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研究

2016-04-13张少鑫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提升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张少鑫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0)



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研究

张少鑫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对自身工作理念做出革新,通过挖掘新媒体的教育功能、构建,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丰富,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高地的占领提供保障。本文在对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丰富策略与保障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

科技的发展与科技成果的普及,不断为社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与传播手段。社会大众生活中的媒介在不断更新换代,而这些媒介所具有的越来越强大的功能,也使社会大众获得了新的使用体验。当前,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而在新媒体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从而有效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这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以及工作成效的提升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性来看,构建完善的新媒体思政教育体系体系,是新媒体环境中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发展创新的内在需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信息传播领域爆发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但是,在承认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的同时,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也应当认识到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带来的冲击。在互联网环境中,多元化的文化与价值观共存,许多不和谐的声音也掺杂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当中。大学生群体作为善于接受新生思想、新生文化的群体,对这些内容持有着十分敏感的嗅觉和态度,而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偏离的互联网信息内容,也必然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现状产生偏激的看法,如大学生群体对社会贫富差距的认知如果产生偏差,就会产生自卑感甚至丧失努力奋斗的信念,诸如此类的现象容易使大学生难以理解思政工作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因此,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引导网络舆论来向大学生传达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而在此过程中,新媒体等收到大学生群体广泛欢迎与使用的的平台有必要成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

从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可行性来看,新媒体具有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成效提升的作用与条件。首先,新媒体具有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丰富的信息内容,这些特征的存在能够为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构建良好的资源支撑与传播效率支撑。同时,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并且可以通过新媒体中的评论功能及时收集大学生群体的反馈信息,这对于提升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具有着重要意义;其次,新媒体能够拓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范围,突破传统思政工作中的时空局限性。当前新媒体用户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登录新媒体,而移动设备在当前的高校教职工与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具有了极高的普及率,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思政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工作,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不在受到时空局限,这对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从校园内向校园外的拓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最后,新媒体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应用,能够有效强化网络思政工作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思政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双方都参与其中,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新媒体具有着转发、评论、关注等多样化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不仅能够让网络思政工作中的信息得到多方向的扩散,同时能够让网络思政工作主客体实现更加便捷的沟通与交流。

二、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丰富策略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微信、微公益、微小说、微电影等网络媒体出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中,并对社会大众的生活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作为具有较强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和具备张扬个性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这些媒介更是将他们所开展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活动带入了崭新的时代。然而,新媒体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机遇。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这些新媒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媒体、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媒介为社会大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掌握新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并做到借力而行,如在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通公共账号,向大学生推送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并接受学生向公共账号所提出的匿名求助。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需要做到有问必答,并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开通个人微信账号来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开展沟通、组织活动等,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寓教于乐的特征;再如,高校可以搭建起对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发挥出新媒体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的优势,通过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影视作品、图片等放到网站中,来推动正确价值观得以潜移默化的传播。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以划分为多个栏目,以便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与针对性,其中道德教育栏目、心理教育栏目等可以在学生自主浏览中对学生思想产生正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栏目则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成为学生巩固自身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有效平台。当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搭建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弱化网站的宣传色彩与灌输色彩,而应当通过呈现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并使用客观事实来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来提高网站内容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三、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保障策略

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丰富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新媒体教育平台的搭建,但是事实上,推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仅仅重视新媒体教育平台的搭建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契合性,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新媒体语境下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并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新媒体素养,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顺畅化创建保障。

(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平等交流与沟通,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权威,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教育对象开展深层次的沟通,从而对正确的教育方向进行引领。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不再具有主从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新媒体与学生开展互动,在不以权威自居的前提下对自身话语权的权威性进行维护。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在与学生的沟通与讨论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非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发现新媒体传播规律,站在学生立场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与鉴别,并通过开通微博、微信等账号来将自身的见解发表出来,从而对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产生正面影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与学生开展双向互动,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动态,而且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权威性。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

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改变和提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系统化。在此过程中,强化网络法制教育与提升学生网络素养等工作都应当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体系当中。在网络法制与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宣传网络法制知识、提升学生网络法制意识,通过利用校园广播、报栏等传统校园媒体和高校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新媒体来强化大学生对网络法制内容的认知,从而避免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网络违法行为,并让大学生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在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方面,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其他课程、其他教师做出配合。如在计算机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从而实现计算机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融会贯通,并带给学生一次新奇且极具教育价值的学习体验。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网络行为规范、网络新闻与网络舆论相关的内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个人素养的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规范自身网络行为、提高自身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的基础上享受新媒体带给自身的愉悦体验。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着流动性、迷你化、扁平化与互动性的特征,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化网络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媒介素养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的顺畅性,从而推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陶赋雯.“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舆情现状窥探[J].东岳论丛,2014,(12):186-190.

[2]叶燊.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与模式重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8):117-120.

[3]段颖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沟通“微”机制建构[J].教育评论,2014,(11):84-8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3-083-02

作者简介:张少鑫,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提升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