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阿甘正传》的线索看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2016-04-14方洁
文/方洁
从电影《阿甘正传》的线索看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文/方洁
电影《阿甘正传》1995年获13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特技效果6项奥斯卡大奖,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而且时至今日它也没有像其他影片一样或被打入冷宫销声匿迹,仍然是观众和影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足以说明它的魅力所在。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包容广博、意味隽永的影片,有人把它当作爱情片欣赏,有人把它理解为政治片,有人把它视为励志片,也有人说他只是一部轻如鸿毛的娱乐片,总之它就像一盒什锦巧克力,只要用心品尝,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及来自不同的诠释角度的心灵震撼。《阿甘正传》是一部“反智电影”,是对美国历史的调侃式反思,更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借助对这部影片进行的文化解读,有助于读者领悟美国本土文化。
影片三条线索中第二条线索是黑人布巴,他(种族主义的消解)所代表的群体即黑人种族。片中没有出现种族主义政治或许是主人公的能力所致,他心思单纯,没有能力“看到”种族的差别,不过《阿甘正传》确实要面对种族问题。
种族歧视是美国社会中一道深深的裂痕,缘于历史造成的原因以及白人深刻的种族优越感。《阿甘正传》站在白人的主流立场上对种族歧视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解读,并试图弥合这一裂痕。阿甘的家族从始至终与黑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影片以阿甘的名字的来源揭开了这个话题,阿甘被设定生在亚拉巴马州,这是美国南方种族矛盾最为突出的一个州,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在此兴起。阿甘被以臭名昭著的3K党创始人福雷斯特的名字命名,但他一贯采取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黑人,他与黑人巴布成为最好的朋友,他积极参与黑人的社区活动。阿甘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冲突的调节者和终结者的角色。在种族问题处理上,影片贯穿了3K党、黑人入学事件、黑人民权运动等历史事件,整体上以美国南方为背景,最终以白人、黑人的和谐的现状消解了种族歧视的历史。
在《阿甘正传》中,种族地位的差异被解读为经济地位的差异,并以个人致富的“美国梦”作为解答的方法。巴布家世代捕虾为生,巴布的妈妈、奶奶都为白人煮虾。当阿甘发了财,成立起捕虾公司并依照自己的承诺把巴布的一份钱交给巴布的妈妈后,情况改变了,巴布的妈妈转而雇佣白人为自己煮虾。这一解答轻松娱乐,融合了“美国梦”的奇迹,能够使大多数观众满意。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都没有解决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关系。美国于1776年7月4日建国,但直到1862年,当时的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865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奴隶制在美国才最终废除。但是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第一天开始。直到今天,黑人还没有获得政治经济的最终胜利。
影片的女主人公珍妮在越战后与阿甘重逢,此时的珍妮已经成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她的一位同伴很激动地对阿甘说:“Our purpose here is to protect our black leader from the racial onslaught of the pig who wishes to brutalize our black leaders,rape our women and destroy our black communities.”(我们的目的是要保护我们的黑人领袖免遭种族袭击,那些白人只会伤害我们的领袖,强暴妇女,以及摧毁黑人社区。)由此可见,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面l瞄的重要社会问题。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在社会地位与权利、文化与教育、经济地位方面仍受到种种限制,白人的种族优越感尚带有普遍性。尤其是在贫富差距这个层面,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据沃尔夫统计:在1995年,美国黑人中等家庭的积蓄为7400美元,而美国白人中等家庭的家庭积蓄为61000美元,相当于黑人的8.24倍。
影片表现60年代种族问题的方式与表现此后二十年历史的方式截然不同。《阿甘正传》清楚地断定,在60年代,仅对政治极端主义分子而言,种族问题的确至关重要。而从70年代至今,种族问题实际上从主人公——因此也从影片的——视野中消失了。在对七八十年代的描绘中,美国黑人只在镜头的边缘出现——像在卡曼飓风中失去自己船只的捕虾人,在阿甘的教堂中组成唱诗班的福音歌手,或是侍奉福雷斯特母亲的忠实女仆。《阿甘正传》对60年代后美国黑人进行的视觉上的社会边缘化处理似乎要给观众一个机会来评论对美国黑人及其事务的经济、社会边缘化。这种对20世纪后期的种族政治见解的阐明可能说明民权法案运动的使命并没有全部完成,可以为全民更加关注白人种族歧视和种族不平等提供有力的论据。如果种族主义仍然存在,那也是因为美国黑人和自由主义者支持了后期民权运动的种族议程以及将种族问题政治化。
[1] J. 海兰. 旺[美],吕奇营译.《阿甘正传》中关于种族、性别以及政治的回忆[J].电影杂志,2000(3).
[2] 毕磊菁.影视评论学初探[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端木义万. 美国社会文化透视[J].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马琼.《阿甘正传》的文化解读[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9).
[5] 熊薇.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09(15).
作者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