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

2016-04-13贾晓文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迟子建民俗特色

贾晓文(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

贾晓文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从踏上中国文坛以来,迟子建在其小说创作中始终坚持对故乡的描写,正是这种执着的书写,使得其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文章就是对其地域特色成因及其小说中的北国风光特色、黑土地民俗特色以及地方语言特色等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对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地域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迟子建;地域文化;小说创作

一、地域特色成因

(一)成长经历因素。作家的成长经历对作家的作品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迟子建生长在中国的北极村,她的童年时期是在漠河乡的姥姥家度过的。东北边陲朴素纯净的成长环境,对迟子建的内心形成了良好的影响,正是这一美好的成长经历,使得迟子建在城市生活中在精神与情感上会与现代生活产生对立感,在其小说作品中通过构建故乡美好的生活环境,淳朴的风俗民情,可以使得她的心灵得到洗涤,并找到精神的寄托与归宿[1]。

(二)个性发展因素。迟子建在其小说创作作品中,构建起一个美丽的黑龙江王国,在这个王国中各种事物都充满了美好的特性。在迟子建的眼中,“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迟子建在其小说世界中,构建起了与其记忆中的故乡较为相似的情境,使得她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从而化解她与现实世界紧张、对立的关系。迟子建在小说创作中,试图能够通过乡土生活中的本真和淳朴的眼光,来对故乡人们苦涩人生进行刻画,但是也不意味着该文学现象就局限于这一方黑土地之中,迟子建只是借助小说创作中的地域特色,来表现出对未来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命运的思考和悲悯之情。

(三)文学发展因素。在2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与创作潮流,涌现出了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及女性文学等不同的艺术形态,这都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对文学的体制、机构等因素影响产生的直接结果。这个时期,正是社会的转型期,作家与知识分子在冲击下显得更加无所适从,这也促使他们能够回归原始,回归乡土,重新审视文学的功能。这就使得在20世纪的9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逐渐进入新的兴盛时期。

二、北国风光特色分析

(一)童年对自然风景的印象。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通过儿童视角和主人公对其童年中北极村的美丽风光的描写,是其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因为儿童的视角比较单纯,不惨杂欲望,因此儿童看到的事物都是纯真的、美好的、新奇的,比起成人的视角,儿童的视角更加纯净与自然,这也是迟子建在创作乡土小说的主要动力和原因,即为了寻找心灵的进图与归宿。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通常都会看到一个纯真的小女孩用她好奇和纯净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2]。例如,在小说《雾月牛栏》中就描写了出了一个弥漫整个村庄的大雾,这使得整个村庄都在一种如仙如幻的情境中,也通过应用民间故事,营造出了神秘感和梦幻感。

(二)创作意象与北国风物联系。如果对迟子建的作品进行细读,就可以发现在其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创造出一些意象,为小说创造出了独特艺术意象。比较典型的有童年的月光、故乡的河以及北方的大雪等意象。而且纵观迟子建的作品,其中关于月光的描写较多且比较独特。例如,在《挤奶员失业的日子》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有“最鲜最浓的牛乳从天上倾泻下来时,就连凹下去的水槽似的屋檐也积存了它的气味,更不用说草场和马匹了”,这里将就将月光比作纯浓洁白的牛乳,读者在阅读时候也会产生月光皎洁柔和之感。

三、黑土地民俗特色分析

(一)物质民俗。物质是承载人类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载体。物质民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人们创造出的物质文化事象。通过物质民俗可以反应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迟子建的作品中有极大篇幅的对物质民俗的描写。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可以见到木刻楞房子、大马哈鱼、桦皮船、红砖房、火炕、咸菜、邮递马车、火炉和炉钩子、黑瞎子(黑熊)等独具东北特色的风物描写。在这些风物的描写中,有的刻画细致入微,有的则是点到为止,但是都体现了极其浓郁的地域特色。

(二)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一百年包括民风、民间信仰、民间禁忌及民间巫术迷信等内容,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在很多篇目中都对精神民俗进行细致的描写。在其代表作《北极村童话中》,小主人公在一家人的呵护之下快乐成长,因此在她的身上就充满了与同时期的儿童不同的调皮、娇憨之态,并能通过小主人公在懵懂中对世事的洞察和关照也能看出其乐融融的环境。作品中还对父女之间深厚的感情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在文中父亲离世后,主人公对他的依恋和追忆。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一份深厚和浓烈的情感,心灵受到感动于震颤。

(三)社会民俗。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有大面积的社会民俗的描写,因为通过社会民俗可以将民俗特征中最显著的特点以及最广泛的生活画面包含在其中,因此社会民俗包含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不仅可以包括家族、村落以及庙会等民俗描写,也可以是对当地的人生礼仪、节日习俗等进行细致的描绘。通过在作品中描写社会民俗,不仅能够显示出当时的地域特征和民俗风情,对民间文化进行渲染,也能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人的本真、欲望和生命关照意识[3]。

四、地方语言特色分析

(一)民间传说故事。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有很多关于民间传说故事的描写,通过在小说中描写民间传说与故事,将北方人民坚强、勇敢以及善良等美好品质表现出来,从而也反映出作者对这些美好品质的歌颂。以《雾月牛栏》中的民间传说与故事为例。《雾月牛栏》中讲的是主人公宝坠居住的村子有关于雾的传说。这个村子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每年一到六月时节,雾就不绝如缕地飘来了。据说这是因为在很多年前有一位神仙云游至此,看到这里的庄稼肥硕,家家户户都仓廪殷实,整个村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是奇怪的是,有很多的农户家中能听到有男人在骂老婆,而且骂的都是同一个词“丑婆娘”。神仙感到很疑惑,就问了几家因为挨骂而哭泣的的女人,女人们说在六月时节,阳光逐渐灿烂,且出现了一定的农闲时间,男人就会嫌弃女人们丑陋而不断发牢骚。仙人就将此地的六月化为了雾月,这样就可以隔开灿烂阳光,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和谐。

(二)民间歌谣。民间歌谣是区域范围内人民在其生活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区域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中就对此进行了应用。其比较著名的小说《北极村童话》中就有老苏联唱的民谣:“啊,似花还是非花,压弯了雪球花树的枝权。啊,似梦还是非梦,使我把头垂下……”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民谣进行阅读时也能浮现出老苏联蹒跚的身影,且久久不能忘怀。

(三)方言俗语。在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方言与俗语描写。如,用“瓷实”形容男性的强健的体魄,用“奸”形容人的聪明灵巧;将叫人、喊人称作“换人”,将很多人表达为“人老鼻子多啦”。在其作品《树下》中还提到黑龙江当地的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春冻骨头秋冻肉”,这都将当地的语言与习俗生动的还原与描述出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地域特色。同时,迟子建在小说中还用到了一些当地行业的行业语,如在《亲亲土豆》中的就有“土豆栽子”这一行业语。他还对一些当地人生活习俗中积累演化来的特定词语,如,将棉手套称作“棉巴掌”;把劈成一小块的木柴叫做“绊子”。在其小说创作中应用方言俗语,能够凸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罗丽华.论迟子建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任晔.论迟子建创作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2).

[3]修磊.论迟子建小说的萨满文化因素——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060- 02

收稿日期:2015-11-01

作者简介:贾晓文,女,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2013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迟子建民俗特色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冬季民俗节
特色种植促增收
民俗中的“牛”
中医的特色
民俗节
完美的特色党建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