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恋上“读”数学

2016-04-13谭剑平

教育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假分数植树分数

文/陶 嵩 谭剑平



恋上“读”数学

文/陶嵩谭剑平

阅读,人们狭隘地认为只是对语言文字学科的要求,其实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实用。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习中,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不论什么学科,都要阅读,同样,数学也不例外,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在数学解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还具有加深理解、培养认知能力等的作用。

指导好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将会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新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偏见,往往把早上的大好时光都用着语文学科,即使偶尔教师也没有充分把握这点大好时光,让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白白浪费时光。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就更难掌控,同样在课堂上对数学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而现在许多题目叙述长、条件多,不知如何取舍。还有些条件就更难理解了。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因此,阅读作为一种学习的技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热爱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教材,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问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每年都在植树,你注意到其中的数学植树吗?课始,笔者让学生研究这样的问题,要在100米的道路一旁,每隔10米栽一棵树,注意两端都不栽,需要几棵树?学生听后很有兴趣,三三两两的议论开了,于是迅速地读起书来,很想自己在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回答了,笔者便叫他叙述出思考的过程,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同样,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锯木料的问题,今有一根木头,需要聚成5段,如果每锯一段要5分钟,锯完这根木头共要多少分。学生有了前面的植树经验,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的自主寻求答案的需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惑,甚至障碍,往往会影响相当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学生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有信心,有恒心,米卢的名言:坚持就是胜利。特别是学生在阅读数学应用题时,很容易,读了半天,一点眉目都没有,此时一定要冷静,唯有坚持才可能成功。

博览群书,吸取营养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知识的宝库,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些道理经常个学生灌输,让他们从小就喜欢读书。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参阅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课外书,如《九章算术》《鸡兔同笼》《数学小天才》等。

留心生活,走向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就像前面的植树问题,还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等。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数学的知识,让数学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乘除法时,当遇到钱的问题,小数点后面超过两位,怎么办?再像妈妈用20元最多能卖几千克(整千克)5.8元一千克的苹果?一间长6米,宽4米的教室,用边长为60厘米的方砖来铺,至少要多少块?这些问题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钱的小数点只有两位,结合生活实际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

数学课堂教学阅读方法指导

精心设计预习,激发阅读兴趣数学课文不同于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而数学课文则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学数学文本让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实际是为学生安排一条思考探索的途径,这具有定向的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纲的顺序和要求进行阅读文本,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例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编拟好提纲:什么叫做比?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表示什么?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圈点勾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多动手、动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提高课堂质量。有了预习提示,学生预习起来就有章可循,预习的要求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经历初步探索、发现未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抓关键字词,反复品读 “咬文嚼字,反复推敲”是指学生先逐字逐句的阅读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然后“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感悟。教师在引领学生与文本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等对话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可借助“你认为哪几个词语很重要?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吗?”等来帮助理解,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教学在教学方程时,对于方程的定义中,“未知数”和“等式”就是两个关键词,二者缺一不可。

在质疑中阅读,在质疑中阅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刚开始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可能会走马观花的浏览,根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老师可以适时“设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教材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加工”。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是引导学生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然后教师通过连续追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追问一:“请再读这句话,猜想中说的可是‘数’,而不是‘整数’。可我看到你们验证时举的所有例子都是‘整数’。我们还学过什么数?以它们为例,猜想也成立吗?”(学生举例验证)

追问二:“翻开书,书上有‘在一个分数里’。请问: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分数?你们举的例子都是‘真分数’。那么对于‘假分数’和‘带分数’,这句话也成立吗?”(学生举例验证)

追问三:“在猜想论证中,既需要‘证真’,也需要‘证伪’。证伪,则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证明猜想错误。请思考:第一,‘性质’要求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如果‘不同时’会怎样?第二,迄今为止,除了乘除,我们还学过加减,如果把‘同时乘或除以’改成‘同时加或减’,又会怎么样?第三,‘性质’中要求‘不为0的数’,如果为0,会怎样?”

通过这样的质疑、追问,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思考愈加周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在比较中阅读 数学内涵的真正获得离不开比较、辨析活动。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比如,在教学分数时,假分数和带分数究竟有何不同?是不是所有的假分数都能化成带分数?“1”是不是假分数?通过比较,从而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假分数都能化成带分数,也知道“1”是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的约分结果。

口手心三位一体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口到,心到,眼到。笔者认为应该还有手到。读书要认真读,用心读,在读书时教会学生,用眼看,用心记,用脑想,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用手勾画,圈点,必要时写写自己的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书中的公式,定义,定理,法则等,要有抄写的习惯,用不同的符号对不同的地方进行标注。

数学课堂教学,阅读必不可少,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从读中领悟其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特别是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其意,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把阅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小学校 )

猜你喜欢

假分数植树分数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植树鸟的来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假分数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