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及特色

2016-04-14张瑞格

参花(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叠词音韵秦腔

◎张瑞格



谈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及特色

◎张瑞格

《秦腔》贾平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该作品还原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村生活的变化,由于作品的现实意义非常显著,因而被誉为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著作。《秦腔》以陕南村镇为大环境,凸显了乡村人物的迷茫与彷徨。其中,运用了非常多的语言描述,凸显了人物特色和风景描绘。作为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秦腔》中的语言风格集结了地域特征、历史特征、音乐特征。笔者首先阐述了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其次分析了贾平凹《秦腔》的语言特色。

《秦腔》 语言 音韵美 特色

在《秦腔》这一作品中,贾平凹充分运用了乡土色彩浓郁的语言,展现了其语言风格。贾平凹的语言风格不是一幵始就形成的,而是在不断的积淀和成长中改变,才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言风格。而这种语言风格被他恰当地运用在《秦腔》中,凸显了土语方言的特色,展现了语言的音韵美。

一、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

于语言自身而言,它有一定的特点,其中,音韵美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在听觉上更占优势。[1]而小说的语言完全给人另一番感觉,其音韵美更胜诗歌词赋的语言。若非要挑出一些毛病,就是小说的语言在声调方面不够强烈。在贾平凹的《秦腔》中,运用了大量叠词以及拟声词,还安排了长短句、对偶句等,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谈及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就不得不提到语言的重叠使用。从字词的重复使用中不难看出,情景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显著,更具有节奏感。譬如,《秦腔》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白雪端端往戏楼走,三踅收了拳脚,骂骂咧咧回去了。哑巴仍扶着梯子,哇哇地叫。花坛上种着月季,花红艳艳的。院子里噼噼啪啪响过鞭炮,夏天智端着白铜水烟袋走来,两人叽叽咕咕了一阵。”从这段文章中可以看出,使用的叠词较多。譬如“骂骂咧咧” 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红艳艳”“噼噼啪啪”等叠词的使用展现了场景的真实性。纵观《秦腔》全文,叠字的使用频率颇高。这些叠词的使用完全符合当时的语境,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表达效果更加出彩。[2]另外,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还体现在句式搭配具有节奏感方面。在《秦腔》中,使用了大量的短句。短句干练简洁,节奏感强烈,符合文章特色。通过短句刻画人物的生动形象,最为实用,可以恰当地烘托出强烈的气氛。

二、贾平凹《秦腔》的语言特色

贾平凹的《秦腔》,其语言特色具体体现在浓郁的地域色彩方面。此外,《秦腔》的语言特色还体现在有古雅凝重的语言风格。之所以有这种风格展现,是因为作者融入了大量戏文及古语。

先谈《秦腔》语言的地域色彩。《秦腔》整部作品都构建在贾平凹自身的身份背景之上。贾平凹是陕西人,陕西的特色之一就是秦腔,因而《秦腔》这部作品从书名到内容,都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秦腔,秦人之腔,也为秦地之人发声,其涵义深刻。《秦腔》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秦地方言和口语。譬如书中有提及“言传”二字,懂得的人都知道,这是不爱说话或者不说话的意思。除了方言体现了地域特色之外,语言的地域色彩还通过俗语被表现了出来。譬如,“羊肉不膻,鱼肉不腥”等语句。作者为了将陕西的特色充分展现,还在一些吃食的名称上下了一番功夫。用到吃食的词语有“锅盔、浆水面”等。从这些细节中,就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陕西特色。

再谈《秦腔》语言的古雅凝重风格。在《秦腔》这部小说中,贾平凹经常使用古词语。在表达饥饿之意时,作者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语言魅力,运用了“饥”这一词语。将“饿”替换为“饥”,就是一个古词语的运用。在现代汉语解释中,“饿”和“饥”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仅仅是叫法上存在差异。但是,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看“饿”和“饥”的释义就会发现,这两个词语表达意义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在古代汉语解释中,“饿”的程度比“饥”的程度更深。“饥”仅仅是人需要食物补充,“饿” 则有另外一层意思,表达一个人由需要食物补充已经上升到生病了。在《秦腔》的众多语言中,不乏这种词语的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秦腔》可以说是一部为秦人发声的作品。这部作品中,秉持了贾平凹一贯的语言风格,凸显了地方特色。《秦腔》中运用了大量秦地特色的语言,使用了大量的叠词、短句等,地域特色非常浓厚。此外,《秦腔》的语言中,还涵盖了大量古诗文,这种运用方式,使得秦地风味愈加凸显。总的来说,《秦腔》中的语言,不仅呈现出独特的音韵美,还具有古朴典雅的特色。

[1]李扬.论贾平凹小说《秦腔》语言的音乐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2]叶澜涛.贾平凹小说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责任编辑 宋倩)

(张瑞格,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猜你喜欢

叠词音韵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的”字叠词招聘会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让叠词走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