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之朗诵法
——以纪宇的《风流歌》为例

2016-04-14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师范大学孙艳雪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朗诵者诗歌朗诵基调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师范大学 孙艳雪



诗歌教学之朗诵法
——以纪宇的《风流歌》为例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师范大学 孙艳雪

【摘 要】

【关键词】

诗歌朗诵 感情基调 朗诵方法

古人云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诗文与歌唱是紧密相连的,吟咏、朗诵不仅给诗歌以生动,而且是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诗歌朗诵在注意把握情感基调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使得诗歌在阅读和朗诵过程中散发出文字本身的魅力和语言的应有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达到感情真切、音色饱满、一唱三叹的朗诵效果,学生的心灵就会被艺术魅力所打动,全身心浸透在语言感觉散发出的幽深曲婉、回环往复当中。以纪宇的《风流歌》为例:

我就是风流,我就是风流,

我是僵化的敌人,春天的密友 。

我像一朵鲜花,开在枝头 ,

我像一个姑娘,目光含羞 ;

我是一只牡鹿,跳涧越沟,

我像一只雄狮,尾摇鬃抖。

有时,我是无影的,像清风徐徐,

有时,我是无形的,似碧水悠悠;

有时我化作新娘秀发上的一段红绸,

有时我变成战士躯体上的一副甲胄;

有时,我是明眸里的一丝火花,

有时,我是笑靥上的一涡蜜酒。

有时,我是铁马冰河风嗖嗖,

有时,我是气吞万里雄赳赳;

更多时候我不是饰物和形体,

我是内心里对美的热烈追求!

一、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对于诗歌而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诗人感情抒发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八十年代是我们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和精英意识不断增强的特定时期,朗诵包含描述这个阶段的诗歌,语气中要多充满奋发向上的感慨,这样的感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坚实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形象内容上。这使得朗诵者有意的抛开了浮华、虚伪、做作之后自然产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在文字之外使得作者和读者的感情再次升华和凝练。教师在朗诵这首诗前要把握这样的情感基调,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遐想,从而达到与学生的共鸣。即朗诵要“有感而发、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言为心声”。

二、运用诗歌的朗诵方法

语气即语言的声音色彩,是语言的旋律,它随着具体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包括诵读时的抑扬(语调、语势),轻重(重音)等的变化,是这些综合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这首诗歌语气多变,充分显示了语气在抒发感情色彩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前面十几个“我”作为主语,要读得有力、严肃。在朗诵之前,对“风流” ——“我”这一形象,要展开想象,使这些画面在脑海里浮现,并尝试着去感受每一个形象的特征,再调节能够体现这些语义特征的语调。比如,“跳涧越沟的母鹿”,是一个轻快敏捷的形象,相应的语调应是跳跃轻快的;“尾瑶鬃抖的雄狮”有一种武威无畏之感,要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而作为一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如“清风徐徐”就是柔和舒缓的;“碧水悠悠”就是流畅、清新的。在描述特定人的性格的句子中,语气就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比如“新娘秀发上的红绸”应读得活泼开朗些,而“明眸里的一丝火花”应是热烈奔放的,“笑靥上的蜜酒,甜蜜得使人心醉”,要读出使人心醉神迷的状态;“铁马冰河风飕飕”,读出的效果仿似奔驰的战马在冰河上风驰电掣般的呼啸声,给人以听觉上的震撼;“气吞万里雄赳赳”则应读出磅礴的气势,而“我是内心里对美的热烈追求!”一句是具体形象的升华,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所以在朗诵时要情真意切、语调沉重。朗诵不仅仅停留在字句上,还要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这样具体的分析,运用到诗歌朗诵当中,不仅可以使全诗的节奏跌宕起伏,也能使诗中的一些形象更加圆润饱满,从而在朗诵上使得诗歌之外的情感再次跃升。其实,这个过程中,已经使得一些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考的维度。因此朗诵者不仅应在分析、理解、体验作者情感的过程中正确地把握文字本身的魅力,而且还应具有再创造的热情和快感。

由此可见,朗诵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的,但也要通过正确恰当的语气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使文字通过朗诵呈现出色彩和分量。

由此可见,朗诵好一首诗歌,理解其写作背景是必要的一个环节。是诗人情感喷发的源泉,是理解其思想内容的基础。

诗歌的朗诵一方面代表着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另一方面也诠释着朗诵者对诗歌内容的充分理解。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在朗诵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并深刻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再发现并综合运用相关朗诵技巧,使得诗歌在其本身的抒情性上加之于准确的读音、曲婉的韵律、跳动的节奏、正确的语气、跌宕的语势、恰当的停顿、突变的重音,这一系列朗诵必备方法使诗歌的意境绵延,感情表达得更加丰富细腻,从而使得优秀诗作在其原文基础上完成二次创作的蜕变。把诗义诉诸于音乐性的朗诵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诗作为歌的内向力,不仅加深了诗歌的蕴义,同时开拓了诗歌朗诵时的情感多维性,在这个诗歌被边缘化、思考奢侈化的时代,能够使听者更容易接受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并在朗诵的和谐氛围中感受到诗歌的深层意蕴。

【参考文献】

【1】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1)

【2】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9)

【3】张颂.诗歌朗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2)

【4】郭玉斌.朗诵艺术的技巧与赏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8)

诗歌朗诵需把握原文的感情基调、总结相关的朗诵技巧,朗诵者不仅要融入对诗歌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要学会综合运用诗歌朗诵方法。感情饱满、声音洪亮、语调和谐、音质优美的朗诵效果,不仅能使整首诗展现出它原有的语言魅力,而且从另一个层面又起到感染听众心灵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朗诵者诗歌朗诵基调
论木版画的色彩基调与印刷细节控制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浅谈朗诵者应该如何选择朗诵稿件
我是小小朗诵者
俏丽基调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Migrant Worker Poets Recite Works in Hangzhou
总基调:稳中求进
2015 医改奋力求进总基调:稳重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