的洗礼。画面色调灰暗,虽不平衡,却给观众一种庄严的美感。背景音乐中一种不知名的乐器衬托着弦乐的合奏,营造出迷蒙空灵的感觉。这组风景,仿佛一场仪式,祭奠玛丽安心中对威洛比最后的情愫。短短几分钟,场景视角发生多次转换,人物情绪亦曲折回环。没有语言的推动,没有情节的铺张,单纯的镜头语言给观众讲述了一段爱情的结束,“风景如画”。

结束语

电视剧版本的《理智与情感》运用大量电影风景在艺术形式和故事叙事上展现出原作“风景如画”的特点。通过画面风景和音乐风景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同时通过“风景如画”的修辞手法向观众传达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成长和故事的主题。这部作品渗透了当代人的价值观,满足了观众的怀旧情结,也让18世纪的文学作品在镜头前、荧幕后焕发出新的生机。

Glickman, S. 1998. Picturesque and the Sublime: A Poetic of the Canadian Landscape [M]. Montreal: Mc 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Groenendyk, L. 2000.The Importance of Vision:“Persuasion” and the Picturesque [J].RhetoricSocietyQuarterly(1).

Harper, G & J. Rayner. 2010.CinemaandLandscape:Film,NationandCulturalGeograph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ukinbeal, C. 2005. Cinematic Landscapes [J].JournalofCulturalGeography(1).

Ross, A. 1986.TheImprintofthePicturesqueonNineteenthCenturyBritishFiction[M]. Waterloo: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Tatum, B. 1951. The Beautiful and the Picturesque [J].AmericanQuarterly(1).

Turvey, G. 2004. Panoramas, Parades and the Picturesque: the Aesthetics of British Actuality Films, 1895-1901 [J].FilmHistory(16).

2016-07-10

猜你喜欢

海景玛丽安奥斯汀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太平洋海景住宅
动物狂欢节
莎拉邦德
修拉的海景绘画(下)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简评马进良海景成就
修拉的海景绘画(上)
黑人歌唱家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