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中国呼唤诗性教育

2016-04-13何郁

教育家 2016年37期
关键词:功利诗性呼唤

文/何郁

当下中国呼唤诗性教育

文/何郁

什么是诗性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围绕人的教育。一切关于理想、信仰、对现实叩问的勇气、拥抱生活和质疑生活的品性、热爱大自然和学习大自然的谦卑等,都应该成为它的题中之义。诗性教育说穿了,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独立,学习批判和质疑,学习拥抱功利又警惕功利,学会有感情地生活,学习有质量的思考。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并不是写诗的人才可以称为诗人,恰恰相反,许多不写诗的人,完全称得上是诗人。衡量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是否具有独立的品格,是否能与世俗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否有健康的积极的感情生活,是否学会了独立和理性地思考。否则,他写诗,不能称为诗人。而与之相反的是,一个人即便不写诗,又可以称为诗人,如孔子、司马迁、苏格拉底。这三个伟大的生命,他们挽狂澜于既倒,坚持真理,勇于承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把丧家犬的尴尬、男人的锥心之痛和知识人的从容赴死提升为生命的舞蹈,他们不仅是诗人,而且是大写的诗人!

俄罗斯著名诗人勃洛克说得好,他说,“什么样的人是诗人?是那些写诗的人吗?不,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被称作诗人并不是因为他写诗。”写诗,只是诗人的题中之义,但并不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他有理想,对世界有自己的认知,不跟风,不趋时,面对权贵,能腰板挺直,面对潮流和功利,能审视和给出正确的判断,面对脚下的小草和无名之花,又能做到谦卑有爱,这不仅仅是诗人,也是大写之人。

所以诗性教育首先就是反功利的教育。毫无疑问,教育伴随着社会生长,它追逐实用性和适当地获取名利,自然难免。我们要保持警惕的是,如何在人们都走在追名逐利的路上,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然保持人性的本真,依然保持一颗本真的心。这一些就是诗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诗性教育必然是质疑和批判的教育。我们苦苦求索和迫切呼唤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哪里来?为什么长期罕有?在一种以刷题为荣的教育里,是断断不会出现质疑精神和批判勇气的。质疑的精神和强大的批判勇气,只能从诗性教育中来。令人高兴的是,中外历史上,许多写诗的人,不仅表现了这种勇气和精神,而且用他们自己的生命,有力地也是沉痛地诠释了诗性教育的深刻内涵。这些诗人和作家,敢于坚持真理,不畏权贵,不同流合污,至死都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性,这一点恰恰也是诗性教育的光辉。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美国著名的硬汉作家海明威,拉丁美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女诗人米斯特拉尔,都是这样的诗人和作家。他们对民族和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对邪恶和黑暗坚决不妥协。他们表现出一种果敢、执着、率真和舍我其谁的品质,而这些在应试的操练中,在实用性的追逐中,又怎么可以获得?

诗性教育尽管可能会以诗歌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但绝不仅限于诗歌。诗性教育自然会包括所有知识和所有学科,当然也包括自然科学,因为在本质上它们都是相通的,这就是对真理的追求;而绝不仅仅限于语文。比如数学,它可能是用数字、图表、运算符合和一些公式,教会学生认知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它在最高的层面上——也就是独立认识世界和做出自己的判断时,与一切学科殊途同归。所以我们会发现,西方有许多诗人,本身就是数学家,比如大诗人歌德。诗性教育其实就是对真理的发掘和持守的教育。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提出诗性教育是否合乎时宜,但令我感到高兴和不得不面对的悖论是,说出真话、探寻真相恰恰又是诗性教育的起点,离开了这一点,诗性教育或许就不存在了。那么,就让我们从这儿做起吧,说真话,写真文,干真事,做真人,做一个真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的人,并用这样的理念去影响和教导我们的学生。

责任编辑 吴爽

猜你喜欢

功利诗性呼唤
无声呼唤
Broadband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for linearly and circularly polarization based on sand-clock structured metamaterial*
爱的呼唤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三月的呼唤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穿越时空的呼唤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