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宋代绘画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

2016-04-13张潇月

关键词:教育作用

张潇月

摘要:中国古代绘画以其独特的东方韵味、传统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元素向我们诠释了东方哲学理念和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意向。宋朝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其鲜明审美标准至今仍在艺术界奉为圭皋。通过欣赏宋代绘画,学生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和精神面貌,感受宋代绘画带来的启示和教育,懂得宋代绘画对现代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的导向作用。将宋代绘画作为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重要部分,在提高中学生对祖国的关切程度以及对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宋代绘画;中学美术欣赏课;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78-03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形成了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宋朝,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喜好书画,因此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氛围,这是中国历史中唯一的绘画时期。宋代绘画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点,使得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山水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李成、范宽、郭熙等山水画大师在绘画风格和人文精神上都有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绘画表现手法、人文精神展现了东方哲学理念和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意向以及画面背后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对绘画艺术审美教育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有重要导向作用,所以宋代绘画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

一、宋代绘画发展和成就分析

(一)宋代绘画题材风格多样

1.宋代皇帝不同程度地爱好书画,宋朝在建国初期就设立了翰林书院,此后画院体制逐渐完善,尤以徽宗时最为突出,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盛的时期。翰林院为皇室服务,绘制帝王肖像、宫殿衙署的壁画屏风以及敕建的寺观壁画。

2.宋代绘画与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有着多方面的需求。

3.城市的繁荣使得绘画的需求量增加,加之很多画师对皇室的追求,画师服务于贵族装饰壁画和寺观壁画绘制,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使得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

4.宋代绘画氛围浓厚,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法,因此绘画多寄兴寓情,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出现了形简意赅的写意画。

5绘画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绘画的繁荣使宋代绘画题材内容广泛多样。题材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花卉、翎毛、蔬果、墨竹等门类。

(二)宋代的绘画艺术开始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

宋代绘画艺术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在绘画的同时不仅单独地对客体进行描绘,更强调将主体的精神融入其中,体现出了主客体相统一的文化理念。

例如,赵孟坚《岁寒三友》,其画风“清而不凡,雅而秀稚”。其作品抒情寄兴,状物言志,表现了高洁的品格。

借鉴山水、花鸟、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人品与画面的气韵统一起来,达到一种“道”与“器”的融合,深化了物象的内在精神。

(三)人物风俗画直接反映宋代城乡生活和社会风俗

宋代崇尚文人从政,社会环境稳定,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人物风俗画直接反映宋代城乡生活和社会风俗。

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风貌。全图为三个段落: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清明上河图》的中心部分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驿站、当铺、作坊和张着大伞的小商贩。作者展现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风朴实无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尊重传统,在描绘同时也将作者本身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融人其中。这种写实的描绘,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中学美术欣赏课程的现状

(一)学生认识问题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宋代绘画在艺术欣赏中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艺术欣赏课就是单纯的娱乐,忽视了艺术欣赏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了解。还有一部分同学重视绘画技能的训练,对理论研究较少。因此,学生很难静下心来了解宋代绘画,教师很难与其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

(二)师资队伍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大部分教师对艺术欣赏课的性质、任务、内容及特点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无法将艺术欣赏课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忽视艺术欣赏课本身对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和处事能力改善的重要性。为了适应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更好地实现高等学校艺术欣赏课对于全面培养人才的目的,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

(三)课程设置不充分

目前高校艺术欣赏课普遍采用“一人讲,大家听”的单向传统型授课方式。这样的授课方式过程枯燥,交互性差。由于听课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无法做到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无法参与。

对于中学艺术欣赏课来说,40分钟一节课,无法容纳大量美术作品、图片、动画及影视视频等素材的讨论和学习。艺术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相当数量的艺术作品的学习和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学到了皮毛,距离艺术欣赏课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差甚远。

三、宋代绘画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审美价值

(一)宋代绘画在艺术欣赏课中的教育启示

1.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在宋代绘画中,有很多描绘祖国锦绣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例如,范宽画山初学荆浩及李成之精妙,继而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他的《豁山行旅图》以雄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里的瀑布,路边潺潺溪水,还有路上的旅行者,真实地反映出他对北方山川的热爱,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增强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

宋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宋朝的一些文人借助绘画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例如,宋代的李成生活于五代宋初政局动荡之际,胸怀抱负但未能施展,故将此情放置于诗画当中。他的《读碑窠石图》用淡墨表现了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表达作者愤世嫉俗、高傲孤寂的品格以及反对民族侵略的情感。

当欣赏宋代绘画时,这些画作会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祖国的热切关注,因此,宋代绘画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宋朝绘画的画风、构图对学生具有审美导向作用

宋朝绘画的一些画风、布局对我们进行平面构图等方面有一定的审美导向作用,宋朝绘画风格多样,作品众多,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素材。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三)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独立性、探索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和学习。

例如,我们看宋代绘画《盘车图》,画跋山涉水,雪地运载,成功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图中有一部分画了一辆马车,我们可以将物象看成是色块而不是一辆马车。可以这样解释:我们将画作上所描绘的物象进行想象,似乎这个物象不在这里,可以在画作上的任何地方,并且不是二维的,而是三维的,物象形状大小可以任意变换。这就是说,我们在看画作的时候不仅可以从这幅画的本身出发,同时也可以变换思维方式去思考观察物象。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在看到一幅画作的时候,不从艺术家的既定角度去看这幅画,在审视主体的同时,寻找那些能在画布上再构造的方法观察事物,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努力克服已经熟悉事物的知识,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克服既定的习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不确定的事物,通过寻求其特征得到反应,与其说是知识影响了我们对物象的理解,不如将其看成是知识影响了我们对物象意义的结果。

总之,宋朝绘画文人学士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绘画创作和理论上形成独有的特定体系,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这是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当代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吴小春】

猜你喜欢

教育作用
自制教玩具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教育作用分析
对于童话剧促进幼儿智慧发展的研究
企业营销团队建设中基层党组织的价值探析
浅议有效发挥形势任务教育作用的方法途径
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微电影对受众的“隐性”教育作用研究
情境剧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