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2016-04-13张玉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农村

⌾张玉珊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县秀水中学校 622600)

农村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张玉珊

在农村高中,学困生比比皆是,教育状况堪忧。所以学困生的转化成了我校教师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只有找到学困生的成因,针对这些原因,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将转化学困生落到实处。

农村高中;学困生;成因

近几年,学困生在农村高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加大了农村高中的教育难度,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对这些学生失去信心,应该抱着对学生、对家长、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做到这些,我们就有必要探究“学困生”群体产生的原因。

一、学困生的内涵界定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一些专家的看法,我们对学困生的理解是:感官和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面对学困的学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我们该怎么办呢?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向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因此,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我们教育和转化他们的基础。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1.社会原因

(1)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的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很多的方便,然而它们也是双刄剑,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大人都很难抵御网络的诱惑,更何况是学生呢?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手机控”,如此的社会氛围,怎么可能不影响学生?另外,互联网缺乏严格管理,青年人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QQ、微信上的无拘无束,丰富多彩,与学校学习的约束、枯燥相比,上网交友,聊天、网游能使他们得到解脱进而向往、沉迷。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正是这些原因,是一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影视,成绩、道德品质双双下滑,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学困生。

(2)社会低俗风气的影响。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飞机飞到四川成都的上空,都能听到哗哗哗的麻将声。如今,岂止是成都,很多地方都成了“赌博之乡”。虽然我校地处镇上,不单纯也不繁华,但人们的生活娱乐活动单一,打麻将、斗地主、炸金花等赌博之风盛行。高中生的心智毕竟发育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多数学生在逢年过节时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不知不觉染上赌博习惯,自然而然放松学习,渐渐沦为学困生。

2.学校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的生活就如同闹钟一般机械式的循环,无比地枯燥、乏味和无奈,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连属于自己的一点时间也被补课挤得满满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或疲于学习,很多学生每天都会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无精打采,脑子中装的都是死板的知识,缺少充分的时间内化。由于中国特色高考的存在,中国学生成为世界上最辛苦的学生,减压减的根本就不是学生所面临的最大压力,解决的也不是学生的根本问题;并且高中学生之间的竞争较之几年前激烈了很多,加上日益严峻的升学压力,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等诸多心理问题,进而变成学困生。

(2)教师方面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一方面由于教师职业辛苦而清贫,加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一部分教师难于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平时也很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欠缺了解,出现了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3.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方面我总结了以下三个因素。其一,现在的农村家庭大部分父母都进城打工,许多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由爷爷、奶奶照顾,对于老人来说,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就不错了,至于孩子的学习也只能是提醒两句而已。这类学生和父母长期分开,不能体谅父母在外的辛苦,反而心存抱怨,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学习。其二,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父母的离异,单亲家庭俞愈来愈多的出现,这类学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说谎等坏习惯,影响了学习。其三,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在学校不尊重老师,不听教诲,进而成为“三差生”。

只要有教育存在,就会有“优生”和“学困生”,因为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学困生”与其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然而要转化他们就要先找到他们“学困”的原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让更多的学困生脱离学困行列。

[1]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2]蒋艳洁,《谈谈学困生的矛盾心理与教育转化》,《贵州教育》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县秀水中学校 622600)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