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物理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2016-04-13林荣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育

⌾林荣康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362601)

“高效物理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林荣康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有关“多维互动的高效物理课堂”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K14-578

改变现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和物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积极探究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构成的多维互动物理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之间角色的变换,通过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创建积极高效有活力的高中物理课堂。

高效物理课堂,学生主体性,探究式学习,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往往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领导、统帅,教什么、学什么、怎样学完全由教师确定,学生失去了与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主动学习没有足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尽管教师的教学观有了一定的变化和进步,但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着传统式的应试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常常是物理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里昏昏欲睡。虽然这样使得我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勤奋刻苦精神方面比西方学生要强得多,但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方面却远远不如西方学生,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教育的目标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是培养有创造力、有发现和发明能力的人,而不是只懂得单纯地重复上几代人的工作的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人的认知能力,善于用旧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要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就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将物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将传授教材内容为主要目标转变为提高学生物理素养为主要目标;将传授灌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启发引导、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

世纪之交,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电子邮件、卫星远程通讯、传真通讯、虚拟现实等新的教育媒体的运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同时对物理教师的角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高效物理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将可能代替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其实,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代替教师。教师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任何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教师相对于‘电子教师’来说具有以下好处;熟悉自己的学生;和学生长时间打交道,学生有机会发现和认识物理教师所具有的崇高的品格以及美德;由于师生在一起上课,教师同学生有精神上的交流;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学生的成绩,学生对此不会无动于衷。另一方面,“电子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如,机器易弱化人的潜能;机器易引发错误的世界观;媒体易疏远人与人的距离;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易干扰学习;机器容易抑制人的个性发展;目标化教学破坏了教育的整体性。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代化进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落实,也关系到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地位。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能在下个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实施的手段和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式走向了现代的开放式,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提高了教育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教学的效益。

二、高效物理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观

1.导师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从而知识传递者这一传统角色开始动摇并发生改变。例如,从电化教学的模式上来看,无论是物理教师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物理教师利用电教媒体远距离教学的模式,还是学生自主利用电教媒体学习的模式,学生学习不再仅仅依赖物理教师对知识的手工操作,他们将直接面对电教媒体,甚至进行人?机对话学习。物理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计算机网络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来自物理教师以外的大量知识信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地位不再像从前那样固定,学生们利用人性化的机器获取知识这种形式可以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超过物理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使物理教师的知识传递者这一角色趋于过时,另一方面又强化了物理教师的导师身份。物理教师的导师身份表现为五个“导”:

(1)引导:物理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谐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地学习。

(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终身教育的社会,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为了使学生适应计算机、网络时代的终身学习,从教育目标层面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3)教导:物理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物理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使学生在具有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善于区分良莠信息,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合作者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

3.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教师作为一门课程或整套课程体系的开发者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就已存在,但在信息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及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显著变化,使得物理教师对课程设计、开发要有新的理解。

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物理教师应该视野开阔,注意从宏观上发挥课程设计者的作用,也就是说,物理教师需要有建构主义的眼光,审视社会生活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制定课程体系时,物理教师需要根据社会对课程内容变革的要求改革传统课程内容,以一系列新的知识、技能、技巧为基础改组课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为充分发挥这种角色作用,物理教师需要团结协作,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合作,而且还将需要不同学科教师的跨学科合作。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向物理教师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而且提供了便利条件,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1]《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L.A.巴洛赫,华东师大出版社

[2]《激发学习动机》——J.布罗菲,华东师大出版社

[3]《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新世纪版)》——程晓樵,江苏教育出版社

[4]《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美)汤姆林森,中国轻工出版社

[5]《教会学生思维》——郅庭瑾,教育科学出版社

[6]《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美)阿姆斯特朗,中国轻工出版社

[7]《英美精彩课堂》——杨桂青,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362601)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只因是物理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