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越南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
2016-04-13陈芸
陈 芸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独立学院越南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
陈芸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机制的办学体制,地处云南的独立学院适时开办了越南语专业。本文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针对独立学院越南语专业的办学特点,从越语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与实践等方面探讨适合独立学院越南语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现状;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已日趋成熟,日显重要,其具有巨大的潜在生源市场,从教育资源上可以与母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拥有较多的自主权,易于建立适应市场,决策科学的管理制度,办学的机制灵活易于实现学术自由等优势。独立学院应注重品牌战略,以质量求生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给予较大的重视,并得到显著的发展,“小语种”持续升温。目前,云南就有近30所高校开设了各种层次的东南亚国家语言专业,每年有大量学生学习东南亚国家语言专业。但是,独立学院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在学科建设上有着很大的差距,然而学科专业建设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与对社会的贡献,是一项综合的、长远的基本建设。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参与竞争,正确定位、大胆探索、积极促进专业的发展,努力形成专业特色,实现独立学院体制下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及专业的整体发展。
云南地处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云南各独立学院开办越南语专业具有先天性的地缘优势,但是,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笔者认为作为近年来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而不断“吃香”的越南语专业,如何在独立学院这种新的体制和教育模式下如何生根发芽、吐故纳新,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越南语专业的办学状况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是云南独立学院中开设越南语专业最早的学校。自2011年以来,学校在越南语专业上锁定“应用”二字,学校坚持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越南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经贸、旅游知识、对外汉语,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旅游、文化、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导游、教育等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越南语专业的办学宗旨。自开设越语专业以来,至今已有在校生四个年级四百余人,下面笔者介绍下滇池学院越语专业教学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一)学情分析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
独立学院越语专业的生源特点:独立学院执行本科第三批录取,学生高考成绩在二本之下专科之上,滇池学院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已经连续几年与二本线持平,就读越语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调剂生(最明显的例子是2011级两个班60名学生都是调剂生);生源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两地;自2013起,生源扩展到四川、重庆、福建一带,同时云南本地生源比率在逐年递减。三本学生动手能力强、容易培养兴趣,特长生多、理论基础扎实;但由于家庭经济收入高与责任意识低,经济上的优越感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弱,责任心不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佳。
针对滇池学院越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学院体制的特点,我们制定出符合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打破公办院校固有传统,围绕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制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必须”和“够用”原则。在保证理论课时的基础上,专业课上我们加强对越语听说、口译的课时比重。
其次,办学模式国际化:我们坚持实行“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大三赴越南河内社会人文科学大学学习一年;大四在学校学习半年,剩下半年为实践学习。
再次,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标准。按照“越语+英语+职业技能”的模式来进行模块设计,依据职业技能和工作岗位分别设计涉外旅游、国际贸易、对外汉语、导游专业模块方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外语能力,又具有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硬件支持
学校重视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学院设置了新开专业经费;学院还获得了云南省教育厅下拨的“东南亚南亚小语种示范点”经费。在经费保证的前提下,学院加大对越语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建立越南语语音室和实验室。先后派老师到越南购买了很多越语学习图书资料,在2014年初建成了”小语种”图书资料室。为“小语种”板报的开展购置了相关的器材和资料。
(三)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科研活动
针对越语专业师资的“断层”现象,学院设置了“青年导师”项目,聘请国内越语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与培养;聘请学科带头人、特聘教师通过传、帮、带的作用来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鼓励教师考博或轮流派教师到越南知名大学进行学历教育或访学进修;鼓励教师个人发展学术方向,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进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和专业学术会议和论坛,及时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推动教学改革和学术科研发展。
(四)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
滇池学院越语专业每学期都由专业班主任牵头带领学生组织一次专业活动,以往所组织的专业活动有:越南语朗读比赛、越南语讲故事比赛、主题演讲比赛、配音、歌唱等形式的比赛;在一年级进校的第九周,学院组织不同主题的“新老学生”交流会;越南文化节、板报、戏剧节等活动;同时,滇池学院专门派一名专业教师与大二学生一同赴越南指导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融入社会,参加国际会展与进出口企业进行翻译,在实践中提高越语水平和专业素质。
二、越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薄弱: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在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滇池学院开设越语专业相较公办院校较晚,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不足成为制约越语专业发展的瓶颈。其一,师资力量薄弱,本校越语专业教师仅为3名,都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也不是双师型教师。教师年轻,学历和职称不高,资深专业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二,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很多企事业、进出口企业给予学生的实践机会都优先考虑二本老牌院校;由于资金和政策制度上的原因,实训基地逐步成为外语教学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软肋。
其次,校本教材建设滞后、不系统:云南独立学院虽说有着开班越语专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摸索适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建设还存在滞后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成熟的教材多偏向于重点、二本院校层次的,且版本数量少、种类欠丰富、质量待提高。市场的教材多偏重于越语基础教程、语音教材等类似的语言基础理论教程,对翻译、旅游、写作等技能型的教材相当少。针对独立学校层次的教材不多;针对把越语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教材也相当至少。因此,教材方面无法体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改革创新和专业建设思考
在越南语人才大受欢迎、越语专业匆匆而建的背景下,越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独立学院越语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确定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复合型越语人才目标
鉴于我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加,一些周边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独立学院在开设越南语专业时,可依据市场对汉语教师需求升温的现象,把越语能力培养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教育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用越语语言教授汉语的能力,拓展就业空间。
(二)课程设置上重视越语人才的人文素养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越语专业的独立学院应革新课程模块,革新课程体系。比如:(1)增设现代汉语语法课: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越南语专业的学生缺乏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连最简单的词组结构、语法成分都搞不清。由于缺乏语法知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对越南语的理解和翻译,在汉翻越、越翻汉时,出现种种颠三倒四的问题,亦或者翻译出来,但为何这样翻译、句子成分如何划分却不知所以然。(2)增设越语教学法。目前,我国《越语教学法课程》尚属空白。可以把这门课程设置为专业任选课,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初步具备教师的能力;更好地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了解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策略以及方法。
(三)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可利用灵活体制的优势,尝试将越南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内涵和框架改革为:本院校与越南合作院校、国内外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专业师资、共建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加大了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信息共享,加大翻转课堂的提升和师生互动空间的拓展。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才能不断编写出优秀的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这就需要学院巩固和扩大与国内外开设越语专业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和进修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姜景奎.外语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太生.高职非通用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6).
[3]吴虹.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策略[J].教育探索,2011(7).
[4]黄华宪.独立学院越南语专业建设初探[J].人文社科,2010.
[5]柴玉华,王俊凤.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东北农业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H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3-137-02
作者简介:陈芸,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越南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