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

2016-04-13杨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生物

⌾杨俊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336000)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

⌾杨俊

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学习是人的生命内涵的充实与扩展的过程。我们希望我们的生物课堂能展示一个完整的生命,因而我们需要注重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得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之目的。

一、注重教学设计

注重教学设计,我们首先要关注教什么,这在任何时候都要比“怎么教”重要。为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独立的、艰苦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对新教材做深入的阅读,与文本进行愉快的对话,教师要做新教材的知音。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不教什么,这往往要比“教什么”更难。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设计,则可能有效地解决如上问题。其次,我们还要关注“怎样做”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特征,学校现有条件等,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与学习策略。注重学习情景的设计,要真正理解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程理念,但也必须注意,不要纯粹为了一种模式而开展教学,自然互动毕竟要比机械的形式上的互动更重要。我们关注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时更认同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则能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有效支架,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并能使更多的学习者从成功走向成功。

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已有经验,把问题设置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教学最佳期内达到教学目标。情境的营造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也可以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一切取决于教学的需要和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创设更优化的教学情境的同时,还要合理运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因为充分运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远远要比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更有价值。

生物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使生物教学更易于开展探究式的学习。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应具有以下特征:(1)当学生围绕某一生物学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时,其探究过程应具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应真实有效,这种积极的交流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展开,以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同时,交流方式应具有多样性。所以,生生研讨、师生研讨就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3)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个潜在的学习资源,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重要。例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生物现象的理解也许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之间充分地交流,以比较各自的观点,直至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由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研讨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研讨的动力,这种课堂学习将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

科学方法的养成对于今后的持续学习以及工作、生活尤为重要,是新课程培养“健康而活跃的公民”的重要理念之一。

首先,使学生了解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明确问题一收集资料一提出假说一验证假说一接受或摒弃假说一得出并报告结果。其次,使学生掌握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系列过程技能。其中基本的过程技能有:观察、分类、推论、交流、认识和利用空间关系、测量、应用数学方法等;复杂的过程技能有:解释资料、形成假说、分解和控制变量、实验、构建模型、形成操作性定义等。

生物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以及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内化及升华,必须由学习者在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地理解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习与生活相统一”,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已经成为当代生物教育的重要理念。“概念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被运用”是我们教育界共同的认识。

我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生物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构建开放式的生物课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结合起来。

基于此,新课程注重将高中生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探究活动的开展

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对植物的区系分布的观察,来描述植物区系分布的特征并研究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从而对这种生物现象进行解释。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植物的区系分布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即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应当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不仅在于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336000)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创设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第12话 完美生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