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化之浅见
——注重课堂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2016-04-13汪华蓉
⌾汪华蓉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东中学 550056)
课堂文化之浅见
——注重课堂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汪华蓉
本文为什么会对课堂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作单独的探讨,是从教育教学实际感受中得到启示,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感受到,有好多学生是因为他对这个老师喜欢,也就喜欢上了他的课,这其中的喜欢,让我有了感慨。由此从“一、课堂精神文化离不开教材;二、课堂——精神文化展现的最好平台”两方面浅谈一下课堂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课堂;精神文化
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
广义的课堂教学文化包括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一切要素。具体来说,包括:一、教室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二、班级文化(社会环境)——使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伙伴;三、教学文化(教学范型)——使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动;四、纪律(规则)文化;五、精神文化。本文就课堂的精神文化发表一点浅见。
一、课堂精神文化离不开教材
精神文化是抽象的、至高的、神圣的,是课堂不可缺失的最本质的东西,而课堂的精神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材。
我们所用的学科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要依托教材,做好精神文化的传承,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并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渗透的结合点着手,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用真情感染学生。如:在教学语文课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中感受美,欣赏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热心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情感,并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落在实处,不做表面文章,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解决学生道德认知方面的困惑。
二、课堂——精神文化展现的最好平台
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忘记了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但永不磨灭的却是物化在心灵深处的精神文化——这就是教师精神。
这是孔繁刚的学生给他的一封信:“敬爱的孔老师,说来不怕您笑话,我们每周都伸长脖子等着历史课的到来,有历史课那天像过节一样。因为历史课是一段可以畅叙的好时光。您或许会奇怪:只您一人在课上说话,何以我们畅叙呢?道理很简单,您直言我们心中所想,您和我们之间没有代沟,足见您多么年轻!年轻是很美好的,因为年轻人有激情,您说过历史不能没有跌宕起伏的激情,历史不是纯粹的理性。所以我们试着去理解我们的父辈,去体会他们年轻时代的那段特殊的时光所唤起的激情以及充动。原来以为可笑或不可理喻的行为举动这下也有了说服自己承认、尊重的理由。您机智的话语为我们打开了时间的大门,而您有时的幽默调侃又常常发人深省,我们切切感受到是一颗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苦心。衷心地希望孔老师永远年轻,永远洒脱!”
历史课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是很不重视的,一个星期也只有两节,而学生却向盼望过节一样地盼望孔老师到教室来上课,是因为“历史课是一段可以畅叙的好时光”,是“您机智的话语为我们打开了时间的大门,而您有时的幽默调侃又常常发人深省”,留给学生“且感受到是一颗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苦心”。要做到学生这样的感受,是孔老师的课堂弥漫着的一种课堂文化的精神:教师精神。一堂历史课下来,学生可能忘记了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但永不磨灭的却是物化在心灵深处的精神文化。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们可能不会这样重视每一堂课,可能作为老师的,并没有想到过它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这样重大的影响。真的,也许这节课的内容,有些模糊了,但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在学科中“润物无声”的品性、品德的教育,充分展现教师自己的人格素养,它会让一代学生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课堂,要让学生喜欢,教师的为人,也要让学生喜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独立的生命体组成的课堂无疑便是那个美丽的图形“圆”,要让这“圆”中的每一个点都能学会为了大圆更美丽我就得更美丽的道理,教师将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教师也将更加关注课堂精神文化的构建。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东中学 55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