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心灵的歌唱,走进音乐的殿堂
——立足常态,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2016-04-13刘继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常态心灵教材

⌾刘继业

(作者单位:宁夏教育装备和校园风险管理中心 750000)

倾听心灵的歌唱,走进音乐的殿堂
——立足常态,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刘继业

用一颗平实的心,踏踏实实的进行课堂教学,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够立足常态并真正的回归自然,使音乐课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在个性中寻找和谐的音符与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有效的音乐课堂,真正的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立足常态;和谐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构建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让课堂成为鲜活的、发展的、动态的、师生共生共荣的载体,成为师生生命价值、情感交流、知识构建、心灵碰撞、创新阵地的生态乐园。创建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寻找、发现、探索,创建出更加和谐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个和谐有效的课堂,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三个重要指标上。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下面就立足常态,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立足常态,教师更应重视学生学习、感受音乐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进程的不断完善,一线老师在新课程的改革和教学中有了更多的尝试和创新,让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学校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曾观摩过市上组织的一次音乐教学交流活动,听了有20节课,课型主要有唱歌课和欣赏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的的确确的从中感受到我们本地音乐课无论是整体教学水平还是教师个人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课更加注重学科特点,不像那几年音乐课堂所呈现的大杂烩的现象,或忽略的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学科性。其中,有一节欣赏课,课题是《瑶族舞曲》,听后让我感触颇深,教师在上课前,开始为授课的教室进行精心布置,我数了一下,至少有5位老师在台上忙前忙后的为她做着准备,布置出一个篝火的场景。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一组学生们用优美的舞姿(回族舞蹈)拉开了整节课的序幕,接着往下进行的教学,老师用自己的特长——舞蹈,诠释着音乐,学生也分组不停的跟着老师学习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音乐,现场气氛热烈,学习忙着跟老师舞动着,最后,学生们拿出提前制作完成的长鼓做道具,换上课前做好的漂亮的民族服饰,再次表现音乐。看着老师气喘吁吁的穿梭在教室中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动下一次次舞动着的身影。我陷入了深思中。一堂欣赏课,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是怎么样的?我感受的只是一个热烈充满激情的肢体语言,对于音乐本身的挖掘被局限在了舞蹈中。能看出教师在授课前是的确是非常用心和认真的做了精心的准备和构思,同时,也是对欣赏课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教师的舞蹈功底也不错,这一节课堂=里面同时凝聚着团队的协作精神老师的心血,但整堂课下来,我就感觉到一个字——累。这样上下来的课,学生和老师在音乐的碰撞中怎么能够产生和谐的共鸣?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都淹没在舞蹈的律动中。我认为,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的教学,教师都应该立足常态,挖掘音乐本身具有的特点,而不是追求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在热烈的气氛中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完成音乐的学习。做为教师,应该多的是用真情去激发和点燃学生对音乐的那份炽爱。使课堂教学和谐有效的不是结果,而是整个教学的过程是否有效。正如马克思所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别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二、立足常态,让教材变活,挖掘和拓展学生的音乐感受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做得好,使学生收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材,用活教材。教师在课前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孩子上课的质量。

如五年级上册的歌曲《看大戏》一课时,有这样的体会。由于这首歌曲涉足的是具有豫剧风格特点的歌曲,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完全依靠有限的教材,而是通过查阅和学习了许多和豫剧相关的知识,为课堂教学工作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同时,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积累的机会,另外,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自己在课下去查阅和自己家乡戏曲有关的知识。这样以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那样的自然与和谐,老师巧妙的运用几个戏曲片断的对比,让学生自己辨别感受,加上学生有过课下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劲头就非常的足。很快就寻找和发现了豫剧的演唱特色,趁热打铁,我又亲自进行示范演唱等多种手段,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感受交流等方式,很快便把豫剧的腔调演唱的有模有样。在歌曲的演唱中还请学生用锣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使得歌曲的演唱更加生动。有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使具有戏曲特色歌曲的学习不在被动,同时也多了一些对于戏曲知识的简单的了解,尤其是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家乡戏曲的那一幕,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平时唱歌音色不是很好的女生,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来为同学们唱了一小段她的家乡——上海的越剧中的几句,虽然大家都没有听懂其中的意思,但她一板一眼的表演,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也很是感动。

小学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涵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善于让教材变活,用鲜活的教学手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兴趣。

三、立足常态,巧妙的设计课堂提问,构建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是问号”,可见,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心悦。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丰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心灵和塑造人格,因此,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提问犹如课堂的催化剂,一个好的问题,能整个课堂鲜活起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以教为主的旧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又是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观赏第二届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中来自浙江湖州的胡萍老师示范的一节《永远的莫扎特》,她的课堂提问的设计仅仅围绕着课题进行,尤其课的开始,用一首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开始,做为契机,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喜爱的流行音乐中中开始了古典音乐的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古典音乐,同时也使古典音乐在他们的心中有了一定位置拉近了古典音乐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有效的教学空间。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资源,在这个课堂中,只要教师能用心启迪、引领,孩子们的情感就能够得到极大的丰富。在教学中,更应该用一颗平实的心来对待每一堂课。扎扎实实的进行教材的钻研,努力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想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自己就要校准调,那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不断的努力,倾听孩子心灵的歌唱,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让我们一起努力,弹奏一曲和谐的交响曲来。

(作者单位:宁夏教育装备和校园风险管理中心 750000)

猜你喜欢

常态心灵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