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道路思想探析

2016-04-14程永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恩格斯生产力马克思

程永峰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道路思想探析

程永峰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对中国道路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道路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它的开创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坚持和发展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则、坚持和发展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原则,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

习近平;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道路;治国理政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8.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对中国道路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道路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它的开创和发展,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在关涉中国道路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举措中,处处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22只有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对中国道路的实质作出科学的阐释,并正确预示中国道路的未来方向。

一、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原则。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社会主义必须以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体现了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对这一原则的遵循。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判定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标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时指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2]37由此可以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够充分,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了。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52。可见,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就是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并且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实现工人阶级的最终解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仍然面临着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只有秉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则,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2-93

生产力当中还包含有科学技术这一关键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正如《资本论》中所阐释的“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3]“生产力的这种发展,最终总是归结为发挥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归结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归结为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4]。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总结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正是基于对科学技术巨大作用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119。这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此外,生产力包含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其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我们需要有技术素养的人才,而且需要量很大……我预计,今后八至十年内,我们会把足够数量的年轻的技术专家、医生、律师和教师吸引到我们这方面来,以便在党内同志的帮助下把工厂和大地产掌管起来,为民族造福。”[5]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实质上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所指出的:“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1]127当代中国,应当将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迫切要求。

二、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原则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方面的基本原则。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为依据,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为主线,深刻论证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宣言》在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提出了彻底革命的纲领:“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45“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45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也十分明确而完整地阐明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涵:“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6]683可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是因为它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由于我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形下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倡导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不同。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而应该根据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1]7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为着眼点,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些重要举措的实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原则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社会主义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这不仅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开创者和发展者,而且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掌舵者。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成为了摆在工人阶级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得出只有政治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政权的社会主义方向。“各地的经验都证明,要使工人摆脱旧政党的这种支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个政党要有它自己的政策,这种政策显然与其他政党的政策不同,因为它必须表现出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7]可见,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摆脱资产阶级压迫和实现工人阶级解放的前提条件。此外,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正如马克思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2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巩固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根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始终起掌舵者的作用。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44。新时期,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因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2]44。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411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国家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四、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道路的灵魂所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支配地位。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与中国道路内涵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形势下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根本举措。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就意识形态方面提出了彻底革命的纲领:“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各种观念。”[8]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除了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私有制外,还必须打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的控制。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6]550就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夺取政权后不仅要在经济基础方面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要在上层建筑方面用社会主义思想逐步代替资本主义思想,并最终使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始终把自己的执政新理念、新方略置于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维护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建立与中国道路内涵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道路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13亿中国人的意志。“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163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构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铸魂工程。同时,习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方法论指导。意识形态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153。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当前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引领和方法论指导。

五、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原则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对这一原则的遵循。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解放的科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基本规定。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宗旨和终极指向就是为了使人从各种奴役和压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循着这样的致思理路和价值取向,马克思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除了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9],“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6]4,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0],从而最终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价值追求。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虽然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的异化。人对物的依赖,在资本主义大生产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大机器生产的广泛采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人的生产越来越专业化,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使人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因此,必须用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53

新常态下,中国道路之所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最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还因为这条道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另一方面也继承和弘扬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12]学习领会这一思想,就是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继承和弘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在实践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4习总书记的讲话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中国道路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8.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21.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9.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4.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7-108.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3.

[12]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Briefly on the Thought of "China 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CHENG Yongfeng

(SchoolofMarxism,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anding in the new height of governance, gives new theoretical exposition on thought of China′s road, which better reflects the firm confidence of the new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in the way,in the theory and in the system. China Road, as a fundamental path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r "Chinese dream",is logically a dialectical unit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ory and history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charm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a series of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measures concerning the Chinese road.It is,in essence,the adh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s involving the promotion of productiveforce,the public ownership of productive materials,the domination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which is the supreme objective of socialist value.

XI Jinping;scientific socialism;Chinese Road;governance of China

2016-05-22

程永峰(1984-),男,山西吕梁人,山西大学教师,硕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规律。

D61

A

1008-6285(2016)08-0003-04

猜你喜欢

恩格斯生产力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