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挖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016-04-13莫美玉
⌾莫美玉
浅论如何挖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莫美玉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如何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兴趣,是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因此 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挖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挖掘 ;学习化学的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 因此,如何挖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充分把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挖掘出来,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这个特点,我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化学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习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三、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四、收集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途径。因此本人经常在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化学世界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讲上一百遍说"化学世界如何如何丰富多彩"来得更真实、印象更深刻。模拟实验如今变得也很实用了,因此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展现分子等微观世界物体的结构,展示各种实验操作的过程,及各种化学反应的“悲欢离合”……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易于形成无意识的记忆,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动手,挖掘学生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的表演和示范操作。 化学课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进一步探究出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创造条件。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 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 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 红磷能不能燃烧? 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让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课后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能记得牢。 另外,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有通过多媒体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例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而通过多媒体录像对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硫酸液滴飞溅现象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六、挖掘和强化兴趣,激发求知欲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以实验首先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1)?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的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2) 水中生火(将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装沸水的烧杯中,用小气筒通入空气)。(3)清水变牛奶,白酒变汽酒。等上述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奥秘,将在初中化学中一一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1]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祖浩主编.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广西灵山县平山中学 53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