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耳尖放血辨证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2016-04-14奚玉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珠海医院519015广东珠海市吉大景乐路53号

广西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针刺

邹 婷 艾 宙 奚玉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珠海医院 519015 广东珠海市吉大景乐路53号



针刺联合耳尖放血辨证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邹婷艾宙奚玉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珠海医院519015广东珠海市吉大景乐路53号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尖放血辨证治疗发作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0例采用辨证取穴联合耳尖放血综合疗法;针刺组30例予单纯针灸治疗;中药组30例予口服中药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三组近期疗效比较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86.66%)高于中药组(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均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远期疗效比较结果与近期疗效比较结果一致。结论:辨证取穴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发作性紧张性头痛近远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紧张性头痛;针刺;刺络放血

紧张性头痛是一种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肌收缩性头痛,是最常见的慢性头痛[1]。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复杂,多与精神紧张、心情不畅有关,由肌肉、肌筋膜的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头部及颈项部肌肉持久收缩、痉挛和缺血而引起。笔者运用辨证取穴联合耳尖放血综合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30例,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0例观察病例均来自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珠海医院门诊,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针灸组、中药组各30例。三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s)

组 别 n  性别  年龄(岁)  病程(月)男女中药组 30 16 14 39.23±12.24 4.93±2.82针刺组 30 13 17 37.93±11.80 4.60±3.33观察组 30 11 19 36.54±11.60 4.70±3.43

1.2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病学》[1]发作性紧张性头痛诊断标准;②头颅CT结果正常;③发病前1周未服用过血管活性中药;④均为发作期患者,就诊前2 h未服用止痛药;⑤疼痛持续时间至少1 h;⑥年龄18~70岁。

1.3排除标准①先兆偏头痛(典型偏头痛);②慢性紧张性头痛;③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病以及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妇女。

2 治疗方法

2.1观察组主穴(双侧):百会,风池,率谷,太阳,阿是穴。配穴(双侧):颠顶部头痛加蠡沟、行间、太冲、大椎;额部头痛加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条口、解溪;双侧颞部头痛加阳陵泉、外关、中诸、绝骨、足临泣;后枕部头痛加天柱、后溪、昆仑、养老、跗阳。操作:常规消毒穴位后,针刺使之得气,用泻法,如伴虚证者可用补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连续3个疗程。耳尖放血操作:患者取坐位,先按揉患侧耳廓使之充血,将耳尖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后挤出6~10滴血,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针刺组予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及疗程同观察组。

2.3中药组予中药辨证口服。肝阳头痛方选天麻钩藤饮;痰浊头痛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头痛方选通窍活血汤;血虚头痛方选四物汤;肾虚头痛方选大补元煎。各型头痛均视头痛部位加入引经药:头顶痛加藁本;前额痛加白芷;颞侧痛加柴胡;枕后痛加羌活;痛引颈者加葛根。口服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为4周。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自拟)临床治愈:头痛发作控制,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年内未复发。好转:头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半年内复发次数无明显减少。

3.2结果

3.2.1三组近期疗效比较三组治疗4周后,针刺组总有效率(86.66%)高于中药组(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均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近期疗效比较  (例)

3.2.2三组远期疗效比较三组治疗结束后1年进行追踪随访,针刺组总有效率(66.66%)高于中药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均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三组远期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中医认为,脑为髓海,又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皆上令于头。太阳经脉循行过后头部:《灵枢·经脉》曰“足太阳之脉……上颌交颠……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灵枢·经筋》曰“足太阳之筋……上挟背上项……结于枕骨,上头”。后枕部归属太阳经,故配合取穴为天柱、后溪、昆仑、养老、跗阳;经脉循行经过侧头部:《灵枢·经脉》“手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直上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少阳之脉……上抵耳头角,下耳后”《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循耳后……上额角”“手少阳之筋……循耳前……上乘颌,结于角”,双侧颞部归属少阳经,故配合取穴为阳陵泉、外关、中诸、绝骨、足临泣;经脉循行过前头部,《灵枢·经脉》曰:“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灵枢·经筋》曰“手阳明之筋……上左角,络头,下右颌”,两侧前额部归属阳明经,故配合取穴为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条口、解溪;厥阴经脉循行上头项,《灵枢·经脉》曰:“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颠顶部归属厥阴经,故配合取穴为蠡沟、行间、太冲、大椎。

耳尖放血治疗头痛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灵枢·厥病》:“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其出血,后取足少阳”。《素问·血气形志》进一步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苦”,根据“宛陈则除之”“血气则决之”的治疗原则,耳尖放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瘀生新的作用,能起到镇静止痛的良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放血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并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此外,刺血时对血管壁的损伤刺激,促使血管胺或其他活性激肽类物质的释放,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血管壁内阈提高,血管紧张度恢复常态,产生良好的止痛效果。因此,头部的各个部位均有归经,通过上病下取原则,循经取穴并配合患侧的耳尖放血,治疗头痛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9.

(2015-11-08收稿/编辑熊瑜)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1-0033-02

猜你喜欢

针刺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