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化班级管理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影响

2016-04-13谢江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本化后进生初中生

⌾谢江山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 518000)

人本化班级管理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影响

⌾谢江山

在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的要求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原则的人本化班级管理哩念的提出正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人本化班级管理是什么呢?人本化班级管理如何开展才算理想呢?它对初中生的又有何影响?

人本化班级管理 ; 人本化班级管理的开展 ; 人本化班级管理对初中声的影响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长历史,传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一直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是它不是从学生本身、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出发的,而是以班级管理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学生行为、思想的约束,强调班级管理对学生的驯化,以使学生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班级管理的要求行事,学生在管理制度面前是被动服从的。我们称这种班级管理为无人的班级管理。迄今为止,这种无人的班级管理在现代依旧非常的严重。这既不符合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本观念的大趋势,也不符合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的本体性特征,它成为阻碍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无人的班级管理是与传统社会中落后、保守和等级化的社会建制相适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秩序在我国的逐步确立,无人的班级管理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要求培育自主性人格和独创精神,同时也为人本观的发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某种意义上,是否以人为本就成为区分现代与传统的一个重要标志。无人的班级管理既不符合教育的内在要求,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那什么是“人本化的班级管理”呢?班主任应如何开展“人本化班级管理”呢?它对初中生的心理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人本化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的人本化班级管理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及心理的疏导等。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

1、人本化班级管理——是以班为单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体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

对不同的学生的认识、理解、沟通、尊重和接纳是人本化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人本化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即站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立场上,最初达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现。

2、个性化管理是人本化班级管理的核心,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有价值的追求,也是独特的个体,有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医院和动机。班主任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重视学生人格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为每个学生创造施展其才华的舞台,培养有自我完善的人格特质,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总的而言,人本化班级管理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对其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人本化班级管理应如何开展

1.“情”与“法”的互动

①情(指情感教育)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但只有情,班级管理缺乏力度,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的随意。法(即班规)能使班级管理规范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能使班级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了班主任抓学生太紧或班主任对学生过于放松的管理上的冷热病;能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确化、科学化,克服了教师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凭印象、凭感觉的模糊化管理。但只有法,只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只能治表而不能治里。只有情与法的的互动与交融,才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又能感化学生的心灵,达到表里兼治的目的。

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忤,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

②“法”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矩就是班级的“法”,就是规章制度,班规是其具体体现。

我所在的班是个管乐特长班,学生活跃好动。因此,个别的学生少不了偶尔会违反纪律,扰乱课堂秩序。在课后,这些学生就自然被“请”到办公室来“做客”。学生到了办公室,明显表现出害怕的情绪,在这时,我并没有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只是平静、温和地询问该学生为什么违反纪律,扰乱课堂?同时疏导该学生害怕的情绪,令他消除对老师的害怕情绪及防备心理,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达到了解学生内心审处的想法。接着以聊天的方式,以引导为主,与学生一起分析究竟“违反纪律,扰乱课堂”这种做法是否正确的?如不,那这种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有那些?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身进行自我反省几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这样,既达到与学生拉近了距离,有能让学生得到自我领悟及反省,自觉的将这些不良习惯改掉。根据学生所反映的情况,制定出一套相关的课堂规条,让学生能够“有规可依”,时刻提醒与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的出现。

直到现在,我所在的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扰乱课堂”的现象的发生率已经下降了许多。这是令人欣喜的事情。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自己去反思,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所收到的效果比传统的班级管理要明显。2、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是人本化班级管理的关键 在信息变化万千的高效现代社会里,要使自己常处于不败之地,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班主任要使人本化班级管理对学生真正产生效果,也必须善于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①贵在诱发、捕捉学生“闪光点”;引导、选准教育时机。

对后进生来说,我认为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

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教育时机还未出现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②贵在理解——抓住心理因素。与学生聊天时,学生反映,我所在的班里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经常在一起。

我知道后,暗中观察了几天,果然如此,但我并没有轻率地断定他们是早恋,更没有认为他思想有什么问题。我找机会分别同他们谈话,谈话中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像是无意似的谈起自已中学时代的青春萌动的感觉和我对青春期男女生关系的看法。我始终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歧视他们。但他们分明感到了我话里的含意。我还送给了那位女同学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葡萄小的时候请不要摘它,因为它是酸的;要想甜,请等到它成熟的时候。”以后两人的关系一直很正常。

这令学生的叛逆心理得以平伏,不但将师生关系拉近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平静地接受及自我体会该事情的利于弊,而作出决定。进一步出金了该学生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1、初中生现处于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在这个时期叛逆心理的发生率在这个时期是比较高的。想摆脱父母的管制,自己独立支配自己的行为。但是,在这时期的初中生对某些事情或事物的辨别能力不高。而且情绪是多变,不稳定的,常是难以控制的。

2、对初中生的心理影响 根据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我在我所在的班级进行人本化的班级管理,发现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总体上都得到了良好发展趋势。

如上所谈到的“违纪”,学生都是从内心去感悟“违纪”究竟是好的还是不利的,从而自觉地去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与习惯。

当与同学发生矛盾、与父母发生矛盾,情绪不好时,学生会主动地向老师倾诉,这反映了在人本化的班级管理中,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能使老师更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的身心向健康的防发展。更能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敢于挑战学习上的困难,迎难而上。……

如是传统的班级管理的话,可能学生由于害怕老师,当老师可能误会了学生时,学生不敢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老师,弄得该学生整天无精打采,无心上课,成绩下滑,又免不了老师的一顿责骂。这样的恶性循环,很容易使学生整天处于惊恐与彷徨的消极情绪状态之中,身心发展出现歪曲发展。

有此可见,人本化班级管理使学生的身心能“以自我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 518000)

猜你喜欢

人本化后进生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如何对待后进生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