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2016-04-13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魏 雪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魏 雪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环节当中全面落实感恩教育,构建“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大学生;感恩教育;教育介体;教育环体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其所接触和感受到的多是经济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而对知恩图报等中国的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把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1]。一些大学生情感冷漠,无视家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帮助,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满嘴的抱怨,一肚子的负面情绪,把他人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当然;极少部分大学生甚至愤世嫉俗,做出自杀、虐待动物、过度消费及破坏大自然环境的过分或出格行为。可见,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陶志琼等学者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2]。

感恩教育包括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层次,是感恩教育的教育主体围绕“感恩”主题,有目的地营造一定的感恩教育环境,通过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对大学生这个教育客体循序渐进地开展识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感恩品质最终内化于大学生之心。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提出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继续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感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感恩一词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著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中。其云:“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在古代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感恩的记载。如:感恩劳动人民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恩教师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感恩父母的“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以及“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的感人故事等。从中可看出感恩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在教化人们尊老爱幼、融洽人们之间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区域的和谐稳定、彰显人性中的温暖友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下社会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在高校中开展感恩教育,实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传承,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大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一方面可以提升道德修养,一方面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传播者,这对于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创建人类美好的家园,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全体人民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勤勤恳恳不断努力的发展目标。然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对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感恩就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美德之一,它一直是维系社会各个方面关系的良好纽带。这一良好的道德品质,像一剂润滑剂调剂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人类具有这一美好的品质才能够以友善之心对待社会中的人、物和大自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是社会中的准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国民道德水准的标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只有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能够知恩、识恩并产生主动报恩、施恩的愿望,能够在生活中以宽容、友爱的心包容一切,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形成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温情社会氛围,稳定社会,营造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基础。

(三)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首先,能够促进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人们获得帮助和施与帮助后都会产生一种愉悦和坦然的心理满足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愉悦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当代的大学生大不少为独生子女,由于环境的影响,不擅长与人交往,活在自己的意识中,对于父母、老师、朋友给予的帮助认为是应该的,遇事稍有不满就产生愤怒、怨恨的情绪。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就是为了培育大学生宽容、包容的感恩品质,能够让他们和父母、师长、同学、朋友之间少了冷漠、隔膜,多了许多的其乐融融;少了紧张和压抑,多了生活的幸福感。不仅建立了友好人际关系,还拥有阳光般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积极愉悦的发展。

其次,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全面发展的理论,即“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 。高校教育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高尚品德;有助于大学生有能力在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构建一个友善、融洽的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感恩母校、他人,回报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大学生自立自强和增强社会责任心,有助于大学生激发自我潜能实现自我对社会的价值。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得以提升,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感恩教育中获得的不仅是对所受之恩的回报,更是对自强、自尊、责任心的培养。

再者,在高校中开展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实现他们的价值。人生价值,即个人完成了对社会的贡献后,社会反馈回来的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张海迪曾经说过:“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贡献。”[3]大学生经历寒窗苦读,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他们实现自我价值,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种感恩的品质,去回报母校和社会。近年来,一些贫困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但是在毕业后却拒绝按时还清贷款;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被用人单位录取,经过单位出资培训能够上岗后就擅自离岗,毫无责任心,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一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能够让他们知恩、识恩,增强责任心,懂得无私奉献。不能只计较自己利益的得失,不能只以自我为中心,多施与援手帮助他人,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发展的机遇,促进大学生实现他们的价值。

三、“四位一体”感恩教育模式

(一)强调教育主体的感恩教育作用

教师是感恩教育中的教育主体,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改变着人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信服,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做到用恩情来感化学生,以情动情:关心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帮助学习吃力的学生,在学生帮助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表达由衷的感谢。在这一系列的行为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培育大学生的感恩品质。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较强,需要小心的呵护。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徐特立和陶行知将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和行为看作是一种最野蛮的举动。尊重学生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法则,是处理师生关系的金方。教师要将姿态放低,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在感恩教育过程中主动献出自己爱心,呵护宽容学生,体谅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交流的关系。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尊重和佩服老师,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老师也能及时把握学生思想,从而有效地完成感恩教学任务。

(二)发挥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是感恩教育中的教育客体。感恩教育是互动教育,大学生主动和教师配合,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感恩教育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感恩教育内化为他们的自我教育。首先,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应当主动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大学生要改变被动接受学习的态度,主动阅读和观看弘扬优秀中国感恩文化的书籍和电影,浏览包含感恩知识和文化的新闻网页,多参与感恩实践活动。再者大学生应当锻炼自己具备去伪存真、去糟粕取精华的能力,防止诸如西方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害,要汲取我为人人、乐于奉献等中西的优秀思想。

(三)科学提升教育介体的时效性

教育介体是指教育中所涉及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感恩教育的内容是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依托和基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恩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凝练感恩教育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提高认知水平。让他们认识到恩情不仅包括 “小爱”,即传统人伦关系中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同学的帮助之恩,还包括阳光雨露、山川河海自然之恩、世间万物的博爱仁爱之恩、敌人对手带给我们的压力变为追求进步之恩等的“大爱”。此外,还要在感恩教育内容中明确指出,什么是不正确的恩情观。例如,所谓的“哥们义气”“酒肉朋友”就不是真正的恩,大学生不能盲目去“报恩”而让自己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造成终身的遗憾。

感恩教育方法得当,才能有利于感恩品质的形成。首先,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将抽象的感恩理念渗透在教育主体的言谈举止之中,以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召大学生,以人性化的感恩情感感染大学生,促使大学生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其次,坚持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实践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作用,改进教育的薄弱环节,提高课堂教育的时效性。例如: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来增加课堂的感染力,选取适合大学生接受的感恩案例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多给大学生提供践行感恩和施恩行为的机会,组织大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献爱心;布置让学生感恩父母、学校的实践作业,其成绩计入综合测评;班里组建互帮互助小组等,在学以致用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感恩品质。

(四)创建感恩氛围良好的教育环体

教育环体即开展感恩教育的环境。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人类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家庭是培养大学生感恩认知和感恩情感的摇篮。父母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培养孩子主动担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无私的爱,这种爱不应该是单向的,他们也希望子女爱自己,也希望得到子女对他们的关心。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感恩的良好榜样,以身作则孝敬长辈,关心朋友,热爱国家,爱护自然。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发挥着特殊作用。校园的文化环境是学校的特殊课堂,是大学生无声的老师。学校可以在校园景观里融入感恩文化。比如:教室、食堂、图书馆的走廊中张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受人恩惠需铭记”等名言警句;校园绿植和公用设施旁张贴“感恩小草的绿意,请不要践踏”“感谢桌椅为我们提供的舒适,请爱护”等温馨小提示;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校报、宣传栏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宣传感恩文化;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在课间播出 “感恩大自然”“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类具有深刻教育内涵的节目。这样,当大学生置身于感恩文化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时,能够使情操受到陶冶、精神得到洗礼。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全民学习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和政府就应当勇于承担起应担负的责任,在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正能量充沛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然、孝顺父母、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其次,当下社会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在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作用。如:鼓励媒体勇于揭露有悖于感恩和施恩的“恶”行为,表扬懂得知恩、识恩和施恩的榜样人士;开设论坛、网站等,提供一个能够畅所欲言,沟通感恩心得的平台;组织 “感恩”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征集,然后进行播放;要求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言行举止中发挥正面宣传作用;还要加强媒介的法律立法,加大对媒介的法律监管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媒体能够进行感恩正向报道,使得道德自律和他律有机的结合,确保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总之,在高校中开展感恩教育是一件既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又有利于未来国家建设的双赢之举,我们应当格外重视。

[1] 潘剑锋,唐励.倡导感恩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9):86.

[2]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20(4):9.

On Education of Gratitude for College Students

WEI Xue

(Sh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Yangquan045000,China)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is a kind of important human feeling and a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recent years, some college students lack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which shows that gratitude education is a weak aspect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at gratitude educ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four elements of educational subject, educational object, educational amboceptor and educational annulus, the mode for the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a "four in one"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educational subject;educational object;college students;gratitude education;educational amboceptor;educational annulus

2016-07-22

魏 雪(1988-),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教师。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11.019

G641

A

1008-6285(2016)11-0076-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