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科研成果转化分析*
2016-04-14常晓敏姚蓓蓓
常晓敏,姚蓓蓓
(太原理工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科研成果转化分析*
常晓敏,姚蓓蓓
(太原理工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通过市场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状况与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得出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及其原因,并从高校内部、高校与市场衔接、高校与企业合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应山西省实际情况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措施及高校协同创新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高校;协同创新;科研成果;转化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8.019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上曾对我国高校的责任与使命做出了新的阐释,他强调,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提升经济技术水平,积极传承优秀文化,尤其是研究型的大学更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在积极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协同创新。高校应该与企业、科研机构突破创新的界限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依靠现代技术所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或中介机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之间的多方位深度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战略上的联盟,在关键领域研发更多可靠性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使科研项目基于市场,服务于市场,更适应市场,实现科研项目不闲置、最大地发挥项目的实际作用,同时达到高水平的转化率,使更多的成果服务于市场,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创新的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一、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分析
环顾国内,中关村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中关村示范区继“1+6”和“新四条”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之后,于2016年1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简称“京校十条”),此次试行政策的发布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并对激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活动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从政府到高校都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江苏省教育厅主导构建了省级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校果网”。其面向全国开放服务,通过整合集成企业产学研需求,从而实现供需信息的智能化配对和对接服务,进一步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技术对接、专利交易等,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支撑服务。
近几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各方面的指标也显著提高,具体表现为科技成果产出数量持续攀升、科技成果交易金额大幅提高、科技成果招商转化成效显著、科技成果转化环境逐步改善、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不断丰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且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转化项目。
我国各省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高的高校都非常注重与企业、政府等的积极合作,同时不断增强科研潜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实验研究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产学研服务模式。
纵观国外,美国在20世纪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高校必须尽可能地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促进高校成立科研成果商业化许可办公室,大幅度地提高了专利的数量,大大加速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美国建立了很多中介服务机构。例如,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同时采用项目招标评估以及分阶段实施,并且利用国家研发资金带动社会科技资金,使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英国形成了一整套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涵盖了政府、社会、个体公司三个层面,服务结构全面合理。日本是在行政政策与经济支持方面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制定一系列制度,设立独立的行政法人[1]。澳大利亚在高校设立面向校外的商业机构,对外部的项目机构提供学校的智力支持,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2]。
虽然各国的转化政策不同,但是均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利用国家的力量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
通过市场调查与查阅整理文献资料可知,目前山西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集中为创业中心、交流中心、基金公司。创业中心主要依靠人才与技术的支撑,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科研技术的基础孵化中心,创业中心为企业提供最基本的市场信息孵化服务。交流中心是通过对科技成果信息的调查收集与归纳整理、发布、运用、推广等,运用现代科技信息专业网络对高校、企业等机构提供科技项目的论证与实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人才,对山西省的科研人员提供培训考察、参观学习等服务,组织多次的大型交流会议,加强国内外技术的交流服务。基金公司则是运用风险投资管理,帮助企业加强对员工的法律素质培训,为企业的资金周转与科技难题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支持和服务[2]。
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存在这样一个“纠结”现象: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转化,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另一方面,很多投资人有钱却找不到满意的项目。如何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走访各高校与企业,数据显示近年山西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但与全国的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山西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山西省全年财政科技支出持续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其投入强度基本保持平稳。2014年,全省投入R&D经费152.2亿元,比上年下降1.8%;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19%,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财政厅,2014年山西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4年,山西省发明专利申请6107件,授权发明专利1559件[3]。但是据全国统计,山西省的这些指标仅仅高于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偏远地区,相比相邻的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仍然较低。
根据调查,山西省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最高的,其次是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最低。山西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3年1月份全省科技活动基本数据显示,山西省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2117篇,高等院校多达8075篇,而企业仅为341篇;出版科技著作科研机构66部,高校达537部,企业仅2部。但是申请专利数企业占68件,科研机构占63件,高校仅占38件。发明专利申请数企业高达151件,科研机构79件,高等院校才55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有153件,科研机构74件,高等院校0件[4]。由此可见,高校的科研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和书本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没有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将严重地制约山西省协同创新中科研成果的转化,并且不利于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融入到经济体系结构中。
三、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参与科研过程的程度,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制约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阻碍科技贡献与经济发展速度。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高校内部分析,首先,是科研工作人员工作分配机制不合理。在高等院校扩招后,基本实行教学课时安排平均主义[5],这样不仅教学任务随之增加,而且使科研人员需要在科研和教学之间寻求平衡,只能在课余时间做研究,不能深入市场企业内部进行调查、试验、检测等,所以很难拿出比较成熟的、具有市场说服力与竞争力的成果[6]。其次,高校的职称评审机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虽然现在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培养人才的奖励机制更多地关注于发表的论文数量、出版的专著数量等,对于具体到成果的转化方面关注度较低。在职称的评审中,成果的转化结果以及对实际生产力的贡献度占据的比重较少,使得已经完成的科技成果没有真正地进入市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取得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再次,高校对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的调查、走访以及试验用的新仪器、新材料,都需要资金投入,尤其在实验测试中需要利用先进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动辄上万、几十万、几百万,科研人员所申请项目经费用来购买基础性仪器设备大都不足。而国家、高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仅限于个别重点学科的建设,对于普通科研工作者的科研需求无法满足。这将制约着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发展[7]。
2.从高校与市场的联系分析,高校的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有各自的管理体系,即使同样使用国家的资源,仍然没有有效深入的合作与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员专注于实验室的实验与数据,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所以有些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注定了不能转化为被企业应用的成果。原因在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没有清晰的定位,缺乏市场导向,以致于高校研究的成果很难进入企业并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直接导致了协同创新不能有效的发展。
3.高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管理机制体系较为缺乏。企业和高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各有不同,追求的利益也不同,在合作中很难达到共识。高校对于项目的前期工作环节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对后续的成果鉴定、推广、发展、合作、应用环节没有建立完善的协调体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协同创新的成果转化。
四、提高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举措
1.对高校的管理激励体制进行改善。在教师评定职称、考核成绩、竞争岗位时,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关注,并作为评比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体系应该坚持“长远、实用”的原则,使科研人员在立项的时候就充分考虑项目的后续工作及项目的转化工作。同时,对于重大的、有现实意义的科研项目,建立专门的资金奖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对于转化形式,可以集思广益,综合运用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从源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为了解决普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中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建议由学校投资购买通用性较强、较先进或具有专业性功能的仪器设备加入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层次及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在立项管理机制中加大贴近市场需要的项目比例,加大高校对市场的调研度。激励科研人员深入市场调查,多与市场接触,充分把握市场走向,使更多项目基于市场而确立,不要仅停留在实验室中;增加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力度,丰富协同创新模式,可与企业建立共同的实验室、研究室,增加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和经济性,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4.完善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与利益分配机制。拟定具体条例,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共同申请项目,加入企业的实践操作中,解决企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步提高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双方利益,增加双方的合作积极性,使项目顺利投入生产,达到两全的效果。
5.建立并完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化网络。建立信息网络渠道将大大方便高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将科研人员数据、科技项目、成果信息数据等上传计算机,方便企业选择合适的高校科研人员进行合作。同时方便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的项目,选择最具有实际生产价值的项目去分析研究,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6.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风险投资的管理机制建设,增加多渠道的融资服务。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而这个转化过程风险又很大,不确定因素太多,只有提高风险投资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提高技术产业化,特别是对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要看准并且大胆投资。同时增加多渠道的融资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各界投入资金设立科研基金会,争取银行等金融体系支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降低贷款门槛。例如,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证券中心,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8]。
7.加强建设重点科研转化中试基地。中试环节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究阶段过渡到实际生产的工业化规模阶段都需要中试,需要分析并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保证项目在转化期间不出现纰漏与问题,这就需要实验场地与经费的支持,否则很难继续完成成果的转化。
8.搭建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进一步联系,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与土地资源,创建实验基地,或者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与优势创建研究站与定岗实习基地,组建能力出众的科研团队,由双方共同的委员会负责管理,共同承担并研发科研项目,以达到较高的科研成果转化率[9]。
[1] 李琴.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64.
[2] 谭胜.澳大利亚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内部管理策略 [J] .现代大学教育,2009(1):47-51.
[3] 我校近十年发明专利状况及专利转化现状对策分析专刊[J/OL].太原理工大学科技动态快讯,2015(26).
[4] 山西省统计局全省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DB/OL](2013-01-19)[2016-03-23].http:∥www.stats-sx.gov.cn/tjsj/qtsj/201508/t20150814_8592.shtml.
[5] 刘一鸣,魏晔.从科技创新角度促进山西省科研成果转化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20):146-147.
[6] 张勇,罗慧,李克明.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44-45.
[7] 杨胡列,史彦虎,权立枝.对山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环境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4):199-200.
[8] 赵爱芳.关于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点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22(2):93-94.
[9] 王雪梅.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J].才智,2011(34):284.
Analysi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CHANG Xiaomin,YAO Beibei
(CollegeofHydraulicScienceandEngineering,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Through market investigations and reviewing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transformation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causes of the low convers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hanxi province are found. It is based on this that three respects are expatiated from colleges themselv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market,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business. Finally,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o raise the rat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Shanxi, and a new model concerning colleg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proposed with regard to the transform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transformation
2016-04-15
常晓敏(1977-),女,山西临县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水信息检测。
姚蓓蓓(1992-),女,山西五台人,太原理工大学2015级硕士生。
G64
A
1008-6285(2016)08-0080-03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4041045-3)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