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4-13栾好利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能力

栾好利

(沈阳工程学院 教务处,辽宁 沈阳 110136)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栾好利

(沈阳工程学院 教务处,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时代需要。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及创新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实现特色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课程群;课程超市;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备案式立项

伴随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社会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改变学术型人才过剩、技术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势必要大力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旨在从政策层面引领一批有条件的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主动服务地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学校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校在转型发展中的自主性、创造性,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把握转型内涵,理清转型思路,明确转型任务。”[1]因此,地方高校要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育人,提升自身办学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1)明确办学定位。办学定位不明确会导致办学同质化倾向。地方本科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其发展的根本,要主动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全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责,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过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会因高校办学层次与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地方本科高校需理清思路,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育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设计培养方案。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地方本科高校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尽可能地使方案与行业标准相契合。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做支撑。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单元。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成功的一半。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坚持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专业特色,创建优质课程体系。

(1)课程群导向的三级项目课程体系。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的主要载体为项目。通过设计“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三个层级联动的课程体系,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一级项目,即毕业设计,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设计具体的项目或独立完成某一课题,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毕业设计要结合学科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体现其应用价值。二级项目是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不同学科的课程模块,从而形成一系列课程群。学科的交叉促成了课程模块的形成,从而促成了课程群的建设。通过对交叉学科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增强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创新了知识体系。三级项目,即课程,它是由学科的分级结构决定的,是围绕某种能力来展开教学的基本单元。三级项目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二级项目的建设。通过课程、课程模块和课程群、毕业设计三个层级项目的联动,共同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岗位的能力需求设置专业能力的要求,进而设计课程模块,细化课程设计。

(2)开设以个性化学习为主的课程超市。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建立三级项目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置课程超市。结合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建立课程超市,形成优质课程资源库,使得考研与就业等不同方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适度改变以往的课程设置模式,对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压缩、调整公共基础课学时,加大专业类课程比重,将专业类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紧密衔接地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设置课程超市,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能力培养。

(3)建设创新创业特色项目群。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特色项目群,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特色项目研究,进行创新试验,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合理的学分,并将其纳入原有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互认。创新创业特色项目群为有潜质的学生发挥更大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训练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思路。

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足够的经费投入。要尽快设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不同类型的项目群。根据企业与市场的需求,购买新的教学配套设备,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校内实验、实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采用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受CDIO工程教育理念(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影响,在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地方本科高校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灌输传统,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倾向,增加创新综合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利用体验参与式、项目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程模块的学习、校内模拟实验、项目群的开发与运行、校外实习等多个环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更好的技术基础知识、能领导创新开发与运行并且具有社会与历史责任感的工程师”[2]。

(3)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通过从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出发,统筹各类教学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共同体,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设立校企共建共管的二级学院,建立校企一体的大型实训实习中心,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实习的渠道,保障了学生实训环节的实效性,而且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场所。

二、教师队伍与团队建设

1.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行新教师先入企、后进校政策。工程实践能力是“双师型”教师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的问题。对于新聘任的教师要实行先入企、后进校的政策,打破校门进校门的尴尬局面,将新教师下放到行业、企业去实践锻炼,并加强管理与考核,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后通过考核方可上岗,切实保障师资质量。

(2)实行老中青传帮带工作计划,以老带新。为引导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要加快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中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校任教。引进企业人才融入高校教学与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急需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是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推动力量,是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尽快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校任教。聘请有资深企业工作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实训教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任务与实训任务,同时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制作的实训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实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1)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以学习某种原理为中心,制作产品为目的,借助于多种资源,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模式。其问题多源于现实生活需要,学生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原理,从中掌握技能。要改变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方法,按照产品的制作过程及生产周期来组织教学。精心设计项目,通过在完成项目中遇到的实践问题,分析出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项目的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得以运用,提高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2)基于案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目前高校所设课程门类繁多、分散不一,教师备课压力较大,学生学起来也较为吃力,不能很好地掌握课程的精华,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整合课程体系,进行案例导向下的模块化教学,促进了多学科交叉学习,使得学生将原本繁杂的几门课程所学的零散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3)开放式创新实验教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创新实验教学是教师针对学生群体中比较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其进行创新实验的指导。在开放式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自主研发某些创新实验,也可以由教师给予其一定难度的任务来完成。宽松的环境、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意识、创新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建设

(1)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联合开发新项目。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3],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高校要以大学科技产业园为平台,联合地方企业,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共同开发新项目。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高层交流,吸引企业入驻高校,制定校企联合育人协议计划书,将创新创业落到实处。

(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供“创客空间”。没有创新,谈不上创业,创业需要良好的环境与平台支持,需要政府的政策鼓励、社会的支持以及地方高校的扶持。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紧紧围绕专业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努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足够的“创客空间”,将有创新想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适宜的条件。通过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社团。创业不是简单易学的课程,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与实践经验做基础,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社团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年的职业生涯经历为教师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组织结构、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通过组建社团,开发常规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师生共同努力发掘新技术并尽可能地将技术推向市场,转化为产品为企业所用,真正能够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学生的技能培养与未来的职业胜任能力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高校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1.建立以备案式立项为主的应用型科研评价机制

针对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在科研评价机制中,要改变以往“重论文、轻能力”的倾向,建立应用型科研评价机制。对教师的科研立项实行“宽进严出”政策,全面推行备案式立项。备案式立项,即高校教师在科研立项前期对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形成方案或报告,汇总到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然后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记录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在项目截止时间内,将所取得的成效向校方有关部门汇报,若达到了预定目标,并取得良好反响,校方将予以相应的奖励;若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则继续进行,直到取得满意效果。通过推行备案式立项,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改革成效与教师的应用型科研能力。

2.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制度

应用型高校在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价制度方面,要使教师转变观念,摒弃原有的单项知识灌输做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能力培养为主,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为核心的参与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与课内课外实训等,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3.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业评价制度

学业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评价制度通常将学生所学课程的最终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能力的评价,评价形式也较为单一,使得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评价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地方本科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考核为主,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课程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在考核形式与方法上,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务操作、课题研究等几个环节,进行分阶段考核,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设计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业评价制度。

4.制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为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保障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地方本科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项目开发等,不断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用制度约束促进教师不断向“双师型”教师努力。

5.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以往在评价教师的“业绩”过程中,多数高校注重教师的科研论文成果,以此作为教师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改变唯论文是举的倾向,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将其教学成果、课改成效、项目研发成果、课题研究、职业资格认证等指标作为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四、小结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地方高校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型是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要逐步提高对转型发展的认识,学习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结合自身院校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队伍建设,确立新型评价制度体系,做转型发展的先行者、领头羊,培养真正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擅长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真正将转型发展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6.

[2]顾佩华.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5.

[3]刘贵芹.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更加有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4):8.

(责任编辑伊人凤校对祁刚)

Views on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LUAN Hao-li

(Deans′Office,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Abstract: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training high-level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a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and the era requirement of social progress.To undertake the transformation smoothly,we should adhere to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s the core,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and innovation team,establish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and promote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application-oriented;curriculum group;curriculum supermarket;practical teach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栾好利(1965-),男,吉林东辽人,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及管理研究。

DOI:10.13888/j.cnki.jsie(ss).2016.02.015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16)02-0218-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