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2016-04-14吕行伟
吕行伟
河南邓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邓州 474150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吕行伟
河南邓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邓州47415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0%)显著优于对照组(76.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2013-01—2015-08,我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治疗,并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头颅CT检查结果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排除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脑出血患者。其中观察组中男17例,女26例;年龄45~78岁。出血量25~120 mL。出血部位:皮质下、外囊8例,壳核、尾状核7例,内囊、丘脑18例,混合1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46~79岁。出血量30~115 mL。出血部位:皮质下、外囊10例,壳核、尾状核8例,内囊、丘脑10例,混合1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1)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入院后先行降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等。于3~6 h内行手术。根据CT对病灶定位,实施大骨瓣切开脑硬膜、皮层后慢慢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2)观察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前先行降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等。行影像学检查,以判断血肿位置,于3~6 h内行手术。选择血肿距皮层最近部位或非重要功能区作为切入点,开骨窗约2 cm×2 cm。切开脑硬膜,显微镜下切开皮层,缓慢进入血肿腔。选取合适的吸引管吸除血肿。注意掌握好吸引力,保护脑组织。视术中情况不强求清除全部血肿,以避免误伤脑组织。严格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
1.3疗效判定以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痊愈:0级病残度,NIHSS降低≥90%。显效:1~3级病残度,NIHSS降低45%~90%。有效:NIHSS降低15%~44%。无效:NIHSS降低<15%。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2结果
2.12组总有效率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变化情况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极为严重的一种,具有病变重、起病急、致死率与致残率高的特点。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同时并存颅高压,压迫神经元,引起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对侧偏瘫、嗜睡、昏迷等表现,因此应及时降低颅内压[1],防止与减轻出血后病理改变。手术关键在于有效缓解颅内压,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水肿反应轻、创伤小等优势。早期清除血肿,可降低血肿对脑组织损害和继发性损害[2]。我科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给予传统开颅手术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结果显示,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的NIHS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好于传统开颅手术。表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在进行微创手术时,需综合考量血肿大小,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术后出血几率。
4参考文献
[1]刘宏浩,王少雄,黄程,等.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2):2 925-2 927.
[2]朱敏,于如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3):65-66.
(收稿2015-10-29)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1-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