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2016-04-13蔡玉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手段高中历史新课标

⌾蔡玉红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中学 050000)

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蔡玉红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提高课堂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这样定义效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的确如此,面对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效是基于相同条件下的取胜之道。而对于我们的历史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是服务于高效教学的重要平台,是获得扎实、真实和丰实教学效益的关键媒介。笔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躬耕于现实历史教学的土壤,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些许的体会,反思过去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就如何让历史课堂生动高效这一问题,谈几点拙劣之见: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经常见有的老师把桌子排成环形,同学们也都叽叽喳喳,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老师则是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齐上阵,搞得看电影不像电影院,上课不像课堂,开讨论会又不像会议室,老师安排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匆匆忙忙,老师也匆匆忙忙,老师没时间点拨,学生没时间思考,最终稀里糊涂就得出了结论。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上去是学生在不断地“参与”,老师也在不断地“引导”,但不难看出学生的参与明显是“被参与”,老师的“引导”也是机械、程式化的,没有做到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但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满堂乱”。

高效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学到相关学习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想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除了重视以上所谈到的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外,还要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见解独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随着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给学生的感觉器官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手段。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宽学生的视野,避免形式花哨,走过场。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口诵心思,能始终保持兴趣点和关注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课堂学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

二、问题探究——让自主学习彰显魅力

1.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解决探究难题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探究学习中帮助其解决新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后哪些国家侵略过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它们是如何侵华的。学生以前对这些知识或多或少地了解过,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概括,就可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

2.利用课外资源,拓宽探究途径 课外资源就是学生在课堂以外获得历史知识的资源,这些资源或许是不准确、不完备甚至是错误的,但有时也可以机智地加以运用。我常常要求学生看中央电视台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也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播放一些视频资源,如《大国崛起》、《世界历史》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弥补探究不足 对于练习,一般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我们也会常常让学生对于做错的题目着重分析,但实际上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每次练习教师能做一个整体统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以使教师更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下一次练习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这些易错题进行练习,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挖掘来自学生的各种资源。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无疑让学生由聆听者转变为思考者,由信息的获得者转变为信息的发现者,从而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三、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当前知识大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以及先进设备与教学的有效结合,使得教学手段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却往往由于学校教学设施的落后、教职工专业素质的低下以及应试教育的持续影响等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教学的手段依然单一的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这不仅违背了教学改革的初衷和新课标的相关规定,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在一项随堂调查中显示,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坚持连续保持注意力在30分钟以上的学生连50%都难以达到,更有超过26%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不到20分钟时就开始走神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选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厌倦和心理上的讨厌。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切实需求、教学的条件,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讨论、演讲、知识竞赛以及多媒体教学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呈现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多样性教学方式的实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让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教室和书本向学生的过渡。另一方面,当前“新课标”的教学宗旨是让学生自发学习、自发探索并且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我们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对“新课标”宗旨的充分响应。

总之,关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高效实施,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教学策略可能因为我们所处的教学环境以及制定策略的出发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的目的是与教育界的各位同仁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相关从业人士和研究人员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有效开展以及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1]孙咏梅.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体现[J].新课程

[2]贺建设.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J].新课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中学 050000)

猜你喜欢

手段高中历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