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辟蹊径,便是柳暗花明
——新课程下学生习作互批互改的探析

2016-04-14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小学戴成永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写作能力习作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小学 戴成永



另辟蹊径,便是柳暗花明
——新课程下学生习作互批互改的探析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小学 戴成永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中国的教育一直未能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更注重作文的分数而不是作文本身。语文作文批改耗费了教育者大量的宝贵时间,然而学生们根本不会去研究老师的批改过程,更不会以此为依据调整自身的作文,这种现象导致语文教学成为一种耗时、耗力却难以取得成效的工作。作文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更能够帮助学生活化思维。据研究资料显示,习作互评互改是一种解决现阶段语文写作不良状态的有效途径,然而现阶段并不存在明确的落实办法,这给教育者落实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现笔者结合自身浅陋见解对之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与教育同行共勉。

一、善于总结,向学生授之以“渔”

接触新事物的时候,人往往会无措,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学生在初次接触批改作文工作的时候,往往也会产生这种感觉。与数学、物理等不同,作文修改并不存在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但也存在某些规律可循,因此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作业互评互改的时候,一定要指导学生善于总结,确保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方法。当然,作文批改能力的提升遵循知识学习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者应合理把握住“度”的问题,为学生设计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对中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不高,作文中经常会出现明显错误的词句,因此教育者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修改符号、语病、增加词句、修改错别字、通顺句子、正确文字运用等等方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教育者应对他们的习作互批互改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与他人互换修改,去深入的研究文章的立意选题,去分析文章的详略安排,去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懂得文章的重点所在,并能够合理的运用各种连词、过度等流畅文章,使文章衔接自然,不会让人阅读之后感觉突兀。

二、多元化习作互批互改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之所以缺乏实效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者只懂得向学生大量的、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学生只懂得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学习兴趣被扼杀,学生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也没有激情。因此教育者在开展作业互批互改教育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可以在学生初稿完成之后开展同桌互批互改工作,让学生能够对彼此的文章进行初步的分析,商榷作文之中的“存疑之处”,并落实作文的修改,相信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作用。再例如,可以开展小组互批教学模式,将班级内的学生合理分组,并安排相对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内组长,先进行作文互批工作,让学生们互相总结彼此作文中的问题以及修改办法,并将最后的修改结果上交给组长审查,由教育者定期抽查督促落实。当然,结队互批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习作互批互改模式,教育者可以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在班级中自主找寻作文批改对象,落实作文互评互改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荣誉”,责任心会大幅度提升,作文的批改工作会落实得更加认真,习作互评互改也更能发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善用鼓励话语,利用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习作互批互改教学如果终结在习作批改工作完成的时候,那么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将特别的微小,因此教育者还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作文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延展“习作修改”的教学面,相信能够收获到非常好的效果。要善于在学生的文章之中找寻精彩得当之处,在为学生标注的同时为学生写下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在不足之处继续努力;在习作互批互改工作结束之后,选择那些具备特色的文章或是写作水平进步巨大的学生文章,在对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开展作文班内朗诵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提高写作能力的兴趣和欲望。

四、总结

学生的互批互改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习作互批互改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巨大,教育者应合理化自身的教学模式,促使作文互评互改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全面的提升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相信对于改变我国写作教育“停滞不前”的现象也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教育者写作能力习作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习作展示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