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考说明文阅读备考策略

2016-04-14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刘雪梅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事理说明文中考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刘雪梅



浅谈中考说明文阅读备考策略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刘雪梅

【摘 要】

【关键词】

中考 初中语文 说明文 阅读

作为现代文阅读中相对简单的文体,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表达方式,站在科学的角度解释客观事物、抽象事理,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性质、功能、成因等或者是事理的来源、意义等,对读者的知识建构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帮助学生复习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着手,引导其提炼筛选、概括理解,最后对文本内容有个全面理解,以此达到深入阅读,有效解题的目标。

一、整体感知,提炼筛选,帮助学生把握信息

拿到一篇文章,学生的首要工作是通读,在整体上有所认知,然后判断文体结合问题针对性思考,在短时间内提炼、筛选信息,以便在做题时心中有数。对于说明文的阅读,学生也要这样,一开始就积极地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重要信息,像说明对象、特征、方法、顺序等,辅助接下来的思考。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我会建议他们在阅读前把题目看一遍,掌握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在顺畅阅读的同时能找准解题方向。然后,我就会让其开始阅读,边读边理解,将文体要素一一弄清。

1.明确说明对象

首先,学生要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区分开来。这两种文章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分度,一个是对事物的说明,,一个是解释事理。比如2014年辽宁省《马航客机为何失联》、重庆卷《空难“见证人”——黑匣子》、2013年河南卷《“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等在问题上能看出说明对象,或者,学生也可以通过抓首句和中心句来找对象。

2.明确对象特征

其次,我会让其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要阐明的道路,以此作为文本的切入口,层层剖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思考。比如,学生在做2008年重庆卷《梦幻视觉“水立方”》一文时,他们就很聪明地发现文章题干不仅点名了说明对象,还直接道出其特点,少废了好多功夫。紧接着,学生就“梦幻”这一特点逐段阅读,划出描写特点的句子,归纳小结。

3.明确说明顺序

然后,学生就要着重说明顺序的明确,只有知道了这一点,学生的阅读才能更有层次、目标。通常,顺明顺序分为三种:时间、空间、逻辑。对于顺序的判断,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排除法,时间、空间顺序比较好判断,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剩下来的自然是逻辑顺序。其二是抓关键词,尤其是关联词,像“……首先……其次……再次……”“由于……所以……”等就可以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来判断。

4.明确说明方法及作用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找出说明方法并且说明其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内容分析,做到有据可依。常用的说明方法很好记忆,有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对于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像作比较就是借助对比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打比方就是生动形象的表达,学生在分析时不能混为一谈。学生在答此类题时一般可以套模式:这一段(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起到了……的作用。

这样,学生就能在接下来的解题中有所准备,能按照说明思路阅读,有针对性、有方向地探究,提高效率。

二、结合观点,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学生在把握重要信息后要对文章进一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其结合观点,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具体实施时,要注重各种术语、修饰词、过渡句、主旨句的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其在是实战中有所突破。

比如,在说明文中遇到修饰性词语时,我们就要格外注重。比如,在做2010年南京卷说明文时有这样一道题: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说明原因。对于这类词的思考,我们要引导学生遵循步骤,先回答表态,然后思考去掉以后句子意思有无变换,说明原因和作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这一道题结合文本观点有更深入的思考。在掌握重要词之后,就要引导学生理解重要句子,探究其在语境、文本中的作用。比如,在2010年河北卷《淘米水的作用》中就有这样一题: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学生就要综观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解答,全面思考,避免以偏概全。

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的探讨中学会解题,并且加深对文本观点的理解,促进自身在阅读能力上的提高。

三、品味语言,概括分析,促进学生感悟明理

除了内容和结构,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也很重要,学生在了解其特点后能促进对文本内涵的感悟。通常,说明文语言分两种:平实和生动,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忽略这一点。复习时,学生就如何揣摩语言的准确性来问我,我会引导其从三点入手:首先要结合文本,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准确性。其次,要重视一些关键词语,像修饰词、过渡词等。最后要留心关联词语的特殊作用,像过渡、总结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就差不多能做好题目了。比如,学生在做2010年盐城卷时说明文《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时有这样一道题:第5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这时,学生就可以参照我的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解答,先说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意思,然后依据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进行分析,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联系文本观点体会,明白沙漠化的严重性,警示人类要保护环境。

这样,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就能掌握技巧,有针对性、有方向地思考,回答到“点”上,避免失分。

总之,说明文是中考语文考场上的“常客”,在现代文阅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属于容易得分的一类,但随着逐渐增长的难度,我们要加强复习,以此应付万变的形式。具体训练时,我们要结合文体要素有针对性地辅导,确保学生能正常发挥,轻松应对。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很多地区的试题都把说明文纳入其中,而且绝大部分都来自课外,所占分数比例较大,难度也逐年增长。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加强对说明文的复习,促进学生对技巧的掌握,借助持续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其在中考考场上稳定发挥,轻松应对,为自己的成绩加分。

猜你喜欢

事理说明文中考
说明文阅读专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一语中的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