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特征
2016-04-14徐治彬
○徐治彬
扉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特征
○徐治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特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
一、战略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全局、长远,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战略思想、战略布局、战略抓手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大视野、大思路、大智慧。首先,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其次,它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大背景下,放在历史的长时段、全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三,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其中的每一个“全面”来看,着力解决的是一个领域的问题。但就其整体来看,既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又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既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又解决社会方面的问题;既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又解决党对发展的领导问题,力求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适应了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战略抓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全党上下、举国上下开辟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路径的新境界。
二、方向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而提出和形成的。它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依据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而提出的,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接或间接的思想来源就是党的十八大,这就决定了其主题必然是、也只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而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改革创新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切实践行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勾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其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每一个“全面”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是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
三、人民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本立场。首先,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不分地域、城乡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13亿中国人不仅将全面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将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千年求索、百年奋斗的历史性成就。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其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的不公平,改革就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上下功夫,在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上下功夫。其三,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其四,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不正之风和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人民立场,体现着鲜明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四、实践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来源于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又对实践产生反作用,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在全国执政60多年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不懈探索所积累的治国理政丰富经验,是我们党今天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历史前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有关治国理政的十分重要的认识。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围绕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新的实践对治国理政的新要求。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其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这一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每一个方面都强调“全面”,并注入新的丰富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是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攻坚克难的新法宝。
五、时代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时代精神的精华因子,是对当今时代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论反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时代前列的精神风貌。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问题。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而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顺应了全球性改革的时代潮流。法治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特征和标志,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的深刻揭示,也是对国内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既是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内在需要,也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丢失政权的深刻警示。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把它同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为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当今时代新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又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与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协调推进。既重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又凸显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等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延续,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果。
六、创新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思想理论上取得的重大创新。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要顺应民心、扎根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强调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全面从严治党等等,实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实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其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性规律特征,实现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强调要牢牢把握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强调要牢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布阵筑基,实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飞跃。其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治国理政、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问题,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战略的新飞跃。
(作者系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授)
(责任编辑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