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探讨
——以山西中医学院为例

2016-04-13波,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医药学国际化

韩 波,宋 强

(山西中医学院 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山西 晋中 030619)



中医药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探讨
——以山西中医学院为例

韩 波,宋 强

(山西中医学院 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山西 晋中 030619)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传承历史最悠久一个医药科学体系,中医药院校大力推动并做好中医药学在高水平上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重要意义。山西中医学院在推动中医药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坚持“错位发展”策略,通过发挥国际著名人士和海外著名华裔学者的引介作用,紧盯关键人员的核心协调作用,采用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国际化校企联合”新模式,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务实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升中医药学科技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扩展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了熟悉中医药国际合作人才。

中医药学;山西中医学院;国际合作交流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传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医药科学体系,基于中医药学与现代科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取得一系列关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和药物科学理论及技术的原始创新性的突破,是我国在世界上创造并发挥科技及产业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一个科技领域[1-3]。中医药院校必须大力推动并做好中医药学在高水平上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肩负起使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责任。

一、 中医药院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意义

中医药学不仅包涵了众多的、需要挖掘的关于人体生命的科学与技术,而且也包涵着丰富的关于人体生命的艺术,携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表现出独特的科技与艺术、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内涵特征[4-5]。所以,除了能面向世界创造科技及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医药学还是一个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及其国际传播与交流的良好载体,能在世界上发挥独特的文化影响力。

中医药院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既增强自身进行中医药教育和科研的能力,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学人才,创造有益于人类的科技成果,提高自身的中医药学教育和科研水平及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让世界更真切地认知、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医药,使中医药学在我国历经了数千年发展之后,携载着极具前瞻性的和巨大的科技价值、产业价值以及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为世界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和药物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化以及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做出应有的重大贡献。

二、 山西中医学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内容

山西中医学院是一所发展历史短、规模小、缺少地理优势以及科研能力尚比较弱的中医院校,开展中医药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在推动中医药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错位发展”策略,通过发挥国际著名人士和海外著名华裔学者的引介作用,紧盯关键人员的核心协调作用,采用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结合方式,构建“国际化校企联合”新模式,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务实合作。

(一)加强学术交流,发挥在海外高校中有人脉资源的著名人士和海外著名华裔学者的引介作用,落实各项国际合作内容

山西中医学院结合自身情况,注意寻求和充分发挥国际著名人士和海外著名华裔学者的引介作用,注意充分利用我校及兄弟院校的海外校友资源,在这些热衷于中医药国际合作事业的人士帮助和推动下,与多个世界著名大学展开深度合作。在具体的合作实施过程中,注意紧盯合作单位的关键人士,落实各项国际合作交流内容。这些校友资源和海外友人,对我校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在与世界著名综合大学建立并发展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开展与国际著名大学的校际合作,提高合作的起点和水平

山西中医学院立足和着眼于开展高起点、高水平和广视野的中医药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细心寻求和发挥自身优势,以小见大,以弱见强,借船出海,错位发展,选择与一些对中医药有共同认识和兴趣的世界著名综合大学建立长期稳定和深度的校际合作关系。

(三)寻求中医药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和药物科学前沿的交叉领域,落实中医药国际合作内容

山西中医学院以中医药科技项目合作为突破口,选择中外双方共同的兴趣点,找到合作双方的结合点,依托我们的中药资源优势,中医药理论、技术、产品优势,利用外方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手段、平台和科学研究管理体系,设计一系列科技合作项目,如以国外大学的营养和食品学科为基础,结合中医药学食疗理论,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力求在中医药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和药物科学前沿的交叉领域建立一系列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

(四)构建中医药国际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中医学院在中医药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注意整合科研、教育、医疗、中医药产业等不同资源,协同国内著名医药企业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尝试在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中医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建设一批中医药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创立中医药国际校企联合新模式,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五)培养熟悉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本地人才

尝试新的引进来、走出去策略,依托既有的中医药合作平台,通过讲学、合作研究等形式,引进海外高端技术人才,提升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派出访问学者、中医药服务贸易、学生交流计划、合作办学项目等,培养既懂得中医药,同时又能够进行国际合作交流的本地人才。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其国际认可度,提升其影响和地位,培养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科技及药物科学相交叉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在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科技和药物科学的交叉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和创新开发奠定人才基础。

三、山西中医学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成果

(一)在项目合作助力下,推动技术和人员交流,提升中医药学科技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山西中医学院先后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英国、瑞士、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接待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100多人次,我方技术人员分别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南非、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及中国港澳地区进行学术访问20多人次,分别在山西中医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内举办各种类型的中医药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10多次。在这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中,我校与新西兰梅西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交流尤为密切,与这三所大学建立了较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

(二)以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为基础,全面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山西中医学院共承担各类、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6项,其中包括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3项,山西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项,自立项目4项。在这些项目中,有的面向我国重大疾病防治的需要,有的站在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的发展前沿,有的紧贴山西省乃至全国优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其中有许多项目的研究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创新性和较高的研究水平。

这些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研究,既极大地扩展了我方进行中医药学研究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我方的研究水平。与此同时,也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例如功能牛奶生物转化技术、阴阳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中医脑科学、生殖营养学、中药分子发育&遗传药理学、中医药学与系统和网络生物学以及中药生物化学等,这些方向蕴含着重大的生物医学理论和技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三)创新合作模式,国际化校企联合在世界著名综合大学设立中医药学研究中心

2012年,山西中医学院以“国际化校企联合”模式与世界著名综合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分子与生物医学科学学院建立了“振东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并且聘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分子与生物医学科学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的计算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专家David L.Adelson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和特聘教授。该中心是我国第一个跨国和跨文化校企合作,具有国际化协同机制,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在分子水平开展中医药学与系统&网络生物学相关联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药物创新研究的中医药学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分子中医药学”新学科,并在分子水平基于中医药学与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的交叉,协同开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药物研究。与阿德莱德大学的合作得到了各方广泛地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山西中医学院的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中医药国际合作“桥头堡”的作用。

(四)在教育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和人才交流计划

围绕中医药相关学科或技术领域以及山西省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山西中医学院先后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和澳大利阿德莱德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国际教育合作机制,开展了营养科学硕士和生物技术硕士的联合培养以及中药市场营销专业和生物制药的优秀学生交流。这些工作不仅一举改变了我国以往的中医药学国际教育总是外国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学的单向模式,拓展了中医药学国际教育的思路和路径,而且从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教育合作两个层面将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和技术与现代营养科技和生物技术链接起来,将中医药学国际合作与山西省优势中药和药食两用中药资源(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联系起来,具有积极的探索性和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五)引进国外高端人才,扩展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视野

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拥有国际化的专门人才是重要的基础和动力。为此,除了大力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之外,引进国外高端人才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几年来,山西中医学院先后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多个大学、研究机构聘请了十几位专家,或参与项目合作研究,或作为学院名誉教授和国际科技合作的顾问。其中有一位专家被列入山西省人社厅的高端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有两位专家进入山西省政府的“百人计划”,有一位专家申报了国家的“千人计划”。这些人才引进工作不仅对于提高基地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研究水平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也产生了向世界传播、推广中医药科技和文化的生动效果。

中医药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既关乎学校科技能力、水平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关乎中医药学和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及其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国际传播,是中医院校应该肩负的责任和永恒的目标。

[1] 张伯礼,张俊华.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启示[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45(11):1153-1155.

[2] 李连达,李贻奎.中药现代化的历史丰碑:屠呦呦与青蒿素[J].科技导报,2015,33(20):28-30.

[3] 刘运芳,杨志平,樊代明.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谈整合医学[J].中医杂志,2016(14):1171-1176.

[4] 李钇霖,郭瑞.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J].中国民族博览,2016(12):80-82.

[5] 何裕民,龚鹏,孙增坤.让生命康宁:中医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代意义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6,37(5):5-8.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Colle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sestudyofShan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HAN Bo,SONG Qiang

(DepartmentofScientificTechnologyandInternationalCooperation,Shan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zhong030619,China)

2016-08-17

韩 波(1983-),男,山西晋城人,山西中医学院讲师,博士。 宋 强(1969-),男,山西运城人,山西中医学院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11.018

G64

B

1008-6285(2016)11-0073-03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医药学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医专业渐进式认知体系的构建——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为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