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学化”的是与非

2016-04-13崔冬梅

教育家 2016年48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教理念

文/崔冬梅

幼儿园“小学化”的是与非

文/崔冬梅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于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发展能力目标,倡导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然而,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诉求也无法忽视。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成因复杂,纵观古今中外的幼教形式,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改善这种倾向,国家要排除教改干扰,家长要放下名次诱惑,幼儿园要顶住生源压力。

各方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态度

如今,不少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活动就是识字、背诗、做加减法等;有的幼儿园甚至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毋庸置疑,幼儿阶段的种种教育“抢跑”已经使得幼儿园“小学化”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有诸多复杂的成因,而对于这一现象本身,各方的观点也各不相同。

家长被动追求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考试成绩一直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高考仍然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受这种教育体制的影响,有的地方幼儿园升入小学也采取考试方式来择取幼儿。这种做法不仅给幼儿增加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压力,也使得家长不知不觉中陷入“你追我赶”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竞赛中。正是这种自高等教育向其他学段一层层的压力传递,导致了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普遍追求。

部分幼儿园默认为了迎合家长对超前教育的需求,也为了获取足够的生源,部分幼儿园偏离了办园初衷,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去。同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提前模仿小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地注重知识灌输。

国家明确禁止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幼儿园“小学化”是明令禁止的。

“小学化”非古今幼教理念所倡

将幼儿园“小学化”的是与非暂且放在一边,让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几种典型幼儿教育模式,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儒家启蒙古时候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这与现阶段相近。蒙学阶段主要采用的教材就是儒家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书目。蒙学教育通常采用个别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背诵与练习。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蒙氏教育蒙氏教育崇尚独立、自由的教学理念。在蒙氏幼儿园里,年龄差距三岁以内的孩子混合在一个班级中,在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自由活动,不受阻挠和拘束。它摒除奖惩制,尊重孩子,孩子可以自己操作教具,它以自由为基础,通过环境培养儿童情感智商。

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理念崇尚自然,注重儿童间的协作和艺术教育。它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游戏、故事、乐器、手工、园艺等都是教学内容。

从上述幼教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以蒙氏教育、华德福教育为代表的国外模式不存在“小学化”倾向,中国传统的“儒家启蒙”教育在识字与背诵方面的要求带有“小学化”倾向,但因为是个别施教,这种倾向也只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幼儿。总体来说,古今中外的幼教理念是不包含“小学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幼儿园“小学化”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更有诸多案例显示,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易导致“三年级效应”的集中爆发,不利于儿童在小学后阶段的学习。因此,幼儿园“小学化”确实错了。

三方协作,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呢?

国家加快教育体系改革革新教育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幼儿园树立积极导向,减轻幼儿教育阶段来自教育体系内部的压力,铲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生存土壤。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监督机制,防止因个别幼儿园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而导致的生源方面的恶性竞争,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遵规施教幼儿园应顶住生源压力,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避免只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理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园“小学化”。

家长了解幼教规律幼儿园应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和幼教规律,让他们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放下名次诱惑,切实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助于家长、幼儿园和社会达成幼儿教育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消除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反思幼教理念,明辨是与非

幼儿园“小学化”的是与非不难判断,难的是如何杜绝这种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现象,“小学化”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英语化”“艺术化”“思维化”……为了防止“按下葫芦又起瓢”,我们的幼教理念确实需要反思。

值得称赞的是,从2012年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要求来看,较之国外,现阶段中国教育目标的眼光明显更加合理,也更加长远。例如,《指南》中明确:在健康教育领域,要注重用幼儿感兴趣和喜欢的活动,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兴趣、健康生活的态度和习惯;在科学教育领域,要注重发展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当然,从来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从来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可。面对诸如幼儿园“小学化”之类的非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坚持并不断完善幼教理念,才能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之下,结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国外幼教有益做法,立足实际,不断与时俱进,从而在类似的是与非的问题上明辨是非,为走进幼儿园的每一孩子提供适性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金色朝阳江岸水城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教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