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2016-04-14李芳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大学

李芳芳

(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95”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李芳芳

(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自2014年始,高校新生多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95”后。“95”后入学后呈现出的共性是思想多元化、独立性差、适应性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心理迷茫、自我防范意识弱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对“95”后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95”后大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95”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适应性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8.016

2014年中国第一批以“95”后为主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探讨针对“95”后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5”后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盛时期成长起来的群体,他们思想呈多元化,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个性独特鲜明,自我意识较强;更加多才多艺、务实和追求功利。

一、“95”后大一新生现状分析

(一)思想呈现多元化

“95”后大学生是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物质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同时也是在21世纪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群学生,以及在素质教育口号下通过应试教育进入大学的一个群体。因此,他们初入大学的“精神食粮”、思想状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1],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例如,“尊老爱幼”与马路上摔倒老人不能扶的冲突,追求个性与渴望被认同的矛盾,幸福指数和传统成功论的争议等诸多问题,与过去大学生的看法不相同。正是这些问题使得许多“95”后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对大众口中的道德标准有所怀疑,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不能自觉地去践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

(二)生活独立性和适应性差

“95”后的新生不少为独生子女,是在中国典型的“6+1”家庭结构中被养育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前,这些学生主要忙于学习书本知识,以应对高考这个人才选拔的“关卡”。即使是业余时间,家长也要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增加学生升学的“砝码”、提高孩子的才艺修养。由于得到过多的呵护,导致出现了一批年龄上虽已是成年人、生理成熟而心理却仍处于过渡期的“大孩子”,表现为心理上和生活中仍离不开父母[2]。当他们远离家乡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周围不再有亲人来打理一切,衣食住行学趋向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休学、退学的念头 。

(三)主动学习能力较弱

中学时期课堂灌输式的教育,导致许多学生习惯被安排着学习。进入大学后每门课相对来说课时少、容量大,大学教师讲课实际上起一个指引、提示的作用,何况大学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单纯地跟随课程教学学好某一门课程甚至是某一学期的课程收效甚微,若要想真正对所学专业有所深入,还须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学去获得。大一新生自学能力弱,大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往往出现挂科现象,个别同学甚至多门课程不及格。问卷调查显示,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530名大一新生,50%的人适应不了大学的教学方式,20%的人认为大学学习不重要,学习态度不端正。

(四)做事功利性较强

学生活动是大学生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95”后对待学生活动更加功利。比如,调查了解80%的竞选班干部的同学是为了方便自己优先获得入党评优的机会, 20%的同学认为当选班干部有更多机会接近老师,只有10%的同学是为了做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帮手。大部分同学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是为了增加个人素质测评,获得更高的奖学金;只有少部分是为了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提升自身素质。

(五)人际交往能力弱

有研究显示,“95”后新生入学易出现宿舍矛盾、同学相处不和睦、班级凝聚力差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自我、责任意识差[3]。笔者作为“95”后新生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就有不少同学申请住单间或者要在校外租房,他们往往不能接受与他人共处一室,嫌与人交往麻烦。

二、大一新生入学后的易发问题

(一)校园安全事故

大学校园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场所,大学生的安全是学生和学校最重视的问题。校园安全事故一直是每个学校都想避免却一直都存在的事件。大一新生由于之前生活环境较为简单,同时安全防范意识较弱、好奇心强,容易信任陌生人。往往在刚入学的一至两周内,新生易遭遇宿舍推销、宿舍被盗、丢财丢物、打着各种旗号的校园“忽悠”事件。此类事件的发生通常具有群体性,且花样繁多,让高校校园管理者“应接不暇”。比较严重的是校园刑事案件,新生出入学校时,由于缺乏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受到本可以避免的侵害。比如,加入传销组织和邪教,或为琐事大动干戈,为私利胆大妄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新生入学后还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如食物中毒、烫伤烧伤、参加体育活动受伤等。

(二)学习困难

大学初始,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活动范围变大以及受他人的影响,开始出现自由散漫不愿意学习的情况。如整日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旷课逃学现象极为普遍;或者因为大学繁重的学习任务而出现厌学、逃避现象。这些消极情绪对其以后四年的大学生涯极为不利,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校园边缘群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校学生的情况变得有些复杂。一些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或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容易成为学校里的“边缘群体”,产生极度自卑、自尊心极强、个性过度敏感等心理问题[4]。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进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着各异的经历和兴趣,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校园里,在一种越来越包容个性的风气下,分化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要在分化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务必给这些“边缘群体”更多的关心,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心理迷茫问题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是揣着希望与憧憬踏入神圣的大学校园,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新生来说,要在短时间里适应既新鲜又陌生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对个人心理素质和独自生存能力的考验。在这个适应期,很多大学新生感到迷茫、困惑,这种心态常常被人们称之为“新生的迷茫”或“大一现象”[5]。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迷茫。比如,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情况的差距,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冲击,社会角色的突变等问题产生的心里迷茫。

三、“95”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95”后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爱国爱党教育,培养新生组织纪律观念和对自身专业的兴趣爱好,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提高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才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适应性教育

适应性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内容,目的是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熟悉专业、熟悉所处环境,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种转型。适应性教育主要包括大学认知教育、校情校史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适应性教育主要在开学后的前两个月,通过形式多样的座谈会、讲座、活动而进行。例如:召开新生见面会,向新生详细介绍学校校史、校训、校情及各种规章制度;带领新生参观老教授、学科带头人风采展;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实验基地,加强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召开专业介绍大会,向新生系统介绍专业背景、专业特点、专业前景、学科体系、学院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的基本架构、学院发展状况等。

(二)爱国爱校及校规校纪教育

爱国爱校与校规校纪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校规校纪与学风校风教育,此过程贯穿于大学的第一学年。结合新生军训,让新生更多地了解国防、军事知识,增强爱国爱党的责任感、使命感;学习校规校纪,特别是奖惩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强调思想和行为的统一。组织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国家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习中加强爱国主义信念;带领新生参观与游览校史馆及校园,培养新生的爱校情结;组织新生开展主题班会,学习校规校纪,增强新生遵章守纪意识;开展多项文体活动,增强新生集体荣誉感,为同学们的相互了解与深入交流搭建平台。

(三)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在2011年下发《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入学校的新生极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新生入学要接受心理健康测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更有利于防止今后有关心理问题的发生。首先,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这是对学生了解和教育引导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在新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排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据问题的程度,或及时干预,或与家长沟通,或引导其到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接受辅导。

(四)安全防范教育

新生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较陌生,安全防范能力相对较弱,结合校园典型事例,加强防盗、防骗、防抢、防火以及交通、旅游、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新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组织消防安全知识班会,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能力。

(五)职业生涯教育

及早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四年的大学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从学科发展、就业现状等方面开展以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规划教育,让新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引导新生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确立学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另外,开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演讲比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举办“成功者之路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帮助同学树立榜样;组织新生观摩毕业生招聘会,明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这些都可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根据“95”后大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发展个性,运用创新、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机制体制的建立,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作用,帮助“95”后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1] 傅园洁.基于“95后”大学生的特点谈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J].管理工程师,2014,19(2):38-39.

[2] 谷秋颖.大一新生的思想特点及引导方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6):98-101.

[3] 郭智芳,陈罕.“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9):28-29.

[4] 杨英.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边缘化学生思政工作[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4):79-80.

[5] 杨恒,陈柯柯.“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4(13):136-137.

A Study of Entrance Education for Freshmen of post-95 Generation

LI Fangfang

(CollegeofHorticultur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Since 2014, a majority of freshmen are mostly the young people of post-1995 generation with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y demonstrate something in common: ideological pluralism,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adaptability, weak sens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elf-defense, and mental confusion.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the education for them should be targeted at improving their adaptability, sense of security and self-defense, patriotism and love of university, and professional career,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eople of post-95 generation;freshmen;entrance education;adaptability

2016-04-22

李芳芳(1988-),女,山西吕梁人,山西农业大学教师。

G64

A

1008-6285(2016)08-0067-03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