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究
2016-05-20李成荣
文/李成荣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究
文/李成荣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产出越来越细化和量化。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探究,不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更是时代赋予当代高中英语教师的历史责任。
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级能力要求指出: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语言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理论依据
“二语习得”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同:
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习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习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习得。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习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习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一是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二是性格,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三是情感状态,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
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 斯韦恩(Swain)在1985年提出了“可理解输出理论”,即在输出时尝试做一些高出他们目前水平的练习。因为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他们碰到一些不知该如何表达其意思的困难时,就会去努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新的规则,从对方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稳固的体系。
实践过程
根据Ellis二语言习得情景因素、语言输入、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者的加工过程及第二语言输出五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课堂进行中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帮助他们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例如,在‘The Important papers’一文的教学中,我不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且还指导学生对剧本进行改编并搬上舞台,经过学生的艺术加工,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国王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加语言的输入量,运用各种题材和体裁,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尽可能地将语言材料原汁原味地呈献给学生,让他们在语言的海洋里徜徉。例如,在阅读理解的讲评中,我会适时地穿插时事要闻,并要求学生发表见解,像China's Successful Bid for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China's Circumlunar Project, Euro's Reforms, America's General Election, Tianjian Explosion 等。我要求学生先分小组讨论,写出30个字的新闻概要,然后结合时事发表自己赞同或反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体差异,我努力做好他们的学法指导和心理疏导工作,鼓励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尽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和活动中去,不断创造新的飞跃。
结论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目前的高考命题走向,弄通教材,吃透考纲,本着效益至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就一定能为高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人才, 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不断树品牌、创效应,办人民满意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