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探索

2016-04-13范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职

⌾范江

(作者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550000)

浅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探索

⌾范江

中职教育一方面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负责,从这两方面来说,都需要加强中职学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中职汉语言;教学方式;教学策略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在传统文化中,汉语言文学是重要的学术载体,是我国古老民族的文明建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教育的发展,外来文化慢慢的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文化教学中,甚至一些外来文化被定位主修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热门专业,热门课程的出现,使的汉语言文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上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优越性。一些用人单位反映,中职生的写作水平普通不高,所以,中职学生的写作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来促进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进一步向前提升,向前发展。

一、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身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主要表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重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也就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系统。但伴随就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中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针对复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渐增加,这就促使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定要进行一场教学改革,在创建好学生的道德系统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中职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潜质的培育。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不能用数字统计出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不能强迫运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需要看到社会对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殊期待。

二、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合作学习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环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互帮互助,各自取长补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即可,四人合作小组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在他的带领下,促进其他同学的进步,四个同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会建立起来深厚的友谊,会成为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学习关系,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明显比个人学习效果要好,因为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汉语言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己质疑、解疑、互相争辩的过程。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学习的兴趣被激起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在这样一个质疑、解疑的争辩过程中,学生具有了独创性见解,使汉语言的教学高潮迭起。

四、用创新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突破专业限制,实行教学内容创新。此专业的学生就业范畴广泛,但通常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此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进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和文学自身,而能够结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就业状况,对中职学生进行有关职业技能培育。实际上,许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以至公共管理在根本上均是从中职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发展起来的。所以,在确保专业根基扎实前提下,需要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便于更大限度地发挥中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和教学、新闻传播、文秘和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均能够设计成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模块,中职学生采取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取动手和就业能力。

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需要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此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点,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感情,对东方文化亲合和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形成。所以,中职汉语言教学中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构建。首先,教师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志,思想上要勇于拓展,力求指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归纳和进步。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传声筒,要适当通过文化评论等各种形式激励学生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实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各种文化传播形式均能够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潜质。教师需要以丰富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鼓励他们也去探索、思考和创新。可以说,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定要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特色,只有言行结合,才可让学生令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动力。

六、创设成功体验的情境,实行激励性的评价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对过去经历过的或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正确而充分的激励会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多给学生一些喝彩,帮助学生强化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

(作者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550000)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中职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我与文学三十年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