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6-04-13王丽
⌾王丽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 334000)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 56410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王丽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因此,激活语文教学,可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可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融,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最佳效果,并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学目标不恰当,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听课情绪调动不起来,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目标太高、内容高深,老师讲得也艰涩,学生听得也云里雾里,自然是打不起精神;目标太低,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听起来当然是索然寡味,故教师在上课前不能不对学生做认真分析,把教学目标定得恰如其分。一般说来,恰当的教学目标须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内容是新的,或是学生尚存疑问的。
2.内容须是教师能讲透的,学生能听懂的。
3.目标内容要联系生活,具有拓展性。
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具有随意性和模糊性,那老师在讲课时也只能是凭主观,不考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想到哪就讲到哪,没有明确的一个思路,让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抓不住要点、重点,整堂课下来弄不清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这样的课,其效率如何,我们不难想象。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做到明确、具体,不可大而化之。我个人认为,目标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方式,这一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明确目标,围绕“中心”展开教学,同时也能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听课思路。我们深知,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观,力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课前演讲激情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
三、实现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不能只着眼于结果,还应该着眼于过程,着眼于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特别是学生有创意的回答。如:我在教学夏完淳的《别云间》后提出了“联系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夏完淳的评价。”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爱国”、“有民族自尊心”。而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我承认夏完淳爱国、有民族自尊心,可是我认为他的举动并不值得我欣赏。因为他的举动在当时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明朝在当时已经灭亡,他不应当去反清复明,应该看清历史发展的形势,将自己的能力展示在为国为民作贡献上,真正地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对这样的回答许多同学都感到很意外,这时我及时对这种有一定新意的回答进行了鼓励,说:“某某同学能够联系历史发展的规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创意地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不错!”从此以后这位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比较合理的、有一定创意的答案,其他的学生也学着从多角度去思索一些问题。
四、要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我们确立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是:导入课题——展示目标——学习过程——展示交流——达标反馈——学教反思。这个流程可以看成是学习整篇课文的流程,也可以看成是每节课时的流程。很多老师按传统授课方式,严格划分课时,是按课时流程来操作的,通过验证,效果不是很好。一是课时的任务量不好划分,二是重叠的某些环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为学生展示前的准备是麻烦的,一篇课文2课时,每课时都展示,学生吃不消,而且时间上也不够用。因此,通过比较,整体自学,整体展示的流程比较合理些。课堂教学流程变为:导入课题——展示目标——梳理准备——展示交流——总结提升。
总之,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过程,是课堂艺术的发挥,是课堂效果的很好体现。这就取决于教者的情、趣、理的挖掘。但教者必须立足于本课堂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的经验,实践反思,不断充实,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有效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 334000)
A项排除,最终选择C项。
3.方程解题法 很多数学题目中有着复杂的数量关系,而且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当我们在解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时,如果直接对其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不仅增加我们解题过程,还会提高题目整体难度,这样我们就难以理清题目中的各种关系,给我们有效解决题目带来较大麻烦。数学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大都具有紧密联系,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方程解题法建立多种数量关系,简化解题步骤,帮助我们更好解决数学问题。例如,题目为“双曲线C的离心率是2,其焦点主要为F1和F2,双曲线C上有一点A,如果|F1A|=2|F2A|,求cos∠AF2F1的值。”这个问题中存在着较抽象的数量关系,如果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求cos∠AF2F1的值,不仅会增加我们的解题步骤,而且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方程解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由已知条件双曲线C的离心率是2可得出C=2a;然后可根据双曲线上点A建立表达式,2a=|F1A|-|F2A|,所以可计算出|F1A|=4a,|F2A|=2a,|F1F2|=2c;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余弦定理建立方程式,
所以最后我们可以得出cos∠AF2F1的值为。
4.逆向思维法 很多数学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关联度较低,而且不完整,当我们直接根据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时,不能较好建立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从而难以有效解决数学问题。逆向思维法要求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在对已知条件进行良好分析的前提下,从问题着手,对相应关系进行反证,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当我们利用逆向思维法解决问题时,必须对已知条件中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明确,在逆向推导过程中要符合已知条件中存在的各种联系,从而提高解题准确率。例如,题目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定点均存在于同一球面,当∠BAC=120°,且AC=AB=AA1=2,求球的表面积。”当我们在解决这个题目时,首先需对已知条件进行合理分析,然后从问题着手,对已知条件加以利用,从而推导出球的表面积。我们可以假设球心为O,圆心为O1,因为∠BAC=120°,且AC=AB=AA1=2,所以我们可以求出BC=2;然后我们可以对正弦定理加以利用,求出△ABC的外接圆半径为2;其次我们可以通过RT△OBO1求出球的半径,可计算出球半径为;最后我们就可以对球的表面积进行计算,可得球的表面积为20?仔。
二、结束语
数学题目的结构和形式有多种,如果我们不转变解题模式和思维观念,就难以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数学题目中大都涵盖多个知识点,涉及到多种运算方法和数学定义,所以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数学题目时,必须对各种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灵活应用,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针对不同的数学题目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更好解决数学问题。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 564100)