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求关系视角下秸秆焚烧问题探究

2016-04-13李须战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供求关系均衡

李须战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经济·管理

供求关系视角下秸秆焚烧问题探究

李须战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秸秆焚烧已成为建设生态农村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供求关系;秸秆焚烧;均衡

近年来,解决农村秸秆焚烧问题成为夏收时节各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5月开始对全国秸秆焚烧进行卫星监测,并对各省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通报。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秸秆焚烧问题仍屡屡出现。本文拟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1秸秆焚烧现状、危害及特征

1.1秸秆焚烧现状及危害

秸秆为小麦等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茎叶残留物。秸秆焚烧专指利用机器收割农作物后,对留在田地里的作物茎叶残留物采取火焚的处理方式。焚烧秸秆可以清洁田地,便于栽插后茬作物,还有助于消灭病虫,烧死大量的稻田飞虱。但它会给农村生态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第一,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焚烧会增加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造成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秸秆焚烧还会加剧温室效应,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灾难[1]。第二,部分农户过多考虑自身利益,顺风点火,易造成火势蔓延,烧焦田里其它庄稼,甚至造成火灾,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另外,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公路行驶,甚至导致航班延误。河南省环保委员会于2015年6月12日通报了河南省在一段时间内的秸秆焚烧监测情况。22天内河南省被卫星监测到1641个火点,涉及11个省辖市、2个直管县(市),且多地发生火灾,万亩小麦被烧,并因烟雾造成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第三,焚烧秸秆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会对其它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据调查,在田地里进行秸秆焚烧会烤焦3~5cm深度的土壤,土壤水分流失,墒情降低,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同时,还会对土壤有机质造成伤害,破坏土壤结构。

1.2秸秆焚烧问题的特征

秸秆焚烧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征是找出秸秆焚烧问题根源的重要切口。相较以往,现阶段秸秆焚烧问题有以下特征:第一,时间短。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秸杆焚烧问题受到关注的时间短。秸秆焚烧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在2000年之后。在上个世纪及之前,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采取脱离田地的方式收取粮食。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型机械的应用,大量的秸秆在收割后留在了田里,引发了秸秆焚烧问题。二是秸秆焚烧时间段集中,多在夏收时节,持续时间短。三是,焚烧秸秆用时少。第二,范围广。随着大型机械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地区抛弃了传统的收割方式。留在田地里的秸秆数量逐年增加,类似情况的地区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焚烧秸秆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第三,方式单一。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为造纸、编织、喂食牲口等。与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相比,焚烧方式快捷、简单、省时省力。

2秸秆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

秸秆自古以来都有着其利用价值,最主要的利用途径有燃料、牲口饲料、造纸原料。这是秸秆供求关系中的“求”。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说明秸秆原有的供求关系被打破。

2.1秸杆需求量减少的原因

2.1.1新型燃料的应用在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采用燃烧秸秆的方法生火做饭。在北方农村,冬季还需燃烧秸秆取暖。虽然秸秆的利用途径也是焚烧,但其与具有大规模、同时间、集中性强特点的秸秆焚烧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不管是做饭还是取暖,秸秆用量比之“一把火烧掉”的秸秆少很多。其次,焚烧秸秆集中在夏收时节,而做饭分散在一年365天,取暖分布在整个冬季,因此对环境影响不大。随着生态农村的建设和新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多的高效、洁净、环保的燃料在农村推广开来。作为燃料的秸秆逐渐被各种新型燃料取代。此外,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这也是秸秆用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2.1.2家畜饲料原料多样化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耕时期每家每户靠黄牛耕作的种田方式被省时省力的现代化耕作设备所取代。农民失去了饲养黄牛等牲畜的动力。大型养殖场的建立把靠少量饲养牛羊赚取生活费的农户的市场空间挤占。作为牛羊饲料的秸秆失去了用武之地。而大型的养殖场对各种配方饲料明显热衷,这使得秸秆供求关系中的“求”被大大削弱。

2.1.3电子科技兴起导致造纸市场萎缩供给与需求问题的实质是生产与消费的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2]。造纸一直是秸秆回收利用的主要方式。近些年,随着电子阅览的流行,传统的图书市场越发不景气,导致造纸行业衰落,加之各种人工造纸林的大规模开发,秸秆需求市场进一步缩小。

2.2秸秆供给量增加的原因

2.2.1科技落后,秸秆回收不利当前,秸秆回收技术较落后。收割庄稼时,尚无法广泛使用先进的收割设备对秸秆进行即时处理。由于秸秆还田需要多种工序和配套机械,因此成本偏高,这直接影响农民将秸秆还田的积极性。此外,农村工业生产能力不足也导致秸秆得不到深入地加工和利用。

2.2.2劳动力缺乏,作物种植单一自古以来,夏收都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即使在收割机普遍应用的情况下,夏收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劳作。目前,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几乎担负起了全部农活,为了省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易收割的小麦,不再像以前那样种植各种不同的农作物,这造成了秸秆数量的增多。夏收夏插时间紧,秸秆还田费工费时,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青壮年不愿回村进行夏收,所以留守人员更愿意采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法对秸秆进行处理。

2.2.3教育水平落后,处用方法受限因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原因,很多农民尚未意识到焚烧秸秆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更多是个人的短期利益,很少去考虑社会利益、生态效益。在处理秸秆时,他们也想不出新的、有效的方法对秸秆进行回收利用。

2.3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

消费资料需求量和需求结构的变动是影响消费资料供求关系朝着不同方向变动的重要因素[3]。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秸秆在传统供求市场上的平衡被打破。秸秆供求不均衡直接导致秸秆处理方式的短期投入产出比的变化。传统收割麦子的方式是把麦子全部收割回去,在特定的场地用黄牛等工具脱粒收取。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最大化把秸秆从田地里回收,并用于燃料和动物饲料,但是费时费力。随着农业机械的应用,收获秸秆成本相对增大,回收秸秆的用途不大,收益变小。在农民看来,对丧失需求市场的秸秆进行焚烧是效率最高、经济最合算的办法。这种方式既不会影响收入,还节约了处理秸秆的经济成本,省时省力,也不用直接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转嫁成本、逃避责任成为农民焚烧秸秆的经济动因。

3恢复秸秆供求平衡,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关键是为田地里的秸秆找到出路,也即恢复秸秆的供求关系平衡。早在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就指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利用率超过80%”[4],并提出加强技术与设备研发、实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实施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等十七项意见。这些意见和目标的提出为扩大秸秆的利用渠道和需求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指导。

3.1遵守法律法规,打击焚烧秸秆行为

在国家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对秸秆禁烧问题的处理也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制定的《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明确了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相关政府部门和媒体要积极宣传国家有关禁烧秸秆的法律法规和若干规定,对一些好的典型事例进行表扬,对造成严重后果者予以曝光,把秸秆还田和禁止田间地头焚烧秸秆作为夏收、秋收期间的工作重点,从上到下统一部署,将禁烧任务落实到乡、村和责任人。同时要加强对各地禁烧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违反行为严格按照《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进行处罚[5]。

3.2鼓励科技创新,降低秸杆回收成本

作物割茬太高、收割后田间秸杆粉碎不够,会影响秋种,这是村民焚烧秸秆的初因。面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要变“堵禁”的工作思路为“疏通”。在夏收时节,为村民联系技术先进、割茬低、粉碎效果好的联合收割机器,推广融收割、粉碎、打捆、运输全程于一体的机械化操作方法。

3.3加强教育,提高村民认识水平

与城镇的教育水平相比,大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存在不足。碍于有限的知识水平,他们难以找到提高秸秆经济价值的方法。短期成本的降低增加了农户焚烧秸秆的愿望和冲动,他们用整个生态的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政府要对村民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及秸秆禁烧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6]。同时,要做好秸秆还田示范推广,鼓励村民创新秸秆处理方法。

3.4发展农村工业体系,促进秸秆供求关系平衡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给农村的生态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尤其是在夏收等劳动强度大的农活上,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劳动力的减少使人们对经济价值较低的秸秆缺乏处理耐心,更倾向于选择焚烧这一省时省力的处理方法。应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体系,打造生态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创新秸秆的利用方式,如编织业,使回收秸秆有利可图。

参考文献:

[1]黄巧云,田 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15.

[2]温孝清.马克思的供求理论研究[J].商业研究,2002(3):1-6.

[3]胡健颖,王立彦.消费资料供求平衡分析[J].经济科学,1987(6):41-4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EB/OL].http://www.chinalaw.gov.cn,2008-07-27.

[5]邬莉,陈静,等.农村秸秆焚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51):110-112.

[6]韩宏华,陆建飞.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9(12):173-175.

(编辑:唐芳)

Study on Straw Burning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LI Xu-zhan

(School of Marxis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Abstract:Straw burning problem has become a major constraint in the building of ecological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it analyzes the cause of failure in the prohibition straw burning. Based on this, it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supply and demand; straw burning problem; balanced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978(2016)01-0025-03

作者简介:李须战(1991-),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1-06

猜你喜欢

供求关系均衡
浅析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电力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研究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基于供求关系视角浅析我国房产税改革的影响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抽样调查在供求关系稳定程度中的应用
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和深远影响
供求关系视阈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