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
2016-04-13祁郁
祁 郁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1)
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
祁郁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一方面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从而为高职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非主流的网络语言、快餐文化的出现,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也带来了影响。
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就会体现在语言及其文字之上,汉语包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设正是对我国汉语的弘扬与传承。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它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表音功能,这也是汉语最有趣的地方之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传播方式可能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老师教授、学生学习,形式单一,传播速度与范围也有限[1],但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下,文化能够借助媒介的力量迅速传播开来,为大众所熟知并传承,甚至是再创造,但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娱乐消遣化、任意改造等不良行为,可能会为汉语的传播带来新的挑战。
1汉语言文学与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
汉语言文学的主干学科就是中国语言文学,以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语句,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文学作品为主,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术性较强的学科,会涉及到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世界文学等多种文化性较强的课程。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系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更能够使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与优秀的人文素质。从现实角度而言,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文化传播界,如教师、编辑、记者、文秘、文化大使等行业都需要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人才。
2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助推作用
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网络传播更加快速、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受众更加广阔,同时还具备了双向交流互动等多重有趣的功能。网络环境下,开放、互联、便捷、高速运行的信息方式使文献资源的整体开发、交流、利用的深度、广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正是基于传播方式的变化,给高职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1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
传统教学中,高职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靠老师单向的传授,这种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既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同时,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也给老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压力。而网络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的应用。
较之于传统教学,图、文、声并茂是多媒体教学最鲜明的特点,通过利用计算机将图像、语音和视听多种功能集结在一起,由此,便可对教学课件进行存储加工和编辑转换。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实施,教学内容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2.2网络空间、论坛、社区等平台的推广
在网络之上,每一位受众似乎都能找到自我抒发与补充的广阔平台,从最开始的博客,到后来的腾讯QQ、微信、微博以及各类网络论坛、社区等,在这些虚拟空间中不受时间、地区、人群等因素的限制,网民可以分享信息,也可以在这里学到知识,不少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在这里都可以实现快速传播。
以广大师生较为熟悉的易班网为例,作为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这里集结了BBS、SNS、博客、微博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是上海市高校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其推出的易书院、大讲堂、新课堂栏目不定期开展的文学相关话题的学习讨论,都为高职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2.3大型具有文学本源的节目的传播
所谓文学,最根本的仍然取自于生活,文学的本源是生活。当前,随着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各类娱乐节目,尤其是具有文学本源的节目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为全民学习、消化与讨论文学话题创造了极大的集聚效应。
例如,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站到底》等这类节目的推出,使大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生活中,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来输入汉字,其汉字书写能力在逐步退化,“提笔忘字”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对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推出,对于从整体上检验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汉字文化的交融,使得“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而作为一种全新益智类答题节目,《一站到底》是一款老幼皆宜的益智答题游戏,由于所设问题多数围绕文学展开,其在融合趣味性、文学性、游戏性与竞争性的基础上,对于弘扬汉语言文学也具有积极作用。
3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负面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凡事均要辩证看待,网络对于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源于网络对于汉语言文学本身的冲击。
3.1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网络语言是指围绕汉语这个载体,由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在网络上日常交流中产生的交际符号。作为日常语言与网络结合的产物,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网络特点,与现实生活用语差异较大,如“沙发”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只代表一件简单的家具,而在网络之中,却有着更为深层的含义,那就是指“盲目跟风”;再如“酱紫”一词,乍一看很难理解这一词语,实际它是我们生活中“这样子”的缩读[3]。鲜明形象、简洁高效、另类个性是网络语言的普遍特点,但这在很多方面与我们传统汉语的写法与用法相悖,本是错别字,但在网络上却被广为接受,这对现代汉语难免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另外,网络时代也为文学作品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就散文这一题材而言,网络环境使其概念变得模糊,散文讲求“形散而意不散”,现实是当前很多散文却根本找不到意。正如散文评论家韩小蕙所言,“散文变成了什么?散文怎么离文学原来越远,当代散文硬是把散文写成了论说文;把随笔写成了思想提纲;大众化散文却变成了百宝箱,以功利为目的的散文更是比比皆是”。网络时代下,总有人面对文学、学术的商业化表示俨然新潮的肯定,面对严峻的网络形势,文学的遭遇是: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指向利润和官能享受,文学散文必将在他们面前丧失掉最后一点可能。网络语言的消费化、娱乐化,使得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离本源越来越远[4],从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辨认能力,如果不做好引导,高职学生极易陷入茫然的境地。
3.2快餐文化带来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形势下,传统的文学写作与阅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快餐文化应运而生,目前快餐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都造成很大影响。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日常生活多数均与网络息息相关,快餐文化为他们带来灵活多变、互动性、平等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网络文学是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介质,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以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现在人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多指在网络之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如刊登在艺术刊物或电子报刊上的作品,也包括一些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多数不讲究审美艺术,也没有经过作者精心的创作。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畅所欲言的表达方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长期接受一些低等的网络快餐文化不免会为他们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首先,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错误引导。好的文学作品是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网络文学从某种意义来讲,具有感情多样、诱惑泛滥的特点,更多的是低俗的文字,弥漫着边缘人类的灰色情调,充斥着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对于正值青春时期的高职学生,无疑有害无益[5]。其次,网络低俗文学会使得读者对传统文学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下降。如今网络文学逐渐成为文学阅读的主流,相比之下,青年人更加钟爱电子文档,阅读起来方便快速,正是因为这样,也使得传统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冷落,进而影响了读者的审美能力,传统文学中所追求的深刻思想、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关注现实等审美倾向在大众狂欢的网络文学大潮中日渐式微。再次,导致受众语言文字能力的退化。由于网络文学的创作门槛低,缺少编辑的审查把关,这就势必会干扰受众对规范汉字、词语等的运用能力[6],使他们以随意的态度来对待语言文学。
4结语
网络环境下,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传播载体的变化带来传播方式的革新。当前,网络环境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在传播方式产生便利的同时,仍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需要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与家庭要加大日常教育与引导,规范青年学生的上网习惯,引导他们加大传统经典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社会尤其是国家要加大相应立法,净化网络环境,创造科学、健康的网络学习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61.
[2]多杰东主.关于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J].中国报业,2013(16): 115-116.
[3]吉建华.谐音型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学分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3(2): 77-79.
[4]曹丹丹.网络传播环境对高校学生汉语运用的影响透析[J].新闻界,2010(4): 86-87.
[5]张海霞.网络流行文化视域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4): 25-29.
[6]张凤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5): 237.
(编辑:刘彩霞)
Network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QI Yu
(Foundation Department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That the rapid spread of the Internet, on one hand, brings convenience to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promoting it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emergence of non-mainstream network language, fast food culture, has brought the impact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hich would also happen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Keywords:network environmen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978(2016)01-0151-03
作者简介:祁郁(1978—),女,安徽含山人,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一般课题(12219rwsk2015B10).
收稿日期: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