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山西传媒学院为例

2016-04-14王文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归因挫折心理健康

王文思

(山西传媒学院 制作系,山西 晋中 030619)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传媒学院为例

王文思

(山西传媒学院 制作系,山西晋中030619)

通过对山西传媒学院制作系学生挫折心理的调查,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对策。正确认识挫折,构建积极预防的机制,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采取有针对的抗挫折教育方式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心理素质。

挫折心理;大学生;归因;对策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8.010

做好大学生挫折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认真面对和需要切实解决好的课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2]

“挫折”是指阻碍个体在从事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3]。近年来,大学生因抗挫能力的不足而引发的休学、退学以及各种心理问题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会做出伤人、自杀等行为。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抵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帮助其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以顺利适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因由,笔者对山西传媒学院制作系学生的挫折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山西传媒学院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现状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我们首先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八道题目。题目涉及“对挫折的认知”“挫折的来源”“遇到挫折的解决方式”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等问题。

此次调查对象为制作系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多媒体、图片摄影四个专业的本科、专科在校学生。抽样对象为二级学院总人数的30%,采取随机抽样和有针对性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数据的随机性和科学性的要求。此次我们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其中男生116份,占总数的43.2%; 女生152份,占总数的56.8%。大一年级学生110人,占问卷总数的41%;大二年级学生158人,占问卷总数的59%。专科生130人,占总数的48.5%;本科生138人,占总数的51.5%。

在大量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和定性分析,其中有代表意义的分析数据如下。

(一) 对挫折的认知

对挫折的认识。51%的学生认为挫折是困难无法克服时的消极反应,挫折对个人成长没有益处;37%的学生认为挫折是人生的必经过程,成长需要一定的挫折;12%的学生则表示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挫折与成功的关系。54%的学生认为挫折是成功之前必须要经过的准备阶段;17%的学生认为挫折与成功没有必要的关系;29%的学生则认为有无关系要视挫折程度的大小而定。通过分析数据可见,大部分学生尚能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无法正确看待挫折的意义。挫折与成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挫折的挑战,若能正确看待挫折,从挫折中汲取经验,便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二)挫折的来源

大学生挫折的来源。其一,学业挫折。学业问题始终是大学生面临的几大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在大一学生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有61%的大一新生表示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感到困惑;有38%的学生表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学业挫折。由于对专业不了解、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对大学的学习特点与时间不能有效把握、职业目标尚未形成等,致使很多学生在面对学业挫折时,会丧失信心,感到焦虑、沮丧,有强烈的受挫感。其二,人际关系的挫折。有28%的学生有人际方面的困惑。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脱离了原来生活的家庭后,对新的环境不太适应,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思维方式自我中心化,从自我角度出发,不懂得宽容和包容对方,致使在人际交往方面易出现摩擦和冲突;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孤僻、且较为敏感,不善于沟通和表达自己,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人际交往的种种不适应表现。其三,情感方面的挫折。大学生处于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情感需求强烈,但控制力较弱的阶段,所以易冲动而影响情感的处理。调查中,有18%的大学生表示受过一定的情感方面的挫折。其四,就业方面的挫折。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失利、择业困难、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一部分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三)遇到挫折的解决方式

遇到挫折时的归因。当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掌控,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时,88%的学生会将原因归因于自身,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比如:自己做事态度不对,上心程度不够;自己做事方法不科学;自己不够聪明、自己太笨,是个失败者。有12%的学生会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外部,比如,这是一次意外,跟自己没有关系,下次肯定没有问题。建立正确的归因方式,改变不合理认知,对个体有效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遇到挫折的解决途径。其中45%的学生会选择自己承受并解决;27.5%的学生会选择向老师或者同学倾诉;18.5%的学生会选择向家人倾诉;9%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发泄。可见,当学生遭遇挫折时,大部分学生会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也会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寻求外部支持,依靠外部力量来排解负面情绪。在今后的挫折教育中既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自我调节方法和耐挫技巧,让其学会自我救助;同时也要强健学生外部支持力量,畅通其情绪发泄的渠道。

本专科生对挫折态度和解决方式的差异。当受到挫折时,本科生集中选择“发誓要努力,直到成功为止”,而大部分专科生则认为“努力吧,能达到怎么样的程度就怎么样,不强求”。遇到挫折后,本科生倾向于靠自己解决,专科生则倾向于向身边的亲友师长求援,借助别人的力量。因此,对这两类群体进行教育时,应考虑到两者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68%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对大学生非常有用”;有22%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后天教育并不能改变什么”;还有10%的学生则认为,“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多,不知道是什么”。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用且重要。然而,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却只有14.5%的学生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85.5%的学生则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可见,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作用,但遇到挫折时却并不认可心理咨询的帮助,这反映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还不够到位,心理咨询这种方式还未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如何能更有效地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如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二﹑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树立科学的挫折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观,是指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评价。”[4]人们遭遇挫折后的反应,不仅在于挫折本身的强度,更在于人们对挫折的认知和评价。

挫折具有普遍性。失败乃兵家常事,失败如成功一样,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失败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太多的学生无法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挫折,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当一帆风顺的道路遇到了些许颠簸,便觉得天塌了,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这样的现象在优秀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因为他们对自己往往具有较高的期望,当既定目标无法达成时,这种挫败感反而更加明显。挫折具有普遍性,失败也是人生的一个主色调之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的普遍性,不夸大失败的影响。

挫折具有辩证性。挫折的更大意义在于帮助个体从失败中获得成长。首先,一定意义上的失败,起到了一定的预警作用,提示现在的方法或态度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地做以调整,引起注意,这是失败带来的正向意义。所以当学生遭遇失败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看待失败,及时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改变策略,转换方法。其次,一定程度的挫折有利于增强个体对挫折的耐受力。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只有在直面挫折的过程中,个人的耐受力才可以得到有效考验,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训练,耐受力可以获得迅速地提升。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意义,修炼强大的内心以增强对挫折的免疫力,这样才能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后,打破思维定势,科学定义“失败”。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把没有达成目标,或者没有实现成功就视为失败,并且这已成为很多人的思维定势。然而这种认识并不科学,很多事情的完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失败、多次反复,不断试错才能走向成功。

(二)构建积极预防的机制,帮助学生有效地预防挫折

积极心理学提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只有预防才是去除心理问题最有效方法。有效地做好挫折的预防工作,能及时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重点抓好高危人群。在日常学生工作中会发现,有些群体属于挫折的高发群体,他们的特点是处于压力源的中心,而且较为敏感。在集中面对各种压力事件时,易引发焦虑、不适、烦躁等心理问题。这类群体对象主要有贫困生、大一新生、毕业生。贫困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对象,由于其特定的家庭经济状况,这类群体易形成自卑、内向等心理特点,且背负较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属于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大一新生,由于其刚进入新的环境,人际交往圈相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脱离了原生的家庭环境,开始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会出现适应不良,自尊心受打击等现象,心理问题频发。毕业生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毕业生临近毕业时会集中面临各种压力事件,如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失恋等问题。有些学生由于经验的缺乏,社会支持的减少以及心理的尚未成熟,面对多种压力事件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甚至会不堪打击一蹶不振,抑郁消沉。因此,在进行挫折的预防工作中,要密切关注这类群体的心理问题,定期排查,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地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2.形成多级联动机制。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屏障。为此,建议学校成立校—系—班—宿舍—个人的多级心理联动机制。即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系设立心理工作坊,配备持有心理资格证的辅导员;班设立心理小组,配备受过培训的心理委员;每个宿舍成立心理一角,配有积极配合老师和心理委员工作的心理健康维护员;每位同学关注心理健康的公众微信号,定期收看关于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教师的引导、朋辈的帮助作用发挥到最大,便于及时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动态,有效地遏制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

3.培养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注入积极力量,从源头上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这是挫折教育的根本。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有:积极的人格、积极的自我、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仁爱、正义、节制、智慧、宽容、创造力与天赋等[5]。高校由于过分注重专业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当学生遇到挫折时,逃避、自责、互相埋怨、放弃、偏狭变成了部分学生的惯性思维,即便帮助他们解决了眼前的棘手问题,摆脱了困境,但当问题再发生时,他们依然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校园氛围、学科设置、专业教育、课程设计、活动开展等方方面面中都要渗透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并以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三)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鼓励学生以积极态度面对挫折

归因,指人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归结和说明解释的过程。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归因习惯,而这是影响人们对事件看法和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进行归因时,有内归因和外归因两大倾向。内归因者,是指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以及努力程度等。他们习惯于从内部出发,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自身。外归因者是指将行为原因归因于外部条件,如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他们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相信人的命运受环境的摆布。

综合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发现,当受到挫折时,大部分学生是内归因者,即从内部寻找自身问题。这样的归因方式有利于从自身剖析问题,把握环境,适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弹性,当事件依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时,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陷入自我苛责的恶循环中。

一个人归因习惯的形成,不仅深刻地影响个体生理、心理的积极或消极的变化,也决定一个人毕生的坚持和放弃,成功与失败。单一而缺乏灵活性的归因方式不但不利于个体摆脱困境,还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困局,无法突破自己。因此,最为合理的归因方式是帮助学生建立富有弹性的综合归因机制,为个体提供更多走出困境的路线。

1.针对个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归因方式引导。如果学生自身是性格较为内向,且对自己期望较大,我们不妨鼓励他多使用外归因方式,这样有助于对个人减压,减少对自我期望过高而引起的失落感;如果学生平时表现较为被动、消极、缺乏效率,此时多对其进行内归因方式引导,有助于激发其潜能,提振精神,提升效率。

2.内归因和外归因要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地综合使用。每个人的归因方式是可以根据心态、情绪的水平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学生遇到失败时,可以先采取从外部归因的方式,缓解学生的压力,降低受挫感,待学生情绪稳定后,再引导其进行内归因。“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将二者有效结合综合运用,即从外部寻找原因,也从内部分析现状,客观、理性地有效解决问题。

3.归因方式引导要把握适当的度。在内归因方式中要注意个体对自身的过分苛责,避免个体将问题的原因一味地归结于自己身上,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对自身形成负面影响,丧失信心。在外归因方式中,避免个体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四)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抗挫折教育方式

山西传媒学院目前尚有本科生和专科生两种不同的教育对象,二者对待挫折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特点。结合本次调查结果, 对两类群体进行教育时,应适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专科生,应当多从外部施压,加强外部监督,提高其对自身的要求,改变懒散的习惯,同时还要逐步改变其对外界的依赖,形成自身的独立性。当走出校园,离开老师、家长时,可以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化解难题,甚至可以给自己设定严格的要求和适当的目标,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但却是眼下对专科生的培养最应该思考和着手的方面。对于本科生,当遭遇挫折时,应该引导其学会从内部减压,当设定的目标由于外部条件的不足而无法完成时,引导其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不可控制的因素、接受自己没有别人优秀的事实,避免过分苛责自己,学会幸福比成功更加重要。这种思维方式和心态调节对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是大为有益的。

(五)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抵御挫折

学校是加强挫折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基础条件,二者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给学生强有力的支持,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抵御挫折。

1.学校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6]可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十分必要且非常迫切。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新一代学生群体的特点,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讲座、课堂教育等形式),加入新的形式。比如:鼓励学生拍摄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微电影、心理健康小短剧,定期更新、定期播放,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建议,不断更新内容和思路;创建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微信平台,定期为学生推送心理健康保健小知识,教会学生一些心理调适的小技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医治自己心理问题的“小助手”;开展心理游戏、拓展训练等户外活动,以轻松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学生体会到团结、信任、互助的力量;以微信、QQ、电话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互动,当学生受到挫折,心情沮丧时,为学生提供保密并可倾诉的空间,释放负面能量。

2.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去“体验挫折”。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实践机会。比如,三下乡、勤工俭学、职场模拟、志愿支教、军训等磨练意志的活动等。每一次活动必然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多给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多与问题“相遇”而不是回避,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耐受性,使之再面对挫折时,可以有见怪不怪的平和心态。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多开展“模拟挫折”的活动,即根据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挫折类型,有意设计一些挫折和问题,创设相应情景进行模拟再现,用心理学系统脱敏、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模拟挫折”的训练,提升学生对自己的察觉力,转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和信念,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面对挫折时不再惊慌,变得从容淡定。

3.家庭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支持。家庭作为学生的原生环境,在挫折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态度。当孩子受到挫折时,作为家长应给予更多的积极关注与包容,耐心听取他的困惑,为其提供不良情绪的发泄渠道。以理性的态度帮助孩子共同面对其所遭遇的问题。其次,提供恰当适时的帮助。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受挫后非常着急,恨不得一手代办,这样包办式的家长做法,剥夺了个体独立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会使其形成依赖型人格,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当脱离家庭的帮助,遇到挫折时很容易束手无策,甚至走向极端,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帮助,给予其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当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待突破瓶颈后鼓励其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努力直到解决问题。最后,给予正确的支持。来自家庭恰当有效的支持会给个体形成强大的心理动力,有利于安全地度过心理危机。

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工作要面向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7]。让学生去体验挫折,去汲取挫折带来的养料,去收获挫折带来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便是挫折教育的最大现实意义。

[1] 宋东颖.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2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OL].(2004-10-15)[2016-01-09].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4-10/15.

[3]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45.

[4]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55.

[5] 王文思.积极心理学[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6]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8:1.

[7] 王永进.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困惑及对策[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8.

An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Psychology and Countermeasures——Acasestudyof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Shanxi

WANG Wensi

(VideoProductionDepartment,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Shanxi,Jinzhong030619,China)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frustration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hanxi, som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 put forward concerning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resist frustration, namely,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setbacks and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in the face of setbacks,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attribution and build an active prevention mechanism to help students effectively prevent setbacks, to offer different anti-frustration education, and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frustration psychology;college students;attribution;countermeasures

2016-03-07

王文思(1987-),女,山西晋中人,山西传媒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444

A

1008-6285(2016)08-0039-05

猜你喜欢

归因挫折心理健康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