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云南竹枝词论析

2016-04-13胡晓博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竹枝词云南少数民族

胡晓博

(云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清代云南竹枝词论析

胡晓博

(云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竹枝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它有着记录风土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是记录和反映清代云南社会的重要资料。在清代云南竹枝词中,大量记载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风俗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清代云南竹枝词在一定程度上有补充地方志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有着重要的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方志学价值。

清代云南; 竹枝词; 民族学价值; 民俗学价值; 方志学价值

竹枝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民间。文人介入后,竹枝词发生了分化,形成了“民间竹枝词”与“文人竹枝词”两种类型。普遍认为竹枝词起源于巴渝之地,但也有不同的论调,孙杰在其《竹枝词发展史》中即认为竹枝词最早起源于楚地,孕育于重淫祀而哀怨悲催的楚文化。[1]1-16笔者认为:后世流行的竹枝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在文人介入后,不断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七绝的新诗体。经后代文人不断的创作,竹枝词的文体体式也逐渐丰富起来,成为了拥有七言两句、五言四句、七言五句等多种体式的竹枝词。

唐代刘禹锡、白居易等人介入创作竹枝词标志着文人竹枝词的起步。后世文人不断参与其中,竹枝词所反映的内容不断的扩大,其记录风土的功能也不断的被强化。明清两朝,竹枝词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唐代创作竹枝词的有7人,竹枝词有30首;宋有17人,竹枝词129首;元有152人,竹枝词483首。三代共计诗人176人,竹枝词632首。而到了明代,参与竹枝词创作的作家有307人,创作竹枝词总数为1 858首。[2]这比唐、宋、元三代诗人及竹枝词总和还要多。清代竹枝词创作情况也可以用另一组简单的数字来说明。根据王利器等人主编的《历代竹枝词》:全书4 180页,其中唐宋元明竹枝词所占页数为435页,而剩下3 700多页的篇幅全为清代竹枝词,可以看到清代竹枝词的创作成果最为丰硕。清代是竹枝词发展的辉煌阶段。清代竹枝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地方竹枝词,这是清代竹枝词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自元代建省后,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与中原文化区的交流逐渐频繁,前往云南的文人也不断的增多。明清两代,云南地区文学不断发展,清代更是云南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云南竹枝词创作也是在清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与明代相比,清代参与竹枝词创作的作家大量增加,《中华竹枝词全编》所收云南竹枝词有五分之四的作家是清代作家。同时,清代竹枝词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清代云南竹枝词反映了清代居住在云南的各族人民的生活状况。与中原文化区的竹枝词相比,清代云南竹枝词描绘了一幅幅清代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画,清代云南竹枝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云南竹枝词研究现状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远离汉文化中心区域,因此清代云南竹枝词创作在所反映的内容上与汉文化区的竹枝词有着一定的差别:清代云南竹枝词较为主要的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与祖国大西南的美丽风光。

就目前而言,人们对云南竹枝词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很少有人涉足于云南竹枝词的研究,有关云南竹枝词的研究论文与相关著作十分稀少。1986年李硕在《云南社会科学》上发表了《漫议明清描写云南民族风情的竹枝词》[3]一文。作者把明清云南竹枝词创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记述描绘山水名胜、农事物产、民间风俗习惯;二是记述各族人民别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同时作者认为明清云南竹枝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为揭露黑暗,抒写义愤的通俗诗。该文主要是从内容方面来探讨明清云南竹枝词概况的。1987年肇予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云南竹枝词论略》[4]一文。该文作者仍从内容角度对云南竹枝词进行了讨论。较之上文,此文作了更为细致的区分,作者把云南竹枝词按内容分为五类:一是描写云贵高原山川形势及自然气候特点的;二是描写各族人民劳动生产的;三是描写风俗习惯的;四是反应民族风情的;五是以文字图画湖山、描写风景名胜的。虽然该文作者作了较为细致的区分,但仍是沿袭着李硕的思路,从研究视角上来说并没有多少新意。上世纪关于云南竹枝词研究的代表性论文都是从内容角度出发来研究云南竹枝词。2003年,杨开达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云南竹枝词论列》[5]一文。作者认为:自云南建省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支由多民族组成的作家队伍发展了起来,加之云南的风俗民情及自然风光等,为竹枝词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该文同样从内容角度研究云南竹枝词,认为云南竹枝词歌咏了云南历史以及如诗如画、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歌咏了云南富饶的物产,以及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歌颂了淳朴的民俗风情以及纯真的爱情。同年,赵黎娴在《民族文学研究》上发表了《大理竹枝词》[6]一文,开始关注到了云南地方竹枝词。该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着重探讨了大理地区的竹枝词。作者认为大理地区的竹枝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通俗而有强烈的抒情性,同时又较少有八股气。作者把大理竹枝词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描写了大理的自然风貌、气候特点、名胜古迹、当地物产、生活习俗。二、描写了大理白族特有的节日民俗。三、大理赴乡试竹枝词。该文关注到了云南省内地方的竹枝词,对研究云南竹枝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06年,赵黎娴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了考证性论文《竹枝词中的“叶榆”、“僰子”及其他》[7],对云南竹枝词中出现的古地名进行了考证。赵黎娴的这两篇文章均是以大理地区竹枝词为研究对象,这对于研究云南竹枝词很有启发意义。2011年山东大学赵娟的硕士论文《云南竹枝词民俗词语研究》[8]又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发掘出云南竹枝词的语言学价值。2014年《文艺评论》刊发了冯丽荣的《〈南蛮竹枝词〉的云南壮族风情》[9]。该文以黄炳堃的《南蛮竹枝词》为研究对象,而其关注的重点则是《南蛮竹枝词》中关于壮族的描写,作者考察了壮族的土支系、沙支系、侬支系的民族风情,细致的区分了云南壮族各支系的异同。同时,作者也注意到了《南蛮竹枝词》的重要史料价值。

在相关专著方面,除《历代竹枝词》、《中华竹枝词》、《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了有关云南的竹枝词外,2005年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孝友笺释的《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竹枝词诗笺》。该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民族竹枝词,一是民族地区竹枝词。民族竹枝词包括黄炳堃的《南蛮竹枝词》和张履珵的《诸蛮竹枝词》。民族地区竹枝词包括《昆明竹枝词》、《楚雄竹枝词》、《大理竹枝词》、《丽江竹枝词》、《中甸竹枝词》、《西双版纳竹枝词》、《红河竹枝词》以及《永昌竹枝词》。然而,该书难称佳制。民族竹枝词部分,所选二书内容混淆,使读者不能辨析何为黄作何为张作。以所选张履珵《诸蛮竹枝词》五十首为例,每首诗后的原注在《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竹枝词诗笺》中或稍加修改,或只字不动径作《赏析》。另有错讹现象,如《僰夷》中“归唐奉圣服斒斓”中的“归”字,《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竹枝词诗笺》中作“旧”。[10]43-44在民族地区竹枝词部分,在各地区下并未说明所选竹枝词原名,如《永昌竹枝词》部分选录了《漾水竹枝词》中的三首,径属《永昌竹枝词》下,并未注明原题名。且《漾水竹枝词》原有八首,而此处仅选三首。因此,该书不能说是很好的笺注本。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竹枝词诗笺》毕竟是第一部云南竹枝词的文献整理之作,他把清代云南竹枝词分为《民族竹枝词》和《民族地区竹枝词》,说明他意识到二者在内容上的区别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以上介绍了历年来云南竹枝词的研究成果。就研究论文而言,多数研究论文均是从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并不能逃出前人研究视角的窠臼。虽有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其非文学性的价值,但其成果也十分有限。在著作方面,孙杰的《竹枝词发展史》的《西南竹枝词》部分简要的提到了清代云南竹枝词。除此之外,也仅有李孝友笺释的《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竹枝词诗笺》。由此可见,当前对云南竹枝词研究还是不足的,云南竹枝词的整理出版工作还需进一步展开。云南竹枝词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他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方面,在研究使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到它的“非文学”价值。

二、清代云南竹枝词的“非文学”价值

本文着重强调清代云南竹枝词的“非文学”价值。这并不是否认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文学价值,而是侧重于强调它文学价值之外的价值,诸如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方志学价值等。

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之所以具有这些价值,与云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一定的关系。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云南民族种类众多,清代云南竹枝词多数均与少数民族有关,因此具有独特的民族学价值。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风俗,同一民族不同支系的风俗也存在着差异,清代云南竹枝词记录了这些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清代竹枝词创作的记事、记游功能得到强化,与方志、笔记的结合进一步紧密。清代云南竹枝词的部分作家参与过方志的撰写,他们中的部分人有以竹枝词补方志不足或与方志相得益彰的想法,因此清代云南竹枝词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方志学价值。

(一)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民族学价值

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民族学价值集中反映在《云南诸蛮竹枝词》、《元江仲人竹枝词》、《云南仲人纪咏》、《迤南仲人纪咏》、《仲人竹枝词》、《仲迤竹枝词》以及《南蛮竹枝词》等竹枝词中。这些竹枝词集中反映了云南诸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支系、分布等情况,它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少数民族的信息。如《元江仲人竹枝词》就记载了清代居住在元江县的侬人、僰人、水摆夷、沙人、山苏、苦葱、果罗、窝泥、糯比、卡惰、扑喇等少数民族的风土、生活。《仲彝竹枝词》则记录了清代居住在开华府的果罗、水摆彝、土獠、阿泥、山苏类少数民族。在《迤南仲人纪咏》四十首中,又记录了黑倮倮、旱摆夷、花摆夷、瑶人、蒲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及生活习俗。仅仅通过阅读这三部竹枝词我们就可以了解一定量的云南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但,清代云南竹枝词不仅仅记录了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它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信息。张履珵《云南诸蛮竹枝词》五十首就记录了白人、爨蛮、白罗罗、普特、土人等32个民族及其支系。黄炳堃《南蛮竹枝词》一百三十首记录的则更为广泛。这些竹枝词是研究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种类及分布的珍贵资料。此外,这些竹枝词还反映云南诸少数民族的等级情况。如在诸少数民族中,黑彝地位较为尊贵。这一事实在竹枝词中有明确记载,《黑罗罗》有“西南种类冠诸夷”句,作者注云“在夷为贵种,凡土官营长皆其类也。”[11]1778简洁明了的介绍了在清代,黑罗罗是诸夷中的贵族,并且他们担任着地方管理者的角色。其次,这些竹枝词又反映了同一民族不同支系的居住情况。如同为彝族的撒弥罗罗居住在山地,“峻岭千重水一湾,贩薪张网自忘艰。谋生耻作梁间客,夜户冯君不上关。”(《撒弥罗罗》)作者注云“居山者,耕瘠土贩薪于市。住水者,举家捕鱼,仅能自给。拙于治生,不敢为盗贼。”[11]1779这里不仅给出撒弥罗罗居住依山、傍水,而且把他们的生活状态及风尚也描绘了出来。而彝族的另一个支系海罗罗则与撒弥罗罗不同。“平原似海业桑田,又见芸窗手一编。莫怪迎人饶善气,饮和食德已多年。”(《海罗罗》)作者注云“与汉人杂居,居处、饮食、衣服悉如汉人。居家俭朴,性情和纯,且知读书。”[11]1780海罗罗与汉人杂居的居处环境,以及海罗罗在各方面受到汉人的影响作者都有了交代,通过阅读这些竹枝词,我们就可以对撒弥罗罗与海罗罗这两个支系的异同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爨蛮》之“东爨西爨里居易,乌蛮白蛮名号歧。”注云“自弥鹿、升麻二州,南至步头,谓之东爨乌蛮。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州、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城,通谓之西爨白蛮。”[11]1777就对东爨与西爨的分布区域进行了说明。同时,有些竹枝词也反映了部分民族的起源。《白人》:“白戎白狄尽王臣,海外诸邦有白民。三迤南蛮称白种,白人风独近华人。”题下注“滇初白国之支流”。[11]1776在云南三迤诸族中,白人居住在坝区,从事农耕生产,种植水田,生产技术与汉人相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风俗与汉人最为接近,作者感慨出“白人风独近华人”,并记述了白人的起源。在《爨蛮》中作者同样对其起源作了介绍,述其为“楚令尹子文之后”。[11]1777再如《蒲人》:“南土西人载史书,永昌徼外有蘧庐。渊深百尺能浮渡,徒跣登山鸟不如。”题下注云“即古百濮国”,又在诗后解释蒲人在不同史书中的不同称呼“《周书》与微、庐、彭俱称西人,《春秋传》与巴、楚、邓并称南土。”[11]1784这些竹枝词及其注释虽然简洁,但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竹枝词内容自身以外的信息,而这些细节对于研究相关民族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代云南直接记录少数民族的竹枝词所提供的信息对于研究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种类情况、各少数民族的支系情况、各少数民族及其支系的生活范围、各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情况、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及与汉民族之间的交往情况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这些价值是需要不断地被开发被利用的。

(二)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民俗学价值

清代云南竹枝词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它的文学价值与民族学价值上,同其他竹枝词一样,它也有着记录风土的功能。这些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的竹枝词,如同一幅幅多彩的油画,展示了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

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民俗学价值与这些竹枝词的体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大量涉及民俗的竹枝词作者大都加有注释。同时与部分竹枝词创作者的身份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些比较集中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风俗的竹枝词作者均是云南省外作家。

清代记录云南少数民族风俗的竹枝词主要有《云南诸蛮竹枝词》、《大理竹枝词》、《绕三灵竹枝词》、《大理观音市竹枝词》、《大理月节竹枝词》、《叶榆绕山林竹枝词》、《云南仲人纪咏》、《迤南仲人纪咏》、《滇中竹枝词》等竹枝词中。这些竹枝词相对集中的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它记录的民族风俗种类多、样式全,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风俗方面更有参考价值。如记录婚嫁习俗。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婚嫁习俗,僰夷的婚嫁习俗是:结婚聘礼用牛羊,男方把牛羊赶到女方家,把水泼到女方的脚上亲事就算定下了。并不十分在乎男方是否有钱,如果置不起聘礼,那么男方就要到女方家作三年佣工,“不碍贫家无聘币,三年新婿是佣工”。[11]1781土人婚嫁则“聘将刀甲妇从夫,遍散云鬟见舅姑”,[11]1783婚聘也用牛羊,但加上刀甲;奇特的是,新妇见舅姑时要披头散发。黑干夷的婚嫁更注重青年男女的自愿。“不用冰人议昏嫁,欢歌一曲当琴挑”,注云:“婚配不用媒妁。男吹笙,女弹口琴,唱合相调,悦而野合。归语父母,始用媒聘,迎妇归。”[11]1787他们的求爱场面很浪漫,而且更为自由。在同一民族中,不同支系也有不同的婚嫁习俗。以彝族各支系为例。白罗罗极像是抢婚,“归妻夺取及婚期”,[11]1778到了婚嫁的日子,男方集中在女方家闹事,夺得女方就回。阿者罗罗以牛马为婚聘,新婿亲自把新妇背回去,“牛马驱来人背去,新郎新妇不猜疑”。[11]1779而干罗罗却又是另外一种风情“男女婚嫁竞奢华”,注曰“婚嫁尚侈,诸种人所不及”。[11]1780另有一些民俗则散见于其他竹枝词中。如云南人民有在年末用松子、乳饼、麦苗等祭祀先人的习俗,这在《滇省岁除竹枝词》中就有记载“松子元元瓜子黄,肉羹乳饼飨先亡。案头一碗青青麦,洒向西风泪几行。”作者详加注释说“松子反黑,瓜子偏黄,乳饼煮肉,人以为美,人家或麦或谷和许贮碗中,发为苗则以祀先,谓为魂魄所以。”[11]1048又如《客有言广南府王风者戏成竹枝》中就记载广南府有“赶风流街子”的习俗:“三月多晴街子忙,四月多雨梅子黄。桃花饭熟莫太饱,临行纤手赠槟榔。”诗后注云“自三月三日至四月四日,男女冶游,俗云‘赶风流街子’。男女相悦,以胭脂染饭相饷,曰‘桃花饭’。”[11]4168在《晋宁竹枝词》中又记录了晋宁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浴佛节时用盆接水以洗眼的习俗。这些竹枝词记录的民俗种类繁多,且有些详加介绍。可以说,这些竹枝词是一部小型的记录云南民族风俗的宝典。

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民俗学价值不只是体现在上面例举的几个方面。这些竹枝词所反映的民俗事项十分广泛,包括占卜、丧葬、饮食、服饰、娱乐、节日、信仰等各方面,清代云南竹枝词是考察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个亟待开发的宝库。

(三)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方志学价值

清代竹枝词的功能和题材领域得到了充分拓展。除了竹枝词记述风土、抒发情感的功能之外,竹枝词原有的纪事、纪游功能得到突出和强化,而竹枝词与地方志、笔记的结合进一步紧密,很多竹枝词甚至承担起地方志的功能,详细地记述一地历史、地理等情况。[1]174

清代竹枝词创作整体表现出向地方志靠拢的情况。作为清代竹枝词创作的一部分,清代云南竹枝词创作也表现出了这种情况。

这首先表现在现存清代云南竹枝词的命名上,现存清代云南竹枝词大都以地名命名,这也与清代大部分竹枝词的命名规则一致。如《云南竹枝词》、《昆明竹枝词》、《大理府竹枝词》、《石屏道中竹枝词》、《大理竹枝词》、《永昌竹枝词》、《晋宁竹枝词》、《榆城竹枝词》、《花马竹枝词 》、《榆郡竹枝词》等等,都是以地名命名的。这就非常明显的说明这些竹枝词所写的就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

其次,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方志学价值与部分竹枝词的体例也有一定的关系。部分竹枝词作者均对原诗加注。如《迤南仲人纪咏》之“雍正乾隆圣德昌,新开郡县压边荒。周时产里明车里,数典从何问汉唐。”作者即在诗后加注云:“雍正七年,改土归流,设普洱府。乾隆三十七年,添设迤南兵备道,驻府城。溯其沿革,自汉唐至宋,皆不通中国。”[12]128

清代云南竹枝词的方志学价值与整个清代竹枝词创作的倾向离不开,同时与竹枝词创作者也有很大的关系。黄炳堃长期在云南任职,并参与过《云南县志》的修纂,对云南地区的民风民情都有所了解,就创作了一些竹枝词来反映云南的风土人情。沈寿榕在《迤南仲人纪咏》自序中即说:“迤南道驻普洱府城,所属皆极边要,仲人实繁有徒。余以己卯十月来权兵备,今将一稔。遐以志乘所载,见闻所及者,纪以短句,得四十首。其荒诞无稽及非所属者仍置之。”[12]128就是表明他创作的竹枝词的内容源于指乘所载及自己所闻见的。张履珵在《云南诸蛮竹枝词》跋中也说:

顾开国之始,必生异人,万众之中,宁无杰士。以故三竹特生,九隆并配。妙香即是天竺,蒲人实为百濮,爨蛮为令尹子文之后,白人原白国阿育之遗。其间人物,如高楝之勇战以死,杨淇之执节不屈,隗叔之汲水出石,刀代之斩蛟息患,阿(左田右可)之制为韪书,麦宗之兼识鸟语,列女如陇氏之禁夷作乱,禄氏之请设流官,慈善之拒仇殉夫,阿南之完节赴火,木氏之青年苦守,僰妇之手剑却敌,其以忠孝节义著者,殆未可更仆悉数。《通志》既备载之,余亦取而咏歌之矣。

自汉历明,风气渐开,文物渐□,迨至于今,沐圣朝之德化,农勤稼穑,士习诗书,以科第起家者实繁有徒。月异而岁不同,僻陋之风,焉知不化为彬雅之俗乎?故余《竹枝》五十首,虽好丑杂陈,而亦具劝勉之意焉。苟风俗稍有可采,无不极为阐扬。至若渎伦踰纪,入室操戈,伏要路行劫,逢商人而肆杀,以至变鬼魅而食人脏腑,行妖术而易人心肝,种种不法,则概未见诸歌咏。盖《百咏》、《续咏》,固以彰善为心。兹篇大旨,亦不外是。甚愿诸种人生圣人之世,咸知洗心涤虑,去浇就淳,毋自外于生成而同率夫礼教也。因于咏《竹枝》后,并识数言于此。[13]

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方志中已经备载了云南各地的风土人情,但作者还是相通过竹枝词的形式,把它诗意的呈现出来,以相得益彰。二是作者希望这些易懂易咏的竹枝词能够起到教化风俗,使民崇善的作用。

基于这种创作的大环境,加之以作家的创作心态,清代云南竹枝词就表现出了它的方志学价值。一些竹枝词记录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上文所引的《迤南仲人纪咏》所涉及的普洱府。又如《(左犭右怒)子》:“(左犭右怒)子怒人风尚同,中邦旷古未交通。虎皮黄蜡输将急,为慕清时德化隆。”[11]1787记载了雍正八年怒人以二十张虎皮、十张驴皮、三十方麻布、八十斤黄蜡作为贡品上贡的事件。一些竹枝词则记录了一些风景名胜,如《滇竹枝》之“十九峰环十八川”[12]142一诗,描写的是点苍山;“碧鸡金马日蒸岚”[12]144一诗记载了金马、碧鸡二山。吴应枚《滇南杂咏》中的“寺前白塔卓三堆”[12]148一诗,记录了大理的三塔寺;“宛转红墙绿树萦”[12]149一诗,记载的是感通寺;“鸡足名山古道场”[12]149一诗,则记载了鸡足山。这些风景名胜都可以和地方志相互印证。还有一些竹枝词直接引用志书等作注,如《滇竹枝》之“手携彩笔与花笺”[12]142一诗直接注引《续禄劝县志》;“千担隆仪聘媚娘”[12]143一诗直接注引《桂海虞衡志》。还有一些竹枝词,作者对相关人物作了介绍,如“双关金碧耸高坡,两迤东西隔海波。细雨鸟飞拖白练,春风花绽剪红罗。”一诗作者所注为“邓渼,郴州人,明万历中巡按云南,有诗云:‘地控双关金碧,云开两迄东西;盈尺海波弥弥,四时草色凄凄。’又云:‘细雨斜拖白练,春风自剪红罗;感此惊心溅泪,故园归去如何?’滇俗,高山峻岭谓之坡,潴水处皆称海子。拖白练,鸟名。剪红罗,花名。”[12]143-144在这则注释中,作者不仅对邓渼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保存了他的诗句。虽然这些材料较为零散,但它所反映的景观、事件均能与史书地志相印证。

通过阅读这些竹枝词,我们不仅能够获得与此地相关的风俗人情,还能了解一些相关的风景名胜和历史事件。在正统史志着眼于大的、整体的情况下,这些竹枝词则提供了较为细微的东西,也正是这些细微之处体现了竹枝词的独特价值。

清代云南竹枝词是云南文化的一块瑰宝,更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清代云南竹枝词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在它所提供的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方志学等价值外,也要关注于其中涉及的与地区物产、农业生产、民族建筑、民族信仰等信息。本文以论析的形式对清代云南竹枝词作了一定的探索,限于篇幅,未能深入,也不顾汗颜,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云南竹枝词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宝藏,这需要研究者不断的努力,不断挖掘,以推进相关方面的研究。

[1]孙杰. 竹枝词发展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王辉斌. 前无古人的明代竹枝词创作[J]. 天府新论,2010(5):150—155.

[3]李硕. 漫议明清描写云南民族风情的竹枝词[J]. 云南社会科学,1986(4):111—114.

[4]肇予. 云南竹枝词论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77—82.

[5]杨开达. 云南竹枝词论列[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90—95.

[6]赵黎娴. 大理竹枝词[J]. 民族文学研究,2003(3):50—54.

[7]赵黎娴. 竹枝词中的”叶榆”、“僰子”及其他[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7—102.

[8]赵娟. 云南竹枝词民俗词语研究[D]. 山东大学,2011.

[9]冯丽荣. 《南蛮竹枝词》的云南壮族风情[J]. 文艺评论,2014(8):92—96.

[10]李孝友. 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竹枝词诗笺[M].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43—44.

[11]王利器, 王慎之, 王子今. 历代竹枝词[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12]丘良任, 潘超, 孙忠铨, 等. 中华竹枝词全编(第7册)[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13]张履珵. 云南诸蛮竹枝词[M]. 清嘉庆刊本(一册).

The Analysis of Yunnan Zhuzhici in Qing Dynasty

HU Xiao-bo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Zhuzhici is one kinds of poetry forms which originated from folk poetry, it has important function to record the customs. Yunnan’s zhuzhici also record and reflect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society in Yunnan in the Qing dynasty. It record a large number of records in the Qing Dynasty in Yunnan minority living, distribution,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of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it also improve many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cal history.

Yunnan in Qing Dynasty; zhuzhici; Ethnological value; folklore value; chorography value

2016-04-08

胡晓博(1991— ),男,安徽阜阳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研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I207.2

A

2095-7408(2016)04-0041-06

猜你喜欢

竹枝词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书法《竹枝词》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竹枝词两首》其一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