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探讨
——以山西省洪洞县龙马中学为例

2016-04-14谢丽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乡镇

谢丽娟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探讨
——以山西省洪洞县龙马中学为例

谢丽娟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已成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过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自身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也有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为乡镇公办中学的建设提供大力支持,更重要的还是学校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

关键词: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以“撤点并校”为主的整合方式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措施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学生生源流失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生源流失现象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极为不利,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龙马中学为例,对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现状分析

1.1乡镇公办中学近年来生源流失现象

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优质生源流失则更加严重,成绩好的学生大多转往城市公办中学或者通过民办学校的招生考试而进入民办中学就读。

洪洞县龙马中学成立初期有学生500多人,至1997年在校人数多达1 000人。但是自1997年起学生人数逐渐流失,至2012年,全校在校学生人数仅185人,初三年级103人,初二年级48人,初一年级34人。至2015年全校在校学生仅62人,初三年级32人,初二年级14人,初一年级16人。由此可见生源流失速度之快。不仅龙马中学存在严重的生源流失问题,全国各地的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2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现象引起的问题

生源流失问题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许多乡镇公办中学在“撤点并校”初期学生人数特别多,因此学校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宿舍楼以及配套的公共设施以满足学生需要。但是近年来生源急剧流失,使学校的大量资源闲置浪费。首先,生源流失造成学校基础设施的浪费。龙马中学拥有教学楼2栋共16间教室,实验楼1栋,宿舍楼2栋,但是2015年全校3个年级仅有3个班,学生人数不足百人,所以学校还有大量桌椅、教室、宿舍等设施闲置,而实验楼则因为建成后没有配备试验仪器而一直空置。其次,生源流失问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许多乡镇公办中学曾经学生人数多,因此需要一支人数众多的教师队伍,而这些教师大多是20世纪转正的原民办教师,当学生人数减少时还有大量不到退休年龄的正式教师存在。教师多学生少的现象造成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1997年龙马中学有一千多名学生,师生比为5.7%;现在仅有学生62人,师生比为46%。

大量生源流失影响了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态度和积极性,从而使得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由于学校学生人数骤减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而且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影响了学校的管理者及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学校内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其结果是家长对学校更加不信任而选择送孩子到教学质量高、学校管理有序的民办中学就读,造成了新一轮的生源流失,学校学生数量不断减少,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在这样的死循环中学校管理者和老师逐渐对学校失去了信心,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原因分析

2.1管理体制僵化

学校管理体制是进行学校内部管理的决定因素[1]。在我国,公办学校由当地教育局统一管理,学校没有更多的自主管理权,这就使得学校管理过于教条、死板,对教师也没有灵活、自主的赏罚机制[2],从而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2基础设施落后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管理体制性质的不同,造成了资金来源和投入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办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近年来,我国虽然增加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落后、农村地区薄弱学校过多,国家拨款分配到每个学校的金额有限,且乡镇普通公办中学的影响力小,不易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助和助学捐款,使得乡镇公办中学往往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不过关。

2.3师资力量薄弱

乡镇公办中学由于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不能留住优秀教师,从而使许多优秀教师和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另外,乡镇公办中学因其地理位置、待遇等自身的劣势又无法吸引优秀的师范毕业生,而现有的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平均年龄偏大,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伍,教学质量提不高,对生源流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4地理位置偏僻

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生源的影响也很大。乡镇公办中学一般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交通也不太便利,给学生和老师生活造成不便,从而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读。因此,地理位置也是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洪洞县汕头中学在2012年搬迁到位于城郊的新校区后,学生人数由2011年的三百多人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2.5优质生源减少

学校能否招到优秀学生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如果学校可以招收到更多的优秀学生就可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从而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入校就读。另一方面,优质的生源也可以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是一些民办学校为了招收优秀学生不惜花费巨额资金,采取设立高额奖学金、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减免学费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使学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入校就读,抢夺了公办学校的优质生源。

2.6家庭选择盲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更加重视。秉持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许多家长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的民办中学学习,而不是选择离家较近的乡镇公办学校就读。此外,随着“择校热”愈演愈烈,让孩子上民办中学、重点中学已成为家长之间互相攀比的一种行为,看到别的家长纷纷送孩子上名校,自己也不甘落后。也有一些学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外地或城市读书,从而造成一部分生源流失[3]。此外,一些民办中学为了招收到更多的学生,花重金为学校做广告。他们用媒体、广告宣传等手段夸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条件、管理理念和奖励政策等,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生源。另一方面,学校之间也会有一些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和手段,对乡镇公办中学的招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4]。

3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解决对策

3.1政府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公办中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帮助乡镇公办中学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办学质量。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以及福利政策。“工资低、待遇差是农村师资队伍小、不稳定、难更新的重要原因,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挽留和吸引教育人才的客观要求。”[5]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这样既可以留住本校原有的优秀教师,又可以吸引大量优秀师范毕业生,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还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为乡镇公办中学的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如为解决公办中学教师流失问题可以规定教师评职称必须有3~5年基层(农村)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使现有政策如学生就近入校原则落到实处,以有效解决生源流失问题[6]。

3.2学校方面

学校领导者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学校领导要以身作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树立“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为建设和谐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在教师绩效考评方面也要建立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赏罚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学校充满活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校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还应加强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首先,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将本校教师送往高等师范类院校进行脱产培训、短期集中培训或进行教师远程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组织本校教师与“顶岗支教”的师范实习生就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和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学校还可以请名校专家或知名学者到本校举办讲座,借助他们的知名度引起家长、媒体等的关注,从而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3社会方面

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关心、帮助乡镇公办中学改革的社会氛围,使家长看到国家对乡镇公办中学进行改造的决心和力度,看到学校的变化,从而放心的送孩子进入乡镇公办中学就读。另外。杜绝按照升学率将学校划分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使家长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出恰当的选择[7]。社会各界人士应与政府、学校、家长等形成合力,一起解决乡镇公办中学生源流失问题,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更新学校教学设备,优化学校环境。

参考文献:

[1] 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汤桥亮.农村生源的流失,义务教育的尴尬[J].中学教学参考,2015(21):94.

[3] 王秀利,胡迎春.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带来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131-140.

[4] 史南城.农村薄弱学校生源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2(7):61-62.

[5] 张东平.农村中学优质生源流失的原因和对策[J].中学教学,2015(12):112.

[6] 王强,杨连子. “就近入学”政策价值合理性缺失及改革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5-9.

[7] 崔敬业,张丽娜.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对河北省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观察[J].科协论坛,2012(7):187-188.

(责任校对晏小敏)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11

收稿日期:20150929

作者简介:谢丽娟(1991-),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3-0032-03

猜你喜欢

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发挥乡镇人大主席团在闭会期间的作用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地方“垂改”勿落下乡镇这块板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不断展现乡镇人大新常态下的新作为——安徽定远创新乡镇人大“三基”建设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