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手语教学研究
——基于手语沟通能力的提

2016-04-14高罗笑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

高罗笑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湖南 长沙 410217)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手语教学研究
——基于手语沟通能力的提

高罗笑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湖南 长沙 410217)

摘要:手语在聋人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手语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零散陈旧、手语教材匮乏、师生互动不足、手语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转变传统观念、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引培和实行“双证”考评等策略来提高手语教学质量,提升特教专业学生手语沟通能力。

关键词:手语沟通能力;特殊教育;手语教学

我国现有聋人2 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67%;新生聋儿也以每年2~3万的速度增长。聋人的增多促进了特校教师、手语翻译、手语新闻等职业发展,特校教师、手语翻译、手语新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手语教学。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是手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但当前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手语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零散陈旧、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学生手语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善特殊教育专业手语教学,提高学生手语沟通能力已成为手语技能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高职手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内容零散陈旧

目前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普遍采用以手语词汇教学为主的大纲体系,过分注重手语词汇掌握,而忽视了手语句子、对话场景的学习[1],造成学生手语机械僵硬、沟通断链等问题。传统“中国手语”的教与学,忽略了聋人的“汉语手语”,也不利于学生与聋人的沟通和聋生的教学管理。

1.2手语教材明显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多将《中国手语》作为手语课程的主要教材。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中国手语》是手语学习的重要词典,包含5 000余词汇,不及《现代汉语词典》所含汉语词汇6万余的1/10。随着近年汉字新词汇的喷涌,现有手语词汇早已不能满足手语教学需要。另外,涉及聋生计算机、汽车、医学等专业的手语教材也较匮乏,这些都不利于特教专业手语的学习。高职特殊教育专业亟待开发具有行业特色、岗位特点的实用专业手语教材。

1.3师生缺乏互动

随着多媒体的日渐兴盛,多媒体手语教学也因直观、生动等特点频繁运用于手语课堂。然而,当前多媒体手语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媒介局限,忽略传统的教学方式等。高职手语教学中,教师多将教材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利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知识被动,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

1.4专业教师培训机会不多

目前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约20所,在校生规模约4万人,每年毕业生数千人,其中从事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约占15.64%,从事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师约占5.88%。目前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5所,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比例小,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招聘存在明显缺口。当前高职手语教师多为本科层次,研究生(含在职)层次的少;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经验普遍不足,或半路出家[2];专业培训机会少,且培训时间较短、学校重视不足,造成手语专业教师缺乏。

1.5学生沟通能力不强

重课堂轻实践,学生手语沟通能力不强是普遍存在于手语教学中的问题。以长沙某高职院校为例,特教专业手语教学的学分与学时设置为82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56学时)、5学分,这与我国高职院校学分、学时设置标准相符。但在实际教学中,手语教学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缺乏手语实践机会。在特校短暂的实习,见习多、实习少;加上胆小、畏惧等因素影响,学生手语实践机会甚少。如此一来,即便是“精通”《中国手语》的学生,如不能较好掌握“中国手语”,必将影响手语的灵活运用,阻碍今后手语的教学与管理。有的学生系统学习了《中国手语》,但拼打缓慢僵硬,与聋生沟通吃力;有的新教师熟练掌握了《中国手语》,但打出的手语聋生看不懂;电视中的手语主持按《中国手语》和汉语句子顺序拼打内容[3],电视机前的聋人多数词汇看不懂,不愿意看。

2高职手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教学内容繁杂,学习能力有限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开设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等多门课程,枯燥晦涩的海量理论教学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手语课程因词汇多、内容丰、关联少,部分词汇手势相近易混淆,部分词汇无规律熟记难等影响,熟练掌握手语对初学学生很不容易。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语学习的难度。

2.2教材开发困难,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专业手语教材匮乏是影响手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在于手语教材开发难度大、手语专业人才匮乏。由于手语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因此手语教材的开发也须由专业素养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完成。但特教人才本就稀缺,别说专业的研发团队了,以致我国手语教材陈旧单一,多年未能有效更新[4]。

2.3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方式的冲击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微课、MOOC等广泛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特教领域,手语教学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练习的方式,逐渐被多媒体教学取而代之。

2.4传统观念影响,手语教学愿望不强

部分社会人对聋人的“歧视”导致其对特殊教育、手语教学产生偏见。有学生、家长认为聋人数量有限,特教就业狭窄,前景堪忧;有家长认为聋人不健全,进入特校工作会影响自身子女的身心健康,不愿意让其选择特殊教育或手语翻译专业学习发展;有人认为正常人习惯于口语交流,试图通过两年学习并熟练运用手语存在难度。这些传统观念造成社会将特殊教育置于“底层”。

2.5课堂教学为主,缺少手语实践

缺乏实践机会是学生手语沟通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实践技能。但特教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大多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多集中于特校、培训学校,学生见习多、实习少,听课多、交流少,且部分学生因为胆小、自卑等因素,根本无法主动与聋生或手语教师进行手语交流,开展手语教学更是困难重重。因此,特殊教育专业不仅要重视手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增加手语实践机会,重视手语技能的长期培养。

3高职手语教学优化策略

3.1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目前全球聋人超过6 000万,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渐长的聋人数量使与特殊教育相关的职业日渐兴盛,目前特教专业毕业生就业由原来单一的特校、培训机构逐渐拓宽至残疾人福利(康复)机构、政府机关、电视媒介、企业特殊人群产品研发部门,银行、医院、旅游景区等多领域。其中手语翻译的就业早已拓宽至公安、新闻、宣传以及医院、景区等窗口单位。2008年奥运会期间需要900名手语翻译,但专业翻译不到100人。近年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我国举行,高水平手语翻译人才的缺失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特殊教育就业前景堪忧”的传统观念早已过时,当下手语教师、手语翻译非常紧俏,社会应加大力度关注特殊教育,鼓励学生选择特殊教育。此外,高职特殊教育专业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手语》课程目标,注重学生手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手语沟通能力的提升。

3.2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特教专业手语教学内容的整合应注重整体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首先,要注重句子、文章的手语教学。手语词汇是句子、文章学习的基础,但手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手语沟通能力,因而应侧重句子、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在短文与对话中提高手语,更要关注日常手语的练习。其次,要注重与时代结合。社会的发展衍生出房奴、互联网+等大量新词汇,因而手语教学应使用准确、形象的手势巧妙表达词汇“精髓”,并将新词汇普及应用于日常手语交流。只有关注新词汇产生、旧词汇消亡,更新手语词汇库,方可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此外,还应适当增加“聋人自然手语”“聋人与社会”等实用手语教材和手语课程学时。

3.3并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应与特殊教育相互渗透、衔接,从教学方法入手改善手语教学质量,融入情景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手语学习兴趣。如教师设置故事场景和主要情节,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拓展故事内容,发挥主体性和团队智慧,创新实践(表演)故事情节。教师亦可采用看图说话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建构故事情节,通过道具、手语等辅助表演,活跃课堂与思维,提高学生手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或邀请聋人参与手语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手语交流氛围。

3.4加强人才引进,关注教师培训

现有手语教师并不能满足手语教学需要,存在手语技能高、学历层次低,学历层次高、手语技能低的尴尬局面。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才引进,鼓励有手语经验的人才参与手语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加强手语教师在职培训。同时应协调把握好教师的培训时间与培训质量;可邀请手语名师来校兼职,加强聋人手语的实践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主题演讲、手语翻译等实践活动,加强手语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逐步构建专业化、国际化的手语教师团队。营造聋人生活学习的氛围(如让教师到聋校兼课或与特校、康复机构开展联合“助残”活动等),促使教师、学生将聋人的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融汇贯通,生动手语课堂。

3.5多方联动研究,开发特色教材

高职院校应联合教育、残联、行业、特校和聋人代表,组建手语教材研发团队,开发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岗位特点的手语教材,如《媒体手语》《汽车手语》等。教材中设置手语演讲、情景剧表演等训练内容,突出手语表现力和翻译能力的培育。

3.6深化校企融合,增加实践运用

高职院校应多与医院、景区等窗口单位和福利(康复)机构、企业、特校联系,组建专家委员会,了解手语岗位需求,灵活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内容;采用专业人才培养、联合办学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5],增加学生实践及就业机会,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跨越式发展。

3.7实行“双证”考评,提高综合能力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应引入并实施“双证”制度,从看话、拼打等基本功和反应力、表现力等方面综合考评学生手语水平,或以手语资格证代替学期考核,实行严格“双证”考评毕业制度。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外培训、技能比武、日常交流、见习实习、顶岗实训、手语考证等多种途径,培育与提高特教专业学生的手语翻译与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梅芳.怎样提高手语教学效果[J].才智,2011(31):249-250.

[2] 卢苇.我国高校手语教学研究及建议[J].长春大学学报,2014(5):689-692.

[3] 吴玲,方红,李磊.聋人教师手语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42-46.

[4] 郑璇.面向听人的中国手语教学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4):15-18.

[5] 白瑞霞,王俊珍.高校手语翻译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12):8-13.

(责任校对莫秀珍)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49

收稿日期:20150831

基金项目:2013-2014年度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CZJG14A01)

作者简介:罗笑(1984-),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特殊教育、手语教学、手语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3-0147-03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