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和实践

2016-04-13丛培英雷淑媛罗冬梅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教育核心价值观

丛培英,雷淑媛,孙 巍,王 姝,罗冬梅

(1.沈阳工程学院 a.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b.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136;2.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沈阳1100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和实践

丛培英1a,雷淑媛2,孙巍1b,王姝1a,罗冬梅1a

(1.沈阳工程学院 a.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b.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136;2.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沈阳110044)

摘要: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内在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为了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构建良好的环境,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它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1]。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重视人的生存环境、人的价值与尊严、情感生活和道德思想等。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人文素质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诉求。党的十八大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次从国家发展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全面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科学、全新层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本质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人文素质的追求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联系在一起,具体体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多元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具备了体现人文精神本质和被群众认同两个基本品格特质,必然能对多元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引领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三个维度:一是奠定了人文素养培育的精神内核;二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引领社会多元化价值观;三是引领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很高的契合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文化价值观,自觉抵制文化“西化”价值观,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2]。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提升人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是由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现在,世界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正在走向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的提升,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之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由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所决定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对物质满足与价值追求关系的认识和实践上都遭遇到空前的挑战。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一定的缺失: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在而轻内在;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理想真空”“精神贫血”“价值悬浮”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党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诉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公民、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的价值追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

最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火种的创造和传递场所,负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高占祥在《文化力》中说:“人类进入21世纪,必须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文化护照,一本是品德护照。”[3]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还包含文化品位、人文素养。而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本,构建提升大学人文素质的良好环境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需要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以及学生个人层面多方努力。就学校层面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应创新教育理念,采取有效对策,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质。

(1)构建全员育人的机制和工作格局。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学校要做好宣传和推动工作。学校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领导小组,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学生培养方案,对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措施。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各院系、机关、后勤等相关部门的作用,构建全员育人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扎实高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形成以提升大学人文素质为主旨的工作格局。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运用广播、板报、院报等传统媒介,用舆论引导学生,用榜样鼓舞学生,用反面教材警示学生。对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榜样典型,要通过校内外的多种媒介大力宣传,使校园内人所共知,以便引导学生人人践行、处处践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于学生中受到处罚的典型,也可以通过校内的多种媒介予以曝光,使其在学生中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3)搭建网络平台。基本做法是:一是创设个人博客。学校应鼓励教师创设个人博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二是学校扩建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通过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查阅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思考题、热点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拓展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4)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动员组织全校师生共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的主流价值思想,让大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尚、传播、拥有。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上突出崇尚科学、诚信、友善等精神,需要教师在言传身教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学生在把价值观念转化为现实行动时,能体现出爱国、诚信、友善。

近年来,学校通过校园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报社、表演团等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学校还应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楼宇文化,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内化为人文素质。

(5)选树人文教育典型,打造素质教育品牌。近年来,学校先后选树了“打工养母、品学兼优”的于川同学、“重病捐遗、感恩奉献”的张程同学、“雷锋式的大学生”刘姜等多个先进典型。学校党委设立了“于川团支部”作为表彰优秀基层团组织的校内最高荣誉;授予张程同学“永久在校大学生”荣誉称号,并认定张程同学为学校各年级新生第1学号学生。团委坚持每年开展创建、评选“于川团支部”、向张程同学学习活动,以身边的榜样来引导教育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对广大学生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影响。

以“校园科技文化节、社团节”为主体架构,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积极培育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大力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拉动学生艺术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塑造青年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自学校成立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创立了品牌,深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其中“金话筒”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红色经典诗词诵读比赛等活动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品牌项目。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国家京剧院、国家交响乐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交响乐团、辽宁芭蕾舞团等多家专业演出团队来校演出。年均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场次达10余场,年均观众达18 000余人次。

三、知识与素质并重,拓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人文素质要建立在必要的人文知识基础之上。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质,但是,没有必要的人文知识,就不可能具备人文素质。只有将人文知识在实践中“内化”为素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才具备了人文素质[4]。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人文课程比重。广博深厚的人文知识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条件。学校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多次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加大了人文课程的比重。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革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其中蕴涵的人文素质因素,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感染和熏陶学生。

(3)开设人文基础课程为全校通选课和专题讲座。学校相继推出了专家讲座、爱心公益人物面对面、志愿服务文化大讲堂等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开展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主题活动、话剧《郭明义》进校园、“国旗从我手中升起”升国旗活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播撒雷锋精神的火种——雷锋战友乔安山”专题报告会。

(4)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自身能动性的调动,是其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学校要围绕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人文素质这一主线,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红色之旅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社会实践方面重点有两个:一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学校党委出台了《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同时制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学分认定体系;志愿服务经历作为大学生组织发展和聘用学生干部的刚性条件;大学生志愿服务档案归入学籍档案等多项保障措施,强力助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2015年5月4日,学校举行了“2015大学生志愿服务年‘十大项目’启动仪式暨志愿服务誓师大会”,全校两千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这十大志愿服务项目,对接联系辽宁团省委等十多个政府部门、社会公益团体、社区为志愿服务项目的协同单位,带动了三千余名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放飞白鸽——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工程》被评为辽宁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二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素质拓展证书、社会实践资信证书”为有力抓手,精心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要求“素质拓展证书、社会实践资信证书”全校学生必须人手一册,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来拓展思路,探索渠道,建立基地,组织活动,给学生的“双证”印证提供条件。素质拓展证书印证为“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社会实践资信证书印证达不到“优秀”的学生不能参与年度评优,这就有效地促动了青年学生全员参与,从而使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四、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激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的内在动力

1.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关键

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推动者,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但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而且要调动各个职能部门及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

应更好地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通过切身实践体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坚定意志和立场,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曾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并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学生在参加“走进社区爱护环境”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生在参加“走进社区关爱他人”的活动中,真实感受到了困难家庭的艰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思想的理解。学生在参加“走进先进人物”的活动中,通过参观学习,感动于来自道德楷模的高尚情操,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敬业”思想的理解。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专业课程教师也应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资料,在科学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2.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大学生的自觉是内在动力

教育接受理论提出,如果只注重教育者一方的灌输与说教,但缺少学习主体的主动性,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折扣。为激发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1]。为此,我们进行了“自主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感想传递”等活动。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学校以“组织生活会、团日活动、理论学习组”为平台,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了纪念性主题活动,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交响音乐会”“九一八事变发生八十三周年纪念活动”“国家宪法日纪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发扬优良传统,遵纪守法,矢志发展,成才报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振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N].安徽日报,2004-08-30.

[2]林海龙.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教探索,2009(5):107-109.

[3]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华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8-30.

(责任编辑祁刚校对伯灵)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G Pei-ying1a,LEI Shu-yuan2,SUN Wei1b,WANG Shu1a,LUO Dong-mei1a

(1a.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1b.Students′ Affairs Office,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2.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Abstract:The humanistic quality is a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I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we must build good environment,broaden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education,as well as play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Key words:core values;humanistic spirit;humanistic quality;humanistic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6-02-20

基金项目: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SYSK2015-14-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5JDSZK009);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15AKS001);沈阳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1029)

作者简介:丛培英(1961-),男,辽宁朝阳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OI:10.13888/j.cnki.jsie(ss).2016.02.02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16)02-0273-05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人文教育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