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黄散外敷治疗15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2016-04-14刘玉娣

大众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泵入红肿患处

刘玉娣

三黄散外敷治疗15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刘玉娣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目的:研究三黄散(大黄、黄柏、黄莲)对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5年11月在心血管二区出现的15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患者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制中药三黄散加冷水调和后局部冷湿敷。研究三黄散对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明显见效10例,有效5例,无效0例。 结论:三黄散贴敷治疗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具有较好效果。

三黄散;胺碘酮;静脉炎;护理效果

盐酸胺碘酮(可达龙)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其特点是疗效好、副作用小、毒性低,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房颤转复的治疗,但因其具有的强刺激性,易引起静脉炎,药物说明书上明确指出尽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滴注,通过外周静脉不间断泵入超过48h时胺碘酮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 88.2%[1]。发生静脉炎时多数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部分患者患处静脉血管出现条索状改变并感觉剧痛,更甚为血管四周出现皮肤结节状硬结、散在水泡[2],给病患带来很大痛苦,并改变治疗效果。然而在以往抢救过程中,用药容易被周围静脉获得,医生、病患都倾向使用周围静脉用药。目前有很多的临床报道关于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治疗方法,但缺乏使用中药治疗的对比。笔者采用冷水调和中药三黄散外用敷贴治疗15例胺碘酮导致的静脉炎,发现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做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5年3月~2015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区住院治疗,因持续泵入胺碘酮致相关性静脉炎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呈条索状,无水泡发生。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4~71岁。均为持续使用微量泵经外周静脉推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给药时间在6~72小时。发生病例均在上肢,其中上肢手背10例,上肢前臂5例。

1.2方法

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制中药三黄散外敷患处。药物成分:大黄、黄柏、黄连,药物已均匀调制成黄色粉末状,规格为500g/包。使用前取三黄散药粉50g加冷水调成糊状后,置于大小适合患处的透明薄膜上并外敷于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之红肿处,以3M透气胶布粘贴固定,每天上、下午各敷1次,中间间隔4小时,每次贴敷时间4小时。

1.3判定标准(自拟)

明显见效:局部红肿热痛消失,血管弹性恢复好,4天内见效者。有效: 局部需4~7天,红肿疼痛才减轻或消失,血管弹性恢复尚可。无效:用药7天以上未见好转,患处血管变硬呈条索状。

2 护理措施

2.1对使用胺碘酮的患者

要求责任护士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特别是穿刺点上方周围皮肤血管情况,患者主诉或触碰穿刺部位及上方血管皮肤疼痛和灼热,无论推注是否通畅,静脉管路是否回血明显,局部皮肤是否红肿,都必须马上更换注射部位,并立即停止在该处继续使用胺碘酮或其他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5~10分钟,待穿刺点止血后,用2%葡萄糖氯已定消毒后无菌保护,患处局部采用中药三黄散药粉50g加冷水调成糊状后,置于大小适合患处的透明薄膜上并外敷。

2.2局部皮肤血管出现症状

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静脉条索状改变时,当日尽快给予三黄散冷湿敷,可收缩局部血管,降低药物扩散或水肿发生,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对有灼热及硬痛感比较明显的患者,同样可以给予三黄散冷湿敷。每次敷药时间达4小时后,均必须将贴敷在患处上的药物拭去,使局部清洁干净。

2.3重新穿刺

重新穿刺时,尽量选择粗直的上肢血管, 避免选用下肢静脉血管进行给药,尤其是血管活性类药物,常规先建立浅静脉留置针给药,条件合适者建议医生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给药。使用胺碘酮等特殊药物前,先用10ml0.9%氯化钠注射液做引针穿刺并保持通畅,避免因穿刺不成功造成局部药物外漏。推注结束后再给予10ml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推注,以减少药物残留于血管内的时间,减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保护局部血管通路

2.4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电监护波形情况,随时与医生沟通,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及心率变化,遵医嘱及时停止胺碘酮等特殊药物的泵注使用,或尽量按需要减少胺碘酮的持续泵注时间。

2.5外敷三黄散的护理评估及观察

贴敷用药前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外用中药或三黄散等过敏史,局部皮肤完整无破损,无水泡发生;贴敷用的薄膜大小应根据患者患处部位需要进行裁剪,避免过大或过小。常规贴敷一患处取三黄散50克加冷水调和即可适用,特殊时根据医嘱或患处部位大小增减三黄散剂量。外敷药物过程中注意使用3M透气胶布妥善固定贴敷药物的薄膜四周,避免三黄散糊外漏弄脏衣物或床单,避免因外漏而降低三黄散的药物疗效;同时注意加强巡视,观察贴敷局部有无红痒不适或听取患者主诉,如患者出现红肿疼痛加重或局部痒痛不适,告知其勿自行搔抓或随意拆除贴敷药物,及时告知责任护士给予评估处理。贴敷时间足4小时后及时去除贴敷药物并评估患处皮肤情况,评估局部不适有无减轻或消退,并告知患者,同时做好记录。

2.6情志护理

及时与患者沟通,安慰并鼓励患者,同时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消除其紧张焦虑感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7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胺碘酮推注过程中需要配合的方法、以及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将穿刺侧手臂放置于舒适的位置,不弯曲不绷紧不受压,不随意摘掉固定穿刺针的敷料,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如出现敷料汗湿、松动,或穿刺部位不适感,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讲解三黄散冷湿敷的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促进患处皮肤血管的恢复

3 结果

10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患者经采用三黄散冷湿敷2~3.5天,局部红肿热痛消失,血管弹性恢复;5例患者经三黄散冷湿敷5~6.5天,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条索状消失,血管弹性恢复稍慢。

4 讨论

如将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不间断静脉泵入, 则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达88.2%,主要原因有:(1)在注射部位选取不同静脉及穿刺位置,是引发静脉炎的一大因素。本资料中有10例发生在上肢手背,5例发生在上肢前臂。因此使用胺碘酮的患者选择穿刺部位时尽量避免选择肢体末端的浅表静脉。(2)胺碘酮的给药浓度与持续时间也是引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正常血液pH值范围为7.35~7.45,在这个范围意外,也就是说偏酸性或者偏碱性的药物都可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诱发静脉炎[5]。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值2.5~4.0,渗透压可谓很高,因此剧烈地刺激了局部血管皮肤,引发静脉炎。据资料记载,高浓度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在0~10、11~21、21~30、31~40小时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3.3%、43.3%、20%[1]。本资料病例发生静脉炎的给药时间在6~72小时,使用的是5%葡萄糖24ml或44ml配置盐酸胺碘酮注射液300mg。高浓度不间断给药易刺激外周血管, 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致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发生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性反应,引起静脉炎。(3)患者共性为:血管很敏感、弹性差、血管变得通透,这个时候时输入的药物浓度和刺激性较高则会使血管腔压力提高,血管承受不住压力,药物渗出则或将引发静脉炎。(4)护士穿刺技术欠佳,宣教不到位,护士责任心不强,未注意巡视,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引发静脉炎。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持续微量泵入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防治其引起静脉炎至关重要。

在中医学看来,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大多为寒凝血瘀,瘀久化热,热毒壅滞。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受阻,导致红肿胀痛;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病患对静脉炎感非常觉痛苦且心理包袱沉重,也难以进行再次行静脉穿刺治疗,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严重者还会引发医疗纠纷。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医疗人员开展了多方面多角度探究,获取若干研究成果,大多使用药物及器械对病患的身体表面进行预防和治疗。本人采用本院自制三黄散在冷湿状态外贴治疗15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制剂中大黄性寒、味苦、泻热、攻下,行瘀化积,外敷可清热,涤火解毒。现代药理证实大黄中的蒽醌衍生物,可抑制多种细菌;大黄酚是大黄的其中一种成分,其功效是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软化血管;能使血管活动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增加。黄柏的成分有小檗碱和少量防己碱、黄柏碱,具有清热燥湿作用及广谱抗菌作用。黄连主要含有小檗碱、黄连碱和药根碱等成分。主要有抗炎及解热作用。[4]

本资料结果显示三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效果较好,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获知在患处冷湿敷三黄散后有清凉舒适感。此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清热解毒作用快,疗程简短。如患者无中药过敏史,可将此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并推广。

[1] 李玮,张俊,乔燕舞,等.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3(6):594-595.

[2] 胡洁.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静脉炎的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4(11):1320.

[3] 何应英,彭晓玲.持续微量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285-286.

[4] 戴玉玲.三黄散冷湿敷治疗输液致渗漏性静脉炎急性期24例[J].广西中医药,2010,33(3):38-39.

[5] 张平.康惠尔透明贴对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3):143.

Nursing experience of Sanhuang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15 cases of amiodarone related phlebiti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sanhuang powder (Rhubarb, Phellodendron and Coptis Chinenesis) in treating amiodarone related phlebiti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November 2015, we treated 15cases of amiodarone related phlebitis patients i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by self-made Sanhuang powder with cold water to reconcile with a local wet and cold compress. Correlation between sanhuang powder and amiodarone related phlebitis was studied.Results:10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5 cases wereeffective,0 cases ineffective. Conclusion: Sanhuang powder sticking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amiodarone related phlebitis.

Sanhuang powder; amiodarone; phlebitis; nursing effect

R47

A

1008-1151(2016)02-0102-03

2016-01-15

刘玉娣(1984-),女,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区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泵入红肿患处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治斑秃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下肢溃疡
下肢溃疡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