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结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近况
2016-04-14陈小聪李椿莹覃晓雾莫荔荔
陈小聪 邓 鑫 李椿莹覃晓雾 莫荔荔
中药结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近况
陈小聪1邓 鑫2李椿莹1覃晓雾1莫荔荔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从中药调节免疫、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黄、抗纤维化方面阐述结合西药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抗病毒;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不仅病毒携带率高,而且具有慢性转归的倾向,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易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最终导致死亡。而HBV 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可见CHB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因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是治疗CHB的关键。中药与西药在治疗CHB方面各有优劣,西药抗病毒药物有明确的抗病毒作用,也有不少的副作用;中医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1]以及抗病毒[2]、保肝降酶退黄[3-4]、抗纤维化[5]等作用,与西药相比这是其优势所在;因此,各取所长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治疗CHB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现就中医药治疗CHB在调节免疫、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黄、抗纤维化方面的作用结合西药抗病毒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中药调节免疫联合抗病毒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6]。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顾冲等[7]用疏肝健脾方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联合治疗组的骨髓抑制显著低于干扰素治疗组,本研究提示疏肝健脾方不仅能协同 IFN-α 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最终提高 IFN-α的疗效,而且能明显减轻IFN-α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蔡乃亮等[8]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猪苓多糖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近期疗效,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猪苓多糖合干扰素+自拟保肝清毒汤),表明本方药具有调整机体免疫,诱生内溶性干扰素,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李洪[9]以中医辨证为肝脾虚型的24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逍遥散联合阿德福韦酯)和对照组(阿德福韦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D4 +,CD8 + 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外周血CD4 +T 淋巴细胞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的数量,CD8 + T 淋巴细胞则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的数量,CD4/CD8 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的比值,这说明逍遥散能显著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疗效。
2 中西医结合抗病毒
秦桂来[10]将9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恩替卡韦+叶下珠),对照组(恩替卡韦),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病毒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叶下珠片和恩替卡韦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能产生更强的抗乙肝病毒等作用。陈穗等[11]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德福韦酯)和对照组(阿德福韦酯+柴胡疏肝散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后乙肝五项和 HBVDNA等指标。结果治疗组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就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HB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效果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张振琪[12]将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拉米夫定),治疗组(基础治疗+拉米夫定+柴胡疏肝散加减),观察乙肝两对半与 HBV-DNA定量等指标,结果HbeAg、HBeAb、HBV-DNA的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联合抗病毒等西药治疗CHB较单纯西药,能更有效改善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3 中药保肝降酶退黄结合抗病毒
曾洁[13]观察肝病3号汤剂结肠给药对CHB临床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的影响,探讨其稳定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机制,治疗组结肠给药组35例+核苷类抗病毒,对照组口服给药组35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1个月后,结果说明肝病3号汤剂能够起到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结肠给药可以作为慢性乙肝保肝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韦健盛等[14]将肝胆湿热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护肝治疗,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护肝治疗+茵陈蒿汤加味方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降低TBIL、ALT、AST、血清HBV-DNA滴度下降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阿德福韦酯加茵陈蒿汤加味肝护肝、降酶、退黄。段元志等[15]将CHB黄疸湿重于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以茵陈五苓散加味+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B予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2个月、6个月及1年后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乙肝病毒载量(HBV-DNA)以及临床症状变化及1年内治愈好转率。经治疗后随访1年,A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B 组,降低 TBIL、DBIL、ALT、AST两组比较A组高于B组。HBV-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茵陈五苓散具有明显的保肝退黄降酶。
4 中药抗纤维化结合抗病毒
金丽华等[16]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予拉米夫定片、安络化纤丸、胸腺肽a,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片。观察2组肝纤维四项HA、PCIII、 IV- C、 LN 指标变化。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四项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拉米夫定片、安络化纤丸、胸腺肽aⅠ三联法在抗纤维化等治疗上有协同作用,比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使用方便。白宇鹏等[17]观察CHB患者在用阿德福韦酯基础上联合安络化纤丸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等 HBVM HBV-DNAPCⅢ、HA、LN 和ⅣC 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或单用安络化纤丸;抗病毒疗效越明显则抗纤维化效果也越佳, 二者成正相关性。这提示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防止或治疗肝纤维化的一种有效的联合用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黄春燕等[18]以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治疗组服替比夫定同时加服扶正化瘀胶囊; 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功能改善、HBV- DAN 阴转更显著。周劲峰[19]曾选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分为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恩替卡韦联用治疗组和恩替卡韦单药对照组,结果发现:治疗组的 AST、ALT、TBIL、LN、HA、PC-Ⅲ和 IV-C显著降低(P<0.05),A/G 升高显著(P<0.05),证明复方鳖甲软肝片可以阻止纤维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硬化。
5 结语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引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损害的、呈进展性的传染性肝脏疾病。我国HBV感染呈中度流行,现约有2 000 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慢性乙肝的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为主要措施[21],而细胞免疫功能在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已经开始受到重视,慢性乙肝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受到损伤已经被证实[22],然而由于当前抗病毒治疗的局限性、免疫调节治疗缺乏针对性及其他因素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至今尚未获得满意的疗效。而在当前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CHB 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在调节免疫、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黄、抗纤维化等疗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且随着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发展,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会为CHB的治疗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 王爱萍,徐今宁.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1,20(3):75-77.
[2] Qi FH,Wang ZX,Cai P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related active compounds: a review of their role on hepatitis Bvirus infection[J].Drug Discoveries Therapeutics,2013,7(6):212-224.
[3] 董明慧,王珏,张慧卿,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临床常用中药[J].中医药导报,2010,16(4):108-110.
[4] 陈科力,易休.几种中药的保肝作用研究进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51-56.
[5] 秦祖杰,邓鑫.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497-499.
[6] 刘慧.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J].山东医药,2011,51(7):104.
[7] 顾冲,吴春成,唐金模,等.中医疏肝健脾方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6):665-666.
[8] 蔡乃亮,邱胜卫.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8):44-45.
[9] 李洪.逍遥散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39-40.
[10] 秦桂来.叶下珠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9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6):378-379.
[11] 陈穗,洪文扬,李秋泉.阿德福韦酯胶囊加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观察[J].现代医院,2011,(5):42-43.
[12] 张振琪.中西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6):423-424.
[13] 曾洁.肝病3号汤剂结肠给药保肝作用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4] 韦健盛,谭勇明,黄绍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为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184-2185.
[15] 段元志,余桂枝.茵陈五苓散化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63例[J].江西中医药,2013,11(44):26-27.
[16] 金丽华,元光喜,蔡正爱.拉米夫定联合安洛化纤丸、胸腺肽a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149-150.
[17] 白宇鹏,张武,王保春.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4):500-502.
[18] 黄春燕,王振常.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9):854.
[19] 周劲峰.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肝硬化的疗效[J].中药材,2014,37(10):1897-1899.
[20] CUI Yan,JIA Jidong.Update on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and C in China[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3,28(1):7-10.
[21] DengXL,Li QL,Guo JJ.Dynamics of lamivudine- resistant hepatitis B virus strains in patients with entecavir rescue therapy[J].Virus Genes,2013,47(1):1-9.
[22] Bayard F,Godon O,Nalpas B,et al.T- cell responses tohepatitis Bsplice- generated protein ofhepatitis B viru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chemokin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ANRS study:HB EP 02 HBSP- FIBRO[J].J Viral Hepat,2012,19(12):872-880.
Recent developments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nti-virus medicine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that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nti-virus medicine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Chinese medicine with immune adjustment and anti-virus and protect hepatic cells and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ALT, AST and BITIL and anti-liver fibrosis.
Chronic hepatitis B; Chinese medicine; anti-virus medicine; review
R512.6
A
1008-1151(2016)02-0109-02
2016-01-10
陈小聪(1987-),女,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邓鑫(1976-),男,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