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视域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2016-04-14江苏省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邱硕元
江苏省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邱硕元
PISA视域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邱硕元
新课标中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提出,给我国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本阅读新视野,使语文教育更贴近生活。非连续性文本是在国际PISA阅读测试中出现的一种文本格式,本文主要是从PISA测试的视域下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PISA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
当今社会,非连续性文本是承载和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随着PISA测试的盛行,非连续性文本这种概括性、实用性强的文本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注意,开始将它们从生活引入课本、考试及课堂教学之中。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文本的阅读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缺乏自主解读的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来实施有意义的教学。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PISA” 关系
新课标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根据上面的表述,可以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定义为: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资料,然后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这种阅读形式重点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解释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PISA即是以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为代表的素养测评。2009年该项目将“阅读素养”界定为:理解、运用、反思和参与文本,以达成个人目标,增长个人知识、发展个人潜能和参与社会的目的。”它包括广泛的一系列认知能力:从基本的解码到词汇知识,从语法、语言、文本结构和特征到关于世界的知识,也包括元认知能力。
从两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PISA’国际阅读素养测评”的概念上有相似重叠的部分,两者改变了以往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的领悟这一传统的文本性阅读的考试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注重阅读能力的迁移,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解释信息并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解释“生活即语文”的含义
“生活即语文”,识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以解读优秀文学作品为主要任务的阅读教学却因其不同于却往往略显单薄,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和偏颇。这样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提出打通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
(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并从中得出结论进而实践运用。当代社会,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层出不穷,怎么处理与辨别网络时代碎片化、组合化、综合化的信息,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时代给我们的命题。作为教学者,我们必须让学生更加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着重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或图表的理解和反应的能力,进而能够分析、整合信息,进而构建对成长的认知与发展的实践。
三、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区域很早就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考查,在经过大量的试题和质量分析后发现学生在处理非连续性文本题目的时候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欠缺
很多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缺乏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的考题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面对数据和图表类文本,不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首先是因为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信息不够敏感,在看到相关信息时无法立刻在脑海中做出及时反应。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非连续性信息非常有限。所以当阅读教学中一旦教学出现此类非连续性信息,学生就会出现反应滞后的现象。
(二)缺乏处理整合信息能力
学生在处理非连续性文本信息上存在障碍,另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缺乏处理、整合非连续性信息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信息零散,并伴有大量非文字类信息穿插其中,很容易打断学生的阅读思路。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理解与整合能力,就不容易将零散的信息加以整合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加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
四、基于PISA视域下的非文教学策略
(一)基于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的非连续文本教学资源,教者在教学中能注意图对照,借助表格、游览图、思维导图等非连续性文本展现主要内容,有意识地运用好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阅读能力。除去语文学科我们放眼望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早已接触。比如,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也可以将语文学科外的阅读文本加以改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链接生活,提升思维广度
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地应用,这些资源都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食品包装上的介绍、公交车站牌、车票、电影入场券、游览路线图、餐店价格表、购物小票、宣传海报、药品说明书等等。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资源,设计出不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活动。巧妙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需要,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快乐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升思维学习的广度。
(三)有效评价,提高阅读能力
1.用测评指引课内外阅读指导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方向,学生读完后根据“PISA”阅读素养测评方法,按照获取信息、解释文本、作出评价、创意运用这几个模块内容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采用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学生能力的最大化。按照“PISA”阅读素养测评模块写完读书笔记后,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按照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层次分组进行读书笔记交流。学生在交流、分享、传阅中就可以不断地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2.进行阅读材料的多样化选择
“PISA”阅读材料的分类完全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它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与需求。因此,我们除了在阅读内容上引导多元化外,在形式上也要采多样性,现如今“碎片阅读”盛行,手机、平板能够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阅读信息。“碎片阅读”是较为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能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判断评价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PISA”国际阅读素养测评所要达到的能力。
以新课程标准为标杆,以“PISA”阅读素养测评方法为指向,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与教材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丰富学生多元阅读体验是我们不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