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研究*

2016-04-15汪凌志

关键词:环境效应三废对外开放

汪凌志 张 瑶

(1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2湖北省黄石二中,湖北 黄石 435003)



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研究*

汪凌志1张瑶2

(1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2湖北省黄石二中,湖北 黄石 435003)

[摘要]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虽然会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但也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在综合分析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择工业“三废”作为环境指标,实证考察了黄石市对外开放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2000—2014年,黄石市对外贸易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总体增加,出口贸易结构仍待优化,一般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开发区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程度与三种污染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贸易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因不同污染物呈现不同状态。

[关键词]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环境效应;工业“三废”

引言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十三五”时期坚持“绿色”与“开放”的发展理念。在此宏观背景下,黄石市近年来提出“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围绕对外开放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广受关注。因此,综合分析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揭示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对于推动黄石市对外开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开放”与“绿色”共赢的新局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开放的环境效应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Grossman and Krueger(1991)提出贸易自由化影响环境的三种相互联系的作用机制(规模,结构与技术效应),奠定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1]。自此之后,相关实证研究大量涌现,主要是基于“环境三效应”框架,选取不同污染物指标及计量方法,考察特定区域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Antweiler et al,2001;Jared et al,2005;Frankel and Rose,2005;Managi et al,2009)[2-5]。随着Antweiler et al(2001)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对“环境三效应”开创性地进行模型化(ACT模型)处理以来,近年来的国内研究大多沿袭这一分析思路,围绕国内特定区域展开实证研究。如,王谦等人(2002)采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作为环境指标,考察我国不同区域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后,认为贸易仅有利于东部地区环境的改善,对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却产生了不利影响,贸易对环境污染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6];彭水军等(2013)基于中国2005—2010年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三类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影响,结论表明,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改善,不过影响相对有限[7];刘子飞(2014)基于ACT模型,采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结论显示,贸易开放度、经济规模、资本丰裕度对农业环境均有显著影响,贸易引致的规模正效应不足以被其引致的技术负效应抵消[8];代丽华等(2015)采用二氧化硫等四种污染物作为环境指标,运用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了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结论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的污染减排产生正向效应[9]。综合来看,基于ACT模型的各种计量回归模型,受制于样本数据及环境指标选择的差异,以及我国幅员辽阔、对外开放程度各异、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的现实状况,导致实证结果存在较大分歧,对于贸易究竟是恶化还是改善环境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现有国内关于贸易环境效应的研究大多以国家、地区或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而专门针对地级城市,尤其是严重依赖资源环境的工业城市的深入研究明显不足。因此,本文以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市为例,在深入分析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综合选择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工业废水三种污染物(简称工业“三废”)作为环境指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考察黄石市对外开放的环境效应,以期为推动黄石市“两型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一、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分析

(一)黄石市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1.贸易规模

表1显示了2000—2014年黄石市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如表1所示,从进出口总额来看,自2000年的28.808 0亿元增至2014年的177.508 8亿元,年均增长13.87%,仅在2002、2003、2009、2012四个年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增长最为迅速的是2004、2006、2011年,分别达到60.75%、39.2%、39.82%,反映黄石市贸易规模总体呈现迅速增加趋势。从出口和进口来看,出口总额自2000年的13.271 1亿元增至2014年的89.968 7亿元,年均增长14.65%;增长最为迅速的是2005、2008、2011年,分别达到32.23%、32.18%、64.27%。进口总额自2000年的15.536 9亿元增至2014年的87.539 1亿元,年均增长13.14%;增长最为迅速的是2004年、2006年、2013年,分别达到90.85%、45.84%、67.01%。在整个研究期内,除2008、2012、2014三个年份外,黄石市对外贸易总体呈现为贸易逆差;逆差较为显著的是2006年、2010年、2013年,分别达到18.84亿元、20.82亿元、27.47亿元。

表1 2000—2014年黄石市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①

2.贸易结构

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仅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来分析黄石市出口贸易结构。表2显示了2010—2014年黄石市出口贸易结构。如表2所示,2010—2014年,黄石市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在2012年达到最大规模(18.033 9亿元),2014年相较2010年增长近1倍;出口比重呈现波动下降,占总出口额比重基本保持在20%左右,其中在2012年达到最大(25.88%)。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并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黄石市产业结构特点:作为一个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黄石市出口贸易产品目前仍然集中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三高一资”型特征显著。

表2 2010—2014年黄石市出口贸易结构①

3.贸易方式

表3显示了2010—2014年黄石出口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出口额除2012年有所下滑外,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达到64.112 4亿元,较2010年增长2.15倍;与此对应的是,加工贸易出口额除2014年有所下滑外,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4年达到25.857 3亿元,较2010年增长2.38倍。加工贸易虽然增幅更大,但其规模明显低于一般贸易,比重最高仅达到41.06%,反映黄石市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基本特征。

表3 2010—2014年黄石市出口贸易方式①

(二)黄石市利用外资分析

1.利用外资规模

图1显示了2000—2014年黄石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及年增长率。从利用外资规模来看,在整个研究期内,黄石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自2000年的10.351 3亿元增至2014年的34.191 3亿元,增长达到3.3倍,年均增长8.91%。从年增长率来看,2003—2004、2011—2012年增速最快,分别达到30.19%、49.28%。总体来看,随着黄石市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利用外资总体呈现中高速扩张趋势。

2.外资企业结构

1)外资企业行业结构

表4显示了2010—2014年黄石市外资企业的行业结构。从表4中不难发现,在十二大行业中,制造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外资企业数量分别为65、69、72、61、72家,所占比重稳定在70%之上;其次分别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累计外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4、14、14、12、13家,累计比重稳定在15%左右;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的外资企业数量明显较少。总体来看,黄石市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不尽合理,呈现为典型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非平衡特征,尤其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力度明显较弱,这不仅影响到黄石市对外开放的总体质量,而且大大制约了黄石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表4 2010—2014年黄石市外资企业行业结构①

2)外资企业区域结构

表5显示了2010—2014年黄石市外资企业的区域结构。由表5所示,在黄石市现有7大行政区域中,开发区外资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所占比重稳步提高,2014年达到34家,占比34.69%,这缘于黄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园区建设及园区层次的不断提升,开发区正逐渐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外向型经济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传统老城区黄石港区,随着城市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外资企业数量明显下降,由2010年的24家减至2014年的13家;西塞山区外资企业数量相对稳定;作为黄石市经济总量位于前列的大冶市,则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自2012年起明显下降;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下陆区和铁山区,外资企业数量明显较少,累积数量不断下降,2014年,两区累积比重仅为3.06%,外向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令人欣喜的一个现象是,作为传统贫困落后地区的阳新县,近年来对外开放力度显著增强,外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4年已达到17家,占比17.35%,成为仅次于开发区的第二大引资热点区域,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

表5 2010—2014年黄石市外资企业区域结构①

二、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运用协整检验方法考察对外开放的环境效应,建立如下模型:

lnpolt=α+opent+=lnpgdpt+istt+ut

(1)

式(1)中,下标t表示时间;lnpolt表示第t年黄石市环境质量,以工业二氧化硫(pg,单位:万吨)、工业粉尘(pd,单位:万吨)、工业废水(pw,单位:亿吨)的对数形式表示;opent表示第t年黄石市对外开放度(单位:%),以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与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与GDP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示,该指标分别取黄石市历年进出口总额(单位:美元)、历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单位:美元)与GDP的比值表示,在计算比值时,使用历年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将美元计价数据换算成人民币计价;pgdpt表示第t年黄石市人均收入(单位:元/人),以人均实际GDP表示,并取对数形式,用以衡量规模效应,一定程度也可以反映技术效应,该指标通过历年黄石市GDP指数将名义GDP折算得到;istt表示第t年黄石市产业结构(单位:%),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表示,用以衡量结构效应;ut表示扰动项。以上数据均来自历年《黄石市统计年鉴》及《黄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汇总数据》。

(二)检验结果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是对模型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表6显示了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原时间序列三个被解释变量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工业废水的ADF检验值分别为-1.355 2、-2.624 2、-1.177 4,对应P值分别为0.572 8、0.277 1、0.652 4,表明接受该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意味着3个变量均为非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dlnpg、dlnpc、dlnpw对应的ADF值分别为-3.346 3,-1.383 9、-3.879 4,分别在3%、7%、2%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表明3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过程。同理,对原时间序列3个解释变量对外开放度(open)、人均收入(pgdp)、产业结构(ist)的单位根检验表明,3个变量同为一阶单整过程。综合来看,三者与3个环境质量指标分别存在协整关系。

表6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d表示一阶差分,检验形式中三个字符分别表示是否含有截距项(c表示是,0表示否),是否含有时间趋势(n表示是,0表示否),以及滞后阶数,前两者根据数据的时序图进行选择,滞后阶数根据AIC原则确定。

2.Johansen协整检验

1)工业二氧化硫

如表7所示,在“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中,迹统计量与最大特征根统计量分别为110.408 1、75.807 22,均大于各自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对应的P值极小,表明拒绝原假设;而在“存在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中,迹统计量与最大特征根统计量均小于各自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各自对应的P值均超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表明接受原假设。综合检验结果,工业二氧化硫、对外开放度、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lnpg=0.193 8open+2.806 1lnpgdp+0.031 2ist

(2)

(0.003 48) (0.109 26) (0.003 75)

从式(2)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度、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对工业二氧化硫均存在正相关;其中对外开放度与产业结构在1%的水平下显著;三者每增加1%,工业二氧化硫分别平均增加19.4%、2.8%、3.1%。表明黄石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与对外开放度、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三者的提高均显著加剧了黄石市的环境压力。

表7 工业二氧化硫协整检验结果

2)工业粉尘

表8显示了工业粉尘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同理,综合检验结果,工业粉尘、对外开放度、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lnpd=0.134 6open+2.892 6lnpgdp-0.144 8ist

(3)

(0.006 60) (0.151 22)(0.006 22)

从式(3)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度、人均收入与工业粉尘均存在正相关,而产业结构与工业粉尘存在负相关。其中,对外开放度与产业结构在1%的水平下显著;三者每增加1%,工业粉尘分别平均增加13.5%、2.9%,减少14.5%。

表8 工业粉尘协整检验结果

3)工业废水

表9显示了工业废水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同理,综合检验结果,对外开放度、人均收入、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lnpw=0.032 1open+3.857 7lnpgdp-0.055 2ist

(4)

(0.001 31)(0.041 47)(0.001 42)

从式(4)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与工业废水均存在正相关,而人均收入与工业废水存在负相关;其中对外开放度与产业结构在1%的水平下显著,人均收入在5%的水平下显著;三者每增加1%,工业废水分别平均增加3.2%、减少3.9%、增加5.5%。

表9 工业废水协整检验结果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采用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工业废水三种污染物作为环境指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方法,考察了黄石市外向型经济的环境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黄石市对外贸易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比重相对较低,出口贸易结构仍待优化,一般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开发区引资成效显著,阳新县成为新的热点引资区域。2)计量分析表明,黄石市对外开放、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开放度与三种污染物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剧了黄石环境污染压力。以人均收入反映的贸易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以及以产业结构反映的贸易结构效应,均因不同污染物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人均收入与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呈正相关关系,与工业废水呈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与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呈正相关关系,与工业粉尘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重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黄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长期经济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赤字。因此,首先要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上大力创新,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持续推进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离任审计、生态建设实绩公示制度,把发展的责任套上生态的“笼头”;其次,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资源交易、环境设施建设,强化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支撑;第三,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培育全社会的生态自觉。大力开展生态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森林城区、卫生城区创建,加快形成全民动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二)以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的“绿色”转型

从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不难看出,黄石市贸易生态结构的调整较为滞后,引进外资的生态质量仍显不足,外向型经济仍以黑色金属、有色、建材等环境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因此,黄石市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要以优先构建符合绿色发展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政策机遇,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开放高地、投资“洼地”,打造中部地区的开放前沿。除继续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取缔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外,要重点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外向型经济主导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努力培育“黄石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三)持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与政府引导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推动节能减排。一是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申报和建设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的技术合作。二是支持企业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创建、申报、运用和保护等工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三是持续推进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支持企业积极进入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帮助企业申报和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促进工业企业在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注释

①文中图1、表1-5数据均根据历年《黄石市统计年鉴》及《黄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汇总数据》整理而得。

参 考 文 献

[1]Grossman,G.M.,Krueger,A.B.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BER.Working Paper,1991:3914.

[2]Antweiler,W.,Copeland,B.R.,Taylor,M.S.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4):877-981.

[3]Jared,C.,Fisher,M.,Semenova,S.et al.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Trade Liberalizatio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TEAM[J].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2005,34(1):90-103.

[4]Frankel,J.,Rose,A.Is Trade Good or Bad for the Environment?Sorting out the Causal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87(1):85-91.

[5]Managi,S.,Hibiki,A.,Tsurumi,T. Do Trade Openness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9,58(3):346-363.

[6]王谦,王迎春,徐靓依.贸易对我国不同地区环境污染效应的量化分析[J].科研管理, 2012,33(12):59-67.

[7]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8):119-132.

[8]刘子飞.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110-117.

[9]代丽华,金哲松,林发勤.贸易开放是否加剧了环境质量恶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56-61.

(责任编辑尹春霞)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on the Environment in Huangshi City

WANGLingzhi1ZHANGYao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2No. 2 Senior High School of Huangshi, 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The deepening of opening-up to the world has inevitably impa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le providing strong impetus for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of Huangshi city, the authors carry out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opening-up to the world in Huangshi city by using "three industrial wastes" (waste gas, waste water and solid waste) as the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eign trade and the actual use of foreign capital scale are on the rise in 2000-2014; export trade structure is still to be optimized with the domination of general trade; foreign capital is mainly utilized b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the opening-up degree is show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hree contaminants; trade scale effect, structure effect and technology effect differ with different contaminants.

[Key words]Huangshi;export-oriented economy;opening-up to the world;environmental effect;three industrial wastes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62(2016)02-0028-07

[作者简介]汪凌志,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基金项目]黄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黄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30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4662.2016.02.007

猜你喜欢

环境效应三废对外开放
武器装备典型故障和环境效应统计分析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烧结烟气石灰石-石膏脱硫法三废治理研究
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
三废治理及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运用分析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共形FDTD网格剖分方法及其在舰船电磁环境效应仿真中的应用
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