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青海诗人张思宪诗歌研究

2016-04-13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清代

王 蕊

(青海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清代青海诗人张思宪诗歌研究

王蕊

(青海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自明代以后,青海地区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发展,青海地区培养出了很多诗人。其中,张思宪很著名。本文拟浅析张思宪咏青海的作品。

关键词:清代;青海诗人;张思宪

1湟中高士,陇右名家

张思宪(1828—1906),字慎斋,号友竹,西宁人。生于清道光九年(1829),光绪二十二年(1896)病逝于西宁,享年67岁。时人称他为“湟中高士,陇右名家”。年少时的张思宪就很有才名,但屡试不中。咸丰十一年(1861)举拔贡,先分发湖南,不久之后改派四川,为他人幕府七八年,后为永宁县令。于同治六年(1867),与张思远徒步赴四川候补(思远字伯仁,号友石,工书善画),一路备尝艰辛。到四川后长达七年未能补官,“积债成山人厌负,补官需日我望归”,思宪不得不在他人幕府和私塾教书。 从其《 寄示小房弟》一诗中的“无斗米、寒侵骨、纸帐眠”等都可以见其穷困潦倒的生活景况。同治十三年(1874),为永宁县(今四川叙永县)知县。其《留别定水士民》一诗可证:“抚字期年觉辛苦,时时听讼怕冤民。”其中“定水”指今四川叙永县境。这组诗是诗人于光绪元年(1875)二月辞去永宁县令时所作。“抚字”指抚养爱护,这里指诗人任永宁挂冠辞职,回到了久别的故土西宁(1875)。到达故乡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思宪先后在碾伯凤山书院、西宁五峰书院任教,从其《书院漫兴》一诗中可以看到诗人安贫乐道的教书经历。弟子遍河湟,可谓“门墙桃李随时植”,为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忧乱之情,尘釜之况,山水花木之乐,时序景物之吟

思宪年少时就很有才名,创作了很多作品,现存诗三百四十余首,辑为《鸿雪草堂诗集》,集中共收录诗240余首。其中大多是作者在四川时期描绘山水风景的诗,是西宁文化史上珍贵的遗产之一。时人评其诗是“忧乱之情,尘釜之况,山水花木之乐,时序景物之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题材也非常广泛,有抒情诗、纪事诗、写景诗等。现以具体诗作为例分析他的作品。

在蜀期间,张思宪游历各大名山,故其诗大多是描绘山水自然风光的。如:《水仙花》、《小园春暮》、《嘉州江行》、《望云思乡》、《梦游南禅寺》、《对月吟怀》、《北雁飞》、《江门峡》、《游五峰山寺步松门先生原韵》、《登元朔山》、《题湟中八景》、《种树》、《登大观楼晚眺》等。诗人被那秀丽的山川风景所陶醉,所倾倒,“人畏蜀山险,我爱蜀山奇,回头看不足,日日倒骑驴”,这首《看山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张思宪迷山恋水。

为人们所传诵的《题湟中八景》诗是他咏西宁风光的代表作,他的咏青诗,以《题湟中八景》诗八首最为著名。《历代咏青诗选》记载:所谓“湟中”,是指旧时西宁府地。[1]其八景即今西宁及其周围大通、互助等地的八个景观, 下面引录其中几首 , 以见其一斑 。

湟流春涨

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杨拂翠烟 。

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 。

《湟流春涨》是咏“湟水”,即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据《西宁府新志》载:“其源出西塞外,流入县治……即古浩门水也。”[2]“湟流”,即“湟水河”,是流经西宁城北黄河的重要支流,又称为西宁河。发源于海晏县境内,全长373.9公里。北宋李远在《青唐录》中对当时的湟水流域也有描述。在那茂密的丛林中野生动物成群结队,麋鹿等大型食草动物肆无忌惮地嬉戏并游于其中。屈笔山(字文翰,号昆柏),是清乾隆年间西宁府学的教授,从屈笔山《观猎》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西宁东郊等湟水谷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湟水每当春日温暖时,四山冰雪融化,汇入湟水,河水陡涨,波涛汹涌,浩荡东去,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所以有“湟流春涨”之美称。

北山烟雨

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

却忆草堂留我住,爱他水墨米颠呼。

《北山烟雨》是写西宁市北部有山名叫北山,又称土楼山,因山上建有寺观,故亦称北禅山。关于土楼山,在南北朝时的史书中已有记载。北朝阚骃的《十三州志》中记载:“西平亭北有土楼神祠,今在亭东北五里,湟水迳其南。”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记载:“上有土楼,北倚山原。峰高三百尺,又若削成。楼下有神祠,彫墙故壁存焉。” 《元和郡县志》云:“在县西百三十里。”[3]

登土楼眺望,湟水两岸,朝晖夕照,景色优美,西宁全景尽收眼底。此山为丹霞地貌,从下望之,山上薄烟层层,缭绕飘浮,全山隐于云雾之中,山形若有若无,时隐时现,树丛模糊,迷离空濛,呈现出朦胧之美。就像一幅水墨画,怪不得诗人尽情地高呼:正是一幅米颠山水画。诗人欣喜的神情跃然纸上,同时又反衬出了北山烟雨的奇丽风姿。

在烟雨中,思宪才能真正体会到土楼山朦朦胧胧的意境,雨幕中的土楼山如同盖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远望此山,若有若无,时隐时现,形隐而神存矣。

文峰耸翠

文峰崱屴耸云霄,孔雀楼前望不遥。

最爱年年秋雨后,青螺翠黛画难描。

文笔峰位于南山制高点,从山顶眺望,西宁三川,万里长空,青色满目,尽收眼底。《西宁府新志》载:“文笔峰,在县北三里。色青。”[4]附近的山丘,四面伏着环拱,峰顶建有方形土楼,即为孔雀楼。夏秋之时远望,青翠苍苍,就像玉笔插立山中,峰尖宛若笔颖。西宁地处偏僻,战事不断,人才难出,教育不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想要形成重文的风尚,选择福山佳地是刻不容缓的。于是地方官绅择吉日,祭天地,最后选定南酉山村后的山峰为“文脉所在”,命名为“文笔峰”,得名“文峰耸翠”,之后筹资立碑,将其称为“文峰碑”。

徽县道中

晓起丛林雨过时,贪看风景马归迟。

红铺地上花如锦,绿到门前柳欲丝。

重叠溪山千幅画,萧条行李一囊诗。

我今听鼓应官去,曲唱三巴怅别离。

《徽县道中》写诗人从湟中(今西宁)东行,经徽县(今甘肃省)到三巴(今四川),途经徽县时的所见。诗中尾联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的诗意,通过视觉形象的描写,情景交融的手法,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景写情,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

著名的元朔山( 今老爷山) 风景区,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东侧,即东峡河和黑林河汇合处,山顶海拔2928米。有很多建筑位于这里,远远遥望,这里重峦叠嶂,奇峰突兀,山势陡峭,巍峨壮观,树木郁郁葱茏,建有太元宫等建筑群,西宁新八景称作“ 朔山雄姿 ”。 张思宪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日子去大通途经新城,登上此山,于是写下其诗《登元朔山》,诵读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向往必会产生在心头。诗云:

登元朔山

元朔山如画里看,湟流一带绕疏栏。

千重楼阁峰三面,万树松杉路几盘。

采药云间频着雨,披衣夜半尚生寒。

我来仙景寻幽胜,石磴萧萧落叶残。

张思宪回到故乡后,过着比较优雅恬静的生活,追求淡泊宁静的情趣,因而这时期的风格更显得简朴清淳。诗人在教书之余,寄情于山水诗酒之间,不仅写下了许多描绘西宁山川风光的诗篇,还写了一些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以及怀念亲人的诗作。如:《望云思乡》、《对月吟怀》、《重阳后二日登江源楼》、《元宵》、《寄示小房弟》等。

对月吟怀

六年客里过中秋 , 明月依然照益州 。

遥忆我家青海上 , 有人怅望在高楼 。

《对月吟怀》化用李白的《关山月》“高楼当此夜 , 叹息未应闲 ”的诗意[5],从对对方的思念落笔,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此诗是作者在四川任职时所作,出门在外,连中秋节也不能回家,他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但尽管这样,一轮皎洁的明月依然照亮益州,望着明月,作者更加怀念自己久久未归的故乡——青海。

望云思乡

晴云了了雨云删 , 放出西南路几弯 。

列子有方应教我 , 御风直上海心山 。

《望云思乡》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的寓言为典。作者以景写情,通过一个动词“望” 而展开,雨止云散,暗云稀薄,看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但去往家乡的路途盘旋曲折、依旧遥远,望不到尽头。列御寇将御风而行的方法教给我,我就能驾着风到达“海心山”。这里的“海心山”指青海湖内湖心山,也泛指诗人的故乡。作者把想回家的心情写到了极致,通过“直度”二字可看出作者想回家乡的迫切之情。

综上所述,正因为张思宪是青海本土诗人,所以才能创造出体现当地人文、山水等地方特色的作品。无论从艺术还是史学等方面,这些作品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些作品也是青海地区清代历史资料中珍贵的一部分,我们应深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宗福.历代咏青诗选[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246.

[2][清]杨应琚 .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43-144.

[3][清] 杨应琚 . 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M] . 西宁 :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28.

[4][清]杨应琚 . 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M] . 西宁 :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64 .

[5]李逢春.西宁历代诗人诗词选注[M].西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53.

(编辑:刘彩霞)

On the Poems of Zhang Sixian of Qing Dynasty

WANG Ru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Xining 810007, China)

Abstract:Since Ming dynasty,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Qinghai education got greater development. Then Qinghai region has turned out many poets. Among them, Zhang Sixian is very famous. This article analyzes Zhang Sixian's works of Qinghai.

Keywords:Qing dynasty; Qinghai poet; Zhang Sixian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978(2016)01-0076-04

作者简介:王蕊(1990—),女,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0-29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