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运用

2016-04-13刘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学困生

⌾刘忠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四九团小学 832000)

试析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运用

⌾刘忠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广泛应用,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培养学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学习小组的组织、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怎样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合作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

本轮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是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记》中亦有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强调的就是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探讨、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做为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通常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的合作。

1.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短 当学生才讨论一两分钟,教师就叫停,致使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对问题还未形成见解。有时正当学生讨论热烈、兴趣正浓时,教师突然中断了讨论,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反而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

2.教师现场参与度不高 合作学习,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师生合作。有的教师布置完合作讨论题之后,就退到教室一旁静静站立、等待,有的教师则是走马观花式的从旁指导,游走于各个小组之间。

3.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但现在很多教师将合作学习形式化,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有时刚出示完题目,教师就马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于没有思考时间,容易听信他人观点,人云亦云;由于没有思考时间,制约了问题的深入探究,从而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学困生参与热情不高 合作学习中优等生扮演着中心角色,积极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学困生大多只是倾听,不参与,发呆,游离课堂,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差距。

针对上述弊端,在实际教学课堂上想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教师应转变观念,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合作学习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互助者。如果教师能从这一角度来把握课堂,那么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将会充满欢乐。

2.科学合理的分组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知识构成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构成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分组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进行了解,然后分为4-6人的小组,分坐在前后两排。同时教导小组成员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善于倾听,产生分歧时要冷静,学会总结,培养团队意识。这样的分组讨论时可以做到优劣互补,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3.教师应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教学时应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围绕教材的重难点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既能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合作内容。

(1)需要学生交流的问题。有了需要,这样的合作才是有价值的。初中思想品德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如:”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都想有一位朋友与自己相伴,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你的朋友?”、“你怎看待‘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不满?”、“教室里该不该装摄像头?”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效果显然不如合作学习。(2)涉及评判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很多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容,这些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如:“上网的利与弊”、“父母老师究竟该不该看我们的日记?”等。(3)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检测的题目越来越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加开放和灵活。受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生活经验和知识构成的限制,很多内容单靠学生个体无法解决,这时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式。

4.教师应有效监管课堂

(1)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无所事事,而是要承担起监管责任。自主合作不等于撒手不管。教学过程采用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从旁指导,发现问题,纠正方向,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对讨论时混乱的小组,应及时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顺利展开讨论;对偏离讨论主题的小组,应及时纠正方向,回到讨论的内容上;对进行有条不紊的小组,应及时表扬;对讨论到更深层次的小组,要及时分享到全班,集合整个班级的智慧,自己解决问题。(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点,而是通过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民主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打开他们的思维。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他们讨论的成果、阐述观点,及时用鼓励性语言对他们的成果予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3)关注学困生,注重情感交流。分组时每个小组都会有学困生,他们缺乏自信,合作学习时把自己封闭起来,要么全程倾听,要么置身事外、不予参与。这时需要教师多关注学困生,把目光多倾洒在他们身上。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如果对于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或者教学思想只是形式上的照搬,无疑会偏离当初提出者的预期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每个单元的合作探究课题是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究的活动的,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要不断的反思、修改、完善、发展。教师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转变自己打观念,重新找准自己打角色定位,营造宽松的氛围,创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1]王占军,《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探究》

[2]张文明,《思想品德课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普子锋,《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4]佚名,《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四九团小学 832000)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